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大兴区上半年GDP增长67.8%,全市排名第一

北京7月27日电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起步之年,大兴区迎来了多重优势叠加的重大发展机遇。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在全市保持领先,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加固的发展态势,各项民生事业有序推进。其中,GDP完成651.8亿元,同比增长67.8%(两年平均增长25.1%);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39.3亿元,同比增长17.8%;建安投资完成172.3亿元,同比增长25.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82亿元,同比增长234.3%;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92亿元,同比增速31.3%;区级财政收入完成59亿元,同比增速16.7%;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320亿元,同比增长19.7%。

坚持高位统筹多点发力,经济运行展现出强劲的增长爆发力大兴区充分发挥生物医药产业爆发式增长的发展势头,深化重点企业服务包机制,加快相关审批手续办理,激发科兴中维、热景生物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爆发式增长,完成产值857.9亿元,同比增长9.6倍。同时,充分发挥市级重点工程项目投资的有效带动作用。综保区公共库、沃森产业园、华北顺丰物流基地等全市“3个100”市重点工程全面推进。强化政策改革制度创新,综保区公共库项目成为全市首例按“告知承诺”方式办理投资核准和规划许可的项目。

此外,充分发挥消费体验提升、消费模式升级的平台机遇。推出百余项惠民促消费活动,打造云上购物、直播探店、智能服务等新型消费场景。上半年,网上消费完成83.2亿元,同比增长20.4%,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增长潜力。

深化改革开放创新引领,“两区”建设凸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大兴区将临空区作为“两区”建设的着力点,激发对外开放的引领作用。机场红线内国际商务综合体项目已全部封顶并同步开展招商。生命健康孵化器、综保区(一期)综合保税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无关化商务区”已完成初步方案。华大北京国际创新中心、京东亚洲一号等一批标志性企业注册落地。

同时,生物医药基地迎来发展黄金期,扩区和起步区建设前期工作全面启动。科兴新冠车间全部投产,新冠疫苗年产能达20亿剂。新媒体基地加快转型升级,发挥星光影视园集聚带动作用,加快打造视听产业集群。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雏形已现,正在加快推进“三厅三中心”建设,打造标志性、可视化创新集群。国际氢能示范区率先启动,全球最大加氢站建成投用。首届北京商业航天发展大会成功举办,北京商业航天产业基地正式揭牌。

紧扣“七有五性”“接诉即办”,民生事业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强大生命力大兴区将疫苗接种作为“首要民生工程”,加强6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宣传动员,全面推进疫苗接种工作。截至上半年,全区共建设26个临时接种点、206个接种台为群众服务。累计完成18岁及以上人群第一针接种139万余人,第一针接种覆盖率超额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坚持“内培外引”工作思路,不断满足百姓多样化教育需求,新引进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海淀区五一小学、海淀区实验小学、北京语言大学4所优质学校。优质医疗资源不断丰富,北京口腔医院西红门院区已正式开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城南院区项目实现结构封顶。同时,加大“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力度,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暖心行动”,组织招聘会128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落实援企稳岗补贴资金1.03亿元,惠及企业2700家次、劳动力7.07万人次。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推动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上半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同比增长11.3%。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