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建交5年,这个加勒比国家不断感知"中国温度"

新华社圣多明各5月5日电 为庆祝中国同多米尼加建交5周年,一场精彩的中国杂技演出日前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的国家大剧院举行。

5月1日,演员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的国家大剧院表演。新华社记者朱婉君摄

这是新冠疫情后多米尼加迎来的首个中国文艺演出团。“再次看到远道而来的中国演出团,真是感到非常亲切。”多米尼加华侨张跃辉告诉记者,“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文艺团体来这里交流。”

2018年5月1日,中国同加勒比国家多米尼加建交。5年来,多米尼加不断感知“中国温度”。

“尽可能多吸收中国经验”

在圣多明各西北约80公里处,坐落着多米尼加国家水稻培训中心。去年10月以来,3名中国农业专家先后来到这里,在占地20亩的田地里开展水稻种植试验。

按项目计划,中国专家将从6月起开始筛选5个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的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在当地示范种植并开展技术推广,预计示范品种比当地品种平均产量增加25%。

4月26日,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西北约80公里处,中国农业专家(右)和当地农民在多米尼加国家水稻培训中心的一片试验田内工作。新华社记者朱婉君摄

与中国专家共事的多米尼加水稻专家胡利奥·塞萨尔对记者说,希望通过双方合作,在该国已有的水稻研究水平和种植技术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吸收中国经验与技术,让我们国家水稻种植取得更好效果”。

建交5年来,合作已成为多中双边关系发展的关键词。多米尼加地区一体化政策部长、多米尼加左派团结运动总书记米格尔·梅希亚告诉记者,多中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推动多米尼加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持。展望未来,他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合作等渠道借鉴中国在基建、金融、科技等领域经验,为多米尼加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数字技术注入新动力。

“永远不忘中国的及时帮助”

今年2月,多米尼加参议院举办仪式,表彰和感谢中国2021年在全球新冠疫苗供应紧张时向多米尼加提供的抗疫帮