钢材77资讯网

中宣部《钢铁脊梁》摄制项目组到建龙集团赛思普公司前采并启动拍摄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郑洁报道

记者郑洁通讯员刘博摄影

8月2日~3日,中宣部建党百年重磅纪录片《钢铁脊梁》总导演刘娜;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社长陈玉千与摄制组一行来到建龙集团内蒙古赛思普科技有限公司(简称赛思普)前采,并围绕建龙集团打造全球首套实现工业化的富氢冶金项目,加快钢铁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步伐的实践进行了座谈交流。

8月4日,《钢铁脊梁》在赛思普公司的拍摄正式启动。

赛思普公司总经理徐涛、副总经理张勇;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监楚绍国;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冶赛迪集团首席专家、中冶集团炼铁首席专家邹忠平;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海勃湾区人民政府区长崔洪波;《钢铁脊梁》纪录片分集导演艾沙江*热合曼江;中国冶金报社社长助理、经济发展中心主任陈晓莉,新闻中心副主任、撰稿负责人郑洁,以及赛思普有关技术专家等参加座谈交流。

座谈会上,徐涛首先介绍了建龙集团董事长、总裁张志祥推动建龙集团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低碳绿色发展战略。张志祥董事长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无论对企业还是社会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对中国钢铁行业来说,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同时,机遇也有很多。从减少煤炭消耗的角度来说,钢铁工业可以通过发展富氢冶金的方式实现。今年4月初,建龙集团在乌海投产的赛思普项目,是全球首套实现工业化的富氢冶金项目。该项目通过3步走,最终实现富氢冶金、全氢冶金,替代煤炭。张志祥董事长表示,建龙集团将通过以上路径,推动企业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助力钢铁工业转型为真正的低碳绿色产业。

据徐涛介绍,赛思普项目于2019年8月开工,投资10.9亿元。该项目在借鉴国内外众多非高炉炼铁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与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产学研深度融合”,共同开发出第一代氢基熔融还原CISP新工艺,是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前沿技术之一,其关键设备及零部件实现国产化。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专家论证,该技术工艺为世界首创,为钢铁行业传统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开辟了新的发展模式。该技术是在成熟的熔融还原工艺基础上实现氢冶金,符合我国氢能发展战略,实现了钢铁生产从“碳冶金”到“氢冶金”质的跨越,完成了几代钢铁人的梦想,从而彻底摘掉钢铁工业“高碳排放、高污染、高能耗”的帽子。

徐涛说:“这个项目是一个绿色环保项目,排放指标与传统高炉流程相比,二氧化硫排放减少38%以上、氮氧化物减少38%以上、颗粒物减少89%,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0%,没有二噁英、酚氰废水等污染物排放。项目生产的铸造高纯生铁是高端装备制造的基础材料,可广泛用于高铁、核电、风电铸件、蒸汽轮机和各种抗低温冲击铸件及球墨铸铁产品的深加工等领域。项目建成,投产即达产,达产即销售。”

徐涛介绍说:“CISP工艺简单,能耗低、污染小、投资少、成本低,冶炼过程中产生的大量高温可燃气体可二次利用发电,吨铁发电量大于850千瓦时,除了满足自身用电外,还可向外网输送每小时4万度电。项目投产后产值每年能达到20亿元,年利税2.8亿元。”同时,CISP项目的工业化,可以在全国逐步代替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对我国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的发展将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将带动传统产业以及上下游相关行业同步调整和变革。“在全球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我们希望,通过赛思普氢基熔融还原项目的探索和推广,为未来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化发展贡献建龙力量。”徐涛说。

海勃湾区负责人在座谈交流中介绍说,近年来,海勃湾区聚焦新旧动能转化,在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上持续发力,赛思普项目的建成投产,为海勃湾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智能化改造、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样本。该项目也是实现冶金产业向绿色化、精深化、高端化转型的强力依托,对于减少工业污染物排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氢经济示范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海勃湾区将深化服务至上、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助力项目和企业的发展。

刘娜谈到,8月2日刚到赛思普,就看到建龙集团首次荣登世界500强、位居榜单第431位的喜讯。自建企之初起,建龙集团始终秉持“只争第一点滴做起”的企业精神,朝着“成为引领行业进步,深受社会尊重,员工引以自豪的重工产业集团”的愿景目标不断迈进,令人尊敬。此次调研了解到,赛思普项目的工业化,对我国熔融还原炼铁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必将带动传统产业以及上下游相关行业同步调整和变革。特别是在全球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赛思普氢基熔融还原项目的探索,对于未来我国钢铁行业低碳化发展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她表示:“我们要通过纪录片,把赛思普研发、应用中国钢铁首创低碳技术的故事讲给普通百姓听,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钢铁’的美好未来。”

