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婧
近期铁合金期货走势波动极大,锰硅期货和硅铁期货价格先是在9月份急速上涨,锰硅期货主力从8月底的8030元/吨最高涨至13400元/吨,涨幅为66.9%;硅铁期货主力从8月底的10120元/吨最高涨至17950元/吨,涨幅为77.4%。但在10月初见顶后价格急转直下,10月13日锰硅期货和硅铁期货跌停。
由于期货市场是杠杆交易,如此剧烈的波动在短期内可以让做错的一方失去全部筹码。我们先从基本面的角度来看铁合金市场目前的主要矛盾和导致价格大涨大跌的原因。
铁合金上半年产量大幅增长,9月份出现明显下行。
据统计数据,1月~9月份,我国锰硅产量为768.2万吨,同比增加4.0%。但是从单月来看,6月份之前锰硅产量逐月上升,均为同期最高水平,6月份产量为91.5万吨,同比上升16.7%;但7月份、8月份出现回落,分别为80.4万吨、84.7万吨,9月份则大幅回落至64.2万吨,9月份单月产量同比下降24.3%。硅铁与锰硅的情况类似,1月~9月份,我国硅铁产量为45.8万吨,同比增长16.5%。其中,8月份之前硅铁单月产量都保持同比增长,8月份产量为51.4万吨,同比增长12.0%;但9月份产量骤降至43.1万吨,同比减少6.9%。可以看到,铁合金产量在7月份以后保持了克制,在9月份出现了大幅下降,直接导致了市场的货源紧张,因而产量减少应该是铁合金价格在9月份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
伴随着粗钢产量的变化,铁合金的国内消费也是前增后减。
锰硅的主要需求在钢材,特别是钢筋的生产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月~8月份,粗钢产量为73301.5万吨,累计同比增长5.3%,其中8月份产量为8323.9万吨,同比下降13.2%;钢筋累计产量为17762.8万吨,同比增长4.0%,其中8月份产量为2012.3万吨,同比下降16.1%。有关数据显示,受到政策面影响,9月份、10月份四大钢材品种产量继续回落。硅铁的需求除了钢材,还有一部分用于冶炼金属镁和出口。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8月份,中国镁锭产量为6.15万吨,环比下降1.98%,同比增加7.31%。1月~8月份,镁锭累计产量为55.99万吨,累计同比增加8.96%。今年硅铁出口较好,国外经济复苏带来钢铁产量增长,也使得硅铁出口量增长。根据海关的数据,1月~8月份55%以上含硅量的硅铁出口34.9万吨,同比增长了82.0%。
供需从双增改为双减,但铁合金由于在第三季度减幅大于钢材产量减幅导致了价格上涨。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铁合金产量的减少呢?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铁合金的利润今年以来一直较好,并非利润原因导致了铁合金厂的主动减产。铁合金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能源及能源政策。铁合金的生产主要使用矿热炉,矿热炉生产1吨硅锰用电约4000千瓦时,生产1吨硅铁用电约8000千瓦时,硅铁的成本中电费占大头,而锰硅的成本中电费占比也不小。今年初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碳达峰和碳中和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为每个省制定了能耗双控的目标,控煤、控电的压力较大,动力煤的生产和进口都受到了限制。
但是我们看到,在能耗双控的背景下,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之前,限电对铁合金的产量影响并不是特别显著。铁合金是标准的高耗能产业,从今年3月份开始,内蒙古就对部分地区的铁合金厂进行了限产,随后各地开始控制高耗能企业的生产。但锰硅的产量是从7月份开始回落,9月份大幅回落;硅铁的产量则是9月份才出现了回落。总体而言,铁合金上半年产量是维持增长的,能耗双控虽然控制总量增长,但没有导致严重短缺。但是夏季以后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煤炭短缺导致煤价大幅上涨,电力企业出现亏损导致发电意愿降低,使得市场电力缺口巨大,铁合金企业无电可用,不得不停产。根据有关机构数据,7月初产地动力煤约800元/吨,10月份动力煤达2000元/吨,市场煤生产的电力成本大幅上涨,市场煤发电成本约1元/千瓦时,而西北电价普遍在0.4元/千瓦时以下。10月初锰硅利润为4500元/吨,硅铁利润近万元。可以说其中有一部分是发电企业补贴而来。
10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会议,将放开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的限制,10月15日实施。这就意味着电力企业发电意愿有望恢复,铁合金的产量也有望恢复正常,二者导致了近期价格的回落。但基于目前煤炭、电力以及铁合金产品紧张的现状,铁合金的产量恢复还需要时间,高耗能企业仍将受到政策限制。因此,预计铁合金期货震荡回落后,重心仍将较前几年有明显抬升。
《中国冶金报》(2021年10月28日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