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李新创: 特钢产业应以低碳为统领顺势而为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吕林报道

记者顾学超摄影

6月25日,在中国(黄石)特钢产业发展大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李新创提出,我国特钢产业应该以低碳为统领,顺势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

独特优势引领世界钢铁发展

“毫无疑问,中国钢铁工业将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的发展,时间跨度将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国家,达百年之久。”李新创在谈及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形势时,做出如上判断。

他表示,我国钢铁工业发展体现出以下五大特征:

一是我国钢铁工业支撑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11年~2020年,国内制造业增加值与粗钢产量的年均增速分别为7.9%和5.1%,钢铁业稳定支撑着中国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技术创新作为第一推动力,贯穿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全过程。而智能制造、智慧管控一体化的逐渐普及,将是钢铁工业的第四次技术革命。例如,中国宝武的“四个一律”(操作室一律集中、现场操作一律机器人、设备运维一律远程、服务一律上线)打造了一种极致高效安全的智慧钢厂。

三是我国钢铁工业让世界更美好,不仅为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提供重要的基础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而且执行了世界上最严格的环保排放标准,正在引领世界钢铁的绿色低碳革命。

四是我国钢铁工业现已成为国内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之一。我国钢铁工业拥有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内需市场,最全、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最多、最丰富的人才资源,最新、最先进的技术装备,以及最快、最及时的客户服务。

五是我国钢铁工业具备长期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优势。自1996年粗钢产量突破1亿吨以来,中国钢铁登顶世界第一已持续25年,是世界钢铁工业的生产消费中心。2020年,中国粗钢产量占世界的比例达到57%。

从五方面塑造发展新格局

面对深刻变化的国内外环境,已经具备强大竞争优势的我国钢铁工业又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新格局?

李新创给出的答案是:我国钢铁工业将以低碳为统领,并从5个方面塑造发展新格局,即形成新的供需平衡、推动新的技术进步、打造新的产业格局、建成安全的供应链、构建繁荣的生态圈。

具体而言,在碳达峰、碳中和要求下,我国钢铁行业会形成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供需平衡;强化创新主体地位,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激发全行业的创新活力;打造不同层级的优势企业集团,培育具有全球影响力、区域号召力、专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加快建立长期、稳定、多元的铁矿石供应保障体系,加强国内废钢资源供应链建设,并充分利用境外再生钢铁资源;促进钢铁产业与上下游产业、配套服务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造形成健康、稳定、有序、繁荣的钢铁生态圈,同时构建面向全球的产能合作、贸易、数字智慧化服务等平台,推进国际钢铁生态圈建设。

低碳何以具有统领的地位?他分析道,钢铁是我国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将面临碳排放强度的“相对约束”、碳排放总量的“绝对约束”以及严峻的“碳经济”挑战。

针对特钢产业,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一是推动绿色布局,二是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用能及流程结构,四是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六是做好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此外,还应坚持对理念、管理模式、路径、支撑体系等的创新,构建钢铁全过程信息化管控及评估平台。

从七处着手落实高质量发展

在清晰勾勒出我国钢铁行业的新发展格局后,李新创提出,特钢产业应该顺势而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可以从以下7个方面发力: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我国特钢行业应准确把握创新方向,集中资源在进口产品替代、“卡脖子”关键材料与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协同创新体系及平台建设。

二是推动产品升级,破解“卡脖子”难题。目前钢铁短板材料约70项左右,每年需要进口钢铁约220万吨,主要是特殊钢。特钢企业要主动作为,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和生态链布局,提升研发生产和服务水平,提升产业链整体水平。

三是加快布局低碳转型。他建议特钢企业摸清碳排放家底,构建低碳发展评价体系,结合中长期发展,研判碳需求和降碳空间,明确低碳发展目标;科学合理争取碳排放指标,将有限的碳排放资源用足用好;发挥极致的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等。

四是高质量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我国特钢企业应重视源头减排及过程控制,并建立长效机制,开展卓越环保绩效管理。

五是加快兼并重组步伐。我国特钢行业应扶优扶强,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行业领军企业;鼓励和引导兼并重组企业集团加快实施“专业化整合”,深入推进“一总部多基地”管控模式,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高效运作,等等。

六是推动智能化发展。他认为,应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钢铁与城市融合发展;在区域层面,打造“平台+生态圈”模式,畅通经济大循环;在企业层面,构建智能制造基础体系。

七是实施标准引领。应围绕新产品、新技术发展方向,结合下游需求,满足生产和应用的共同需要;加快绿色标准的制订和相关评价工作,提高标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标准“拉高线”“兜底线”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最新相关

独家!沈彬谈沙钢50年发展采访实录

编者按今年是沙钢成立50周年。50年,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对于沙钢而言,这是一段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于整个钢铁行业而言,也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在筚路蓝缕中前行的时...

4月份动力煤采购成本环比微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标挖潜"办公室4月份,在"对标挖潜"企业主要原燃材料采购成本中,除动力煤采购成本环比微增外,其他品种环比均减少,其中炼焦煤、喷吹煤、国产铁精矿、进口块矿环比降幅较大。1...

9月上旬钢材社会库存环比上升4.2%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9月上旬,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920万吨,环比增加32万吨,上升4.2%,库存持续上升;比今年初增加261万吨,上升39.6%;比上年同期增加36万吨,上升4.1%,库存同比...

控产是"金九"钢市"减压"关键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贾林海"8月份,国内钢材价格涨跌互现。进入9月份,钢材市场仍有下行压力,只有钢铁企业积极控产或宏观利好政策加码,才有望出现反弹表现。"日前,上海钢联首席分析师汪建华在一场...

服贸会上的人机共生进行曲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樊三彩 报道/摄影"它真的能跟我一起玩石头剪刀布!但为什么它总是能赢?""是我们的3代'灵巧手'在'作弊',它依靠旁边的摄像头先看到对方的动作再出拳,但是因为反应速度小于50毫...

制氢、储氢,全球"拾慧"

近日,乌拉圭公布首个绿氢工厂项目计划,该工厂将耗资3800万美元,位于乌拉圭西南部里奥内格罗省首府弗雷本托斯市,预计于2026年开始运营。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8000块太阳能电池板、1个每小时可生...

大咖纵论钢铁产业链"破局"之道

大咖纵论钢铁产业链"破局"之道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熊余平 徐可可 报道面对当前严峻形势,钢铁产业链企业如何破局,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径?10月30日,以"破局·行动·实战"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