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碳价三年翻倍 碳市场升级扩容渐近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满三周年。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披露数据显示,15日全国碳市场收盘价报87.05元/吨,与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首日的开盘价48元/吨相比已近翻倍。

站在新起点上,加快推进升级扩围成为下一步全国碳市场建设的重要课题。发电行业配额分配优化完善,全国碳市场扩容步伐也在加快,预计水泥和铝冶炼两个行业或将率先纳入。

我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上线,第一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约45亿吨;第二个履约周期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257家,年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50亿吨,从可交易的二氧化碳排放规模看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今年以来,全国碳市场建设逐步提速。继1月份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市场重启后,5月1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管理提供明确法律依据。

三年来,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进入到第二个履约周期后,全国碳市场交易量比第一个履约周期增长19%,成交量增长了89%,参与交易的企业增加近50%。截至7月15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4.65亿吨,累计成交额269.7亿元。

“通过两个履约周期的工作,全国电力行业减碳成本降低了约350亿元,目前两个履约周期分配配额超190亿吨,按现在市场价格计算,资产价格超过1.5万亿元。”碳排放权登记结算(武汉)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朱国辉指出,全国碳市场价格发现机制作用初步显现,增强了企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

目前我国碳市场已进入第三个履约周期。就在7月2日,生态环境部就《2023、2024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发电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张晶杰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征求意见稿一是对2023年和2024年的碳排放基准值进行适度调整,一定程度上平衡了低碳发展要求与企业履约压力;二是简化了配额计算流程和参数,减少了企业在执行过程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高了碳市场的运行效率;三是提出了配额结转规则,健全了碳市场制度,有助于提高碳市场流动性。

据介绍,下一步电力行业将研究适应“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要求的配额分配方案。不断强化碳排放数据质量管理。加强碳市场与电力市场协同机制研究。加强碳交易能力建设,做好碳排放管理员职业能力水平评价工作。

与此同时,碳市场扩围条件也正逐步成熟。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碳研究组分析师宋雨彤认为,一方面,已有碳市场试点纳入了一些工业行业进行管控,积累了经验;另一方面,工业行业的碳排放报告、核查工作一直在进行,有数据基础。

今年上半年,生态环境部先后发布铝冶炼行业、水泥熟料行业的碳排放核算、报告与核查指南的征求意见稿,此举被视为碳市场扩容的强烈信号。此外,记者采访了解到,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也已纳入全国碳市场序列的重点排放行业也已开展碳排放报告和核查等准备,相关核算与报告指南、核查技术指南开始征求各方意见。

最新相关

山西推进全省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

7月16日,山西省开发区2021年第三次项目集中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三个一批"活动在全省各地同步举行。本次全省开发区"三个一批"活动共签约项目506个,开工项目459个,投产项目265个,涵盖...

北京上半年"3个100"市重点工程加快建设

今年以来,北京市上下围绕"一个开局""两件大事""三项任务",突出抓新开、抓续建、抓增量、抓储备"四抓"工作路径,紧扣落好"五子"推进重大项目建设,重改革、优服务,上半年北京市投资运行稳中有进...

发改委: 坚决管控高耗能高排放项目

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以下称能耗双控)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促进节能降耗、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性安排。"十三五"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能耗双...

两部门联合开展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

为切实保障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能源保供稳价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成效,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联合派出督导组,赴相关重点省份和企业、港口开展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督导工作以现场督导为主,...

安徽工商业用户试行季节性尖峰电价

各市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宣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为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进一步深化电价改革,运用价格杠杆引导电力用户积极参与电力需求响应,挖掘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