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双碳"目标引领产业绿色转型 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在即

全国碳市场即将上线,在多位专家看来,全国碳市场最大的作用就是价值发现,也就是通过碳交易发现碳价值,再通过碳价值提高绿色低碳企业和产业的收益,进而发现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的价值。

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拟于6月底前正式启动,这一消息牵动着社会各界对于“双碳”话题高度关注的敏感神经。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产业链绿色转型成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风向标。

全国碳市场呼之欲出

据了解,随着全国碳市场进入上线倒计时,各项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6月22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发布《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相关事项的公告》(下称《公告》),旨在规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保护各方交易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交易市场秩序。

《公告》明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成立前,由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承担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账户开立和运行维护等具体工作,实行全国碳排放权集中统一交易。交易方式方面,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协议转让包括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

备受关注的全国碳市场单笔交易额度和涨跌幅限制也已敲定。其中,挂牌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大申报数量应当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10%之间确定,交易时段与A股相同。大宗协议交易单笔买卖最小申报数量应当不小于10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价格在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的±30%之间确定,交易时段为每周一至周五13:00至15:00。

生态环境部此前表示,按照《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等相关要求,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已通过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基本完成配额预分配工作。生态环境部也已经组织完成上线交易模拟测试和真实资金测试,正在开展上线交易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拟于今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

《公告》细则的出台,预示着运行保障工作已基本就绪,备受关注的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拉开大幕。

6月18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在证监会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全国碳排放权现货交易启动在即,为配合碳现货市场发展进程,证监会积极指导广州期货交易所加快推进碳期货市场建设。

她表示,碳排放权期货是碳交易产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碳期货市场有利于提高碳定价效率,满足控排企业等市场主体管理碳价波动风险需求,提高碳期现货市场整体运行质量。

推动绿色循环发展

今年以来,业界对于启动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翘首以盼,甚至有媒体一度传出了关于启动日期的不实消息以博取眼球。全国碳市场的建设为何如此牵动人心?在多位专家看来,全国碳市场最大的作用就是价值发现,也就是通过碳交易发现碳价值,再通过碳价值提高绿色低碳企业和产业的收益,进而发现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的价值。

全国碳市场与产业链各环节息息相关。据悉,2021年发电行业将率先启动碳交易,“十四五”期间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也将陆续纳入全国碳市场。

在全国碳市场即将上线的背景下,近期各领域公司布局动作不断。例如,高瓴资本已经在碳中和领域开始进行全产业链布局,累计投资近500亿元,公司在新能源技术、材料、工艺等绿色新基建领域,深入布局了光伏、新能源汽车和芯片等产业链上下游。6月17日,中国联通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将通过建立健全碳数据管理体系、碳足迹管理体系、绘制重点用能设备碳足迹等措施,有序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碳中和愿景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各类投资风口不断涌现。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认为,碳中和预计在未来30年内带来180多万亿元的绿色金融投资,为能源、交通、建筑、工业、林业等行业带来巨大的投资和商业机会。

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归根结底取决于能源结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也取决于资金效率的提升。北京绿色交易所总经理梅德文表示,从各方面讲都需要有一个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能够低成本、高效率地促进能源、经济效能双提升。只有包括能源和资金这两个要素在内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才能够实现我国的“双碳”目标。我国企业应该从财务价值、业务价值、无形资产价值和管理价值等多方面做好各自的低碳管理工作,朝着全产业链绿色循环发展迈进。

最新相关

莆田冷轧首卷高端镀锌汽车钢外板下线

近日,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下称莆田冷轧)第一卷镀锌汽车钢外板成功下线。此次高端汽车外板一次性生产成功,标志着该公司攻克了技术难度更高、要求更为严苛的汽车外板制造壁垒,实现了从...

太钢成功开发750兆帕级超高强硅钢

近日,中国宝武太钢成功开发出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兼具的0.65毫米厚750兆帕级超高强无取向硅钢(牌号: 65TWYS750),批量供应于国内某知名发电机制造企业,并成功应用于变速抽水蓄能领域,标志着太钢在...

攀钢大规格冷作模具圆钢制备获突破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尹仕伟 薛彦华 报道日前,鞍钢集团攀钢成功研制出直径500毫米以上大规格冷作模具钢锻造圆钢产品,填补了攀钢在该领域的空白,显著提升了攀钢高端工模具钢的制造...

柳钢成功开发并量产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

日前,柳钢集团成功开发镀锌双相钢、高强IF钢两大品类下不同牌号的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标志着柳钢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创新、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切实推动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转型,...

钢铁行业将迈入数字护照时代?

本报记者 樊三彩没有数字产品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不好意思,欧盟市场将向你"关上大门"。对产品出口欧盟的钢铁企业而言,2026年起,DPP将成为碳关税外,企业必须面对的数字化壁垒...

罗元东: 以数智化技术重构特钢产业基因

本报记者 李江梅"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钢铁行业的基因再造。"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数智驱动"论坛上,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总裁罗元东分享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攀钢选钛新装备高效富集TiO2取得突破

本报讯(记者孟祥林 通讯员黄延)近日,鞍钢集团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中南大学研发出国内首台吨级、适用于钒钛磁铁矿浮选原矿深度预富集的特色装备--重选柱。依托该设备,该团队在橄榄辉长...

张宣科技特种材料首次打入非洲市场

日前,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销售人员在对广东中山重要客户进行定期回访时了解到,张宣科技生产的H13模具材料经客户深加工后,成功出口埃及市场,将用于埃及城市照明工程关键部件制造。这是张宣科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