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斯梅戴雷沃钢厂: "标杆"重生

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多瑙河畔,斯梅戴雷沃钢厂曾长期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但也曾滑向破产边缘。

得益于中国和塞尔维亚之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不断深化,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钢厂于2016年迎来了中国合作伙伴,实现了大翻身。

短短几个月时间,钢厂扭亏为盈。如今,它已成为全球产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和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

钢厂的重生是两国各领域务实合作的典范。随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即将再次对塞尔维亚进行国事访问,外界期待两国会进一步丰富和增进“铁杆友谊”。

“这里很多中国重大投资项目是由习近平主席推动的。”塞尔维亚前总统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表示,“他是塞尔维亚真诚的朋友。”

“标杆”重生

在2016年访问塞尔维亚期间,习近平主席向斯梅戴雷沃钢厂伸出援手,为工厂带来了急需的帮助。

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清楚地记得,当时还任总理的他找到习近平主席,请求中国帮助这家钢厂。习近平主席表示,中方“言必信,行必果”。

“我们承诺的事情,包括引进先进技术、开拓更广阔市场、保障当地就业、惠及广大民生,一定要做到。”习近平主席在参观钢厂时对工人说。

2016年6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参观河钢集团塞尔维亚斯梅戴雷沃钢厂时,来到员工食堂同工人交流互动。新华社记者马占成摄

钢厂首席运营官弗拉丹·米哈伊洛维奇说,习近平主席到访是工厂的转折点,在习近平主席的支持下,中国持续向工厂提供帮助,助力工厂复兴。

“习近平主席的各项承诺,尤其是关于生产设施现代化的保证,都已一一实现。”米哈伊洛维奇说。

钢厂西北方向约60公里处坐落着贝尔格莱德中央火车站。这座车站是习近平主席关心的另一个“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匈塞铁路塞境内贝尔格莱德-诺维萨德段(贝诺段)的起点。

贝诺段是匈塞铁路的一部分,2022年3月投入运营,以最快每小时200公里的速度穿行在塞尔维亚两大城市之间。在武契奇眼中,这是“一份惠及后代的礼物”。

中塞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蓬勃发展,体现了两国在发展战略上日益增强的协同效应,双边经贸合作也驶入了快车道。

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中塞进出口贸易额为43.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3.7%。去年10月,在习近平主席和武契奇总统的共同见证下,双方在北京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这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签署的首份自贸协定。超过60%的税目将在协定生效后立即取消关税。双方最终零关税税目的进口额比例都将达到95%左右。

“中国是塞尔维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伙伴之一。”塞尔维亚智库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内纳德·斯特基奇说,“自2016年两国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呈现出了良好的上升势头。”

“患难之交”

钢厂和铁路见证着中塞深厚情谊。在面对一次次困难和挑战之时,中塞两国人民始终患难与共,彼此支持。

当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时,中国向塞尔维亚及时伸出援手,提供了防护装备、医疗器械和疫苗等物资,并派遣中国医疗专家组前往塞尔维亚帮助抗疫。

中国医疗团队在贝尔格莱德尼古拉·特斯拉机场降落时已是深夜。武契奇率领塞方多名高级官员到机场迎接。疫情期间不建议握手,于是这位塞尔维亚领导人选择和中国专家团成员一一碰肘以示尊重。对中国的及时支援心怀感激,他还在机场亲吻了一面五星红旗。

“在我们为保护塞尔维亚人民的生命而战的最困难时刻,中国人民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是我们的朋友。”武契奇在机场说。

为表彰中国医疗专家组成员在帮助塞尔维亚抗击新冠疫情中所作贡献,塞尔维亚国防部向他们授予军队最高级别纪念勋章。

当中国面临困难时,塞尔维亚也迅速相助。2008年,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强烈地震后,塞尔维亚迅速向中国提供援助,并向灾区民众提供了大量救援物资。

“患难见真情。这句话说得非常贴切。”武契奇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

“铁杆友谊”

习近平主席用“铁杆朋友”形容中塞关系。在中国的外交语境中,这个词有着特殊的含义。

武契奇去年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对习近平主席说,塞尔维亚对塞中铁杆友谊感到自豪。中国始终尊重并平等对待塞尔维亚。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认为,“铁杆友谊”意味着基于对彼此核心利益的真正尊重,建立在紧密的关系、密切的交流和亲密的合作之上。所有这些特征都适用于中塞关系。

2016年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走进代表着塞尔维亚不屈精神的卡莱梅格丹公园。他说,塞尔维亚人民在历史上以不屈不挠的精神一次次在凤凰涅中复兴,中国人民对此深感钦佩。

在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在涉及塞尔维亚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给予塞方坚定支持。中塞“铁杆友谊”为不同大小国家间的平等相待与互利合作树立了典范。

塞尔维亚前内务部长武林说,这份“铁杆友谊”不仅靠外交得以增强,还基于塞中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

“塞尔维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深表敬意,这不仅是因为它是大国,更是因为它所展现的卓越领导力。中国知道如何倾听和沟通。中国是合作伙伴,而非发号施令者。中国从不颐指气使,而是提出建议。”武林说。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