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耗“双控”的背景下,铁合金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问题备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关注。近日,在郑州商品交易所(以下简称“郑商所”)的大力支持下,腾达西北铁合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腾达西北铁”)联合华融融达期货在兰州市举办“稳企安农,护航实体——2021年铁合金产业基地精英论坛”,来自铁合金行业生产企业、贸易企业、期现公司等50余位企业代表参会,就能耗双控成为常态后,实体企业如何更好地借助铁合金期货管控风险进行深度交流。
今年以来,能耗问题扰动铁合金行情。华融融达期货铁合金高级分析师李娟分析认为,今年第一季度以来,内蒙古率先实现铁合金能耗双控目标,第三季度限产主要因电力缺口放大,预计将持续到8月份;宁夏地区能耗双控落地,从6月4日开始,影响力度上硅铁大于锰硅,主要因宁夏硅铁产量上半年增量明显,同比上升76.92%,所以下半年减产任务艰巨,但执行是否有落差还需进一步确定;青海省能耗双控尚未涉及铁合金行业;陕西省主要是限电和上调电价;甘肃省主要是上调电价和淘汰6300千伏安矿热炉。因此从能耗增量上讲,影响最大的还是宁夏中卫市。广西省和云南省的能耗双控压力不大,主要是电力缺口下限产频繁。
在这种大波动下,期货工具的作用对企业而言有哪些?企业该如何利用铁合金期货避风险呢?
“铁合金期货的上市开辟了交易新渠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现货营销的单一模式,通过预售远月货物、期现结合,避险工具的应用使得企业经营更加稳健。”腾达西北铁销售副经理陆财本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随着实体企业参与期现业务管理风险的规模逐年递增,从发现风险、主动寻求风险管理工具、学习风险管理模式到主动参与,从初步尝试、探索到精细化风险管理,实体企业不断积累了期现业务经验。目前有不少上市公司开展了期货套保或金融衍生品业务。尤其是近几年,随着铁合金期货的逐步成熟,熟练应用期货工具进行风险管理、套期保值、基差点价都是企业常用的参与方式。
陆财本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铁合金期货上市以前,生产企业报价多根据市场自发性的协商价格与钢厂招标价格进行报价,厂家间报价通常因时效问题而报价混乱,同时拥有一定的信用风险,利润获取不稳定。铁合金期货上市后,生产企业报价在一定程度上参考期货价格进行报价,同时部分企业对外报价进行基差点价模式,例如在期货市场进行部分产量套保,以套保合约为标的,贴水400元/吨~500元/吨出厂,熟练应用期货市场为企业转移信用风险同时稳定增厚利润,并同时打破钢厂招标价格垄断的主导地位。作为买方,贸易商及期现公司熟练运用基差点价的方式进行采购,降低采购成本同时交付更加灵活,缩短资金流转周期,增厚利润并保持市场货物的流转,为铁合金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腾达西北铁副董事长刘鹏飞认为,实体企业利用期货衍生品工具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原材料采购成本和产成品销售价格,在商品价格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平滑利润,为企业稳定生产经营提供了有力保障,提升了单一现货贸易中的市场竞争力。对于不同的企业,面对不同市场行情,采用的风险对冲工具和方案也不尽相同,除了单一利用期货做传统套保外,基差贸易、场外期权、仓单业务、合作套保等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参与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