陈玉千谈到,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减排降碳已经成为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钢协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说过,钢铁行业碳达峰面临三大难点:一是钢铁消费强度和规模,二是金属储备不足,三是同时应对污染物控制和碳排放两大难题。解决这些难题,要寻求更有效的变革性甚至革命性的技术路径,加快绿色低碳关键工艺创新,如氢冶炼等突破性低碳技术,应尽早实现商业化大规模应用。今年4月13日,赛思普氢基熔融还原法高纯铸造生铁项目一次性产出高纯铸造生铁,这是建龙集团在重大科技创新上取得的重大突破,为冶金行业低碳清洁生产提供了建龙方案!为我们中国钢铁人骄傲!

陈玉千说,通过这次调研进一步了解到,建龙集团赛思普公司立足现有CISP一代技术,持续开发、储备新的技术,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进一步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制造提质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引领了传统产业升级。这一世界领先的氢基熔融还原冶炼技术成功落地转化,表明建龙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升到了新的高度,赋予了建龙集团高质量发展更为丰富的内涵,同时引领了行业发展方向。

他表示:“我们就是要通过纪录片,讲好世界首创低碳技术研发、应用的‘中国钢铁故事’。”

张勇结合生产实际,向摄制组详细地介绍了CISP工艺技术、装备、生产流程等情况。

座谈后,摄制组一行参观了CISP智能控制中心、生产现场、产品展示厅等。

最新相关

安钢股份桥梁钢中标武汉重点市政工程

本报讯 近日,从武汉传来好消息,安钢股份生产的桥梁钢成功中标武汉市某重点市政工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安钢股份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向特钢要效益"的力度,全力推进特钢转型。销售团队主动出击,...

山钢管线钢出海"圈粉"

山钢管线钢出海"圈粉"

7月24日,山钢日照公司X70M高端管线钢正在码头装船发往沙特(如图)。近日,山钢日照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能力,成功斩获沙特市场5.5万吨X70M高端管线钢热轧卷批量订单。面对沙特天然...

柳钢家电用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6%

柳钢家电用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6%

在国家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柳钢家电用钢销售量同比增长116%。今年初以来,柳钢销售中心抢抓政策机遇,优化销售模式与市场策略,持续拓展新客户与新区域。尤其是在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8月15日也是第3个全国生态日。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当代愚公李双良带队搬走了太钢1000万立方米的废钢渣,治理后的太钢渣山公园亭台楼阁、小桥...

让长江岸线美起来

从2019年起,南钢集团对沿长江岸线约3公里、70万平方米的江滩进行覆绿,种植垂柳、香樟、水杉等大型乔木15000多棵,并新建微马跑道、音乐看台及栈桥等,全力打造湿地公园景观。经过持续治理,现在...

5.6万吨"新钢造"助力昌九高铁试跑

7月29日,G55501次试验列车从南昌东站驶出,这标志着昌九高铁南昌东至何家线路所段进入试运行阶段。据了解,昌九高铁是江西省境内一条连接南昌市与九江市的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

湛江钢铁又一条"海上钢铁丝路"开通

湛江钢铁又一条"海上钢铁丝路"开通

8月3日,宝钢股份湛江钢铁成品码头汽笛长鸣,"顶鹤"轮满载产成品破浪启航,驶向泰国林查班港(如图)。这标志着湛江钢铁首条直通东盟核心市场的泰国国际班轮航线正式开通,也是继越南海防航线成功运...

与国铁互通!敬业铁路专用线开通

8月17日,敬业铁路专用线GT31108次国铁车辆(如图)开行,标志着敬业铁路专用线成功实现与国铁业务互通。据悉,敬业铁路专用线全长23公里,全线采用污染物零排放的电气化铁路,共设3个站点,起点接轨...

山钢万吨桥梁钢撑起济南高架"长龙"

8月25日,山东省济南市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工程春晖路路段高架桥主体结构已初具规模,一条高架"长龙"跃然眼前(如图)。山钢集团为该工程定向供应的2万吨优质厚板桥梁钢订单,目前已完成逾7000吨的...

这间体验馆,教你安全避坑不踩雷!

这间体验馆,教你安全避坑不踩雷!

8月19日,柳钢集团焦化厂职工正在该厂日前开馆的VR(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体验馆进行安全施工体验(如图)。该体验馆采用先进成熟的智能VR和3D技术,将VR设备与行业安全标准相结合,综合考虑现场施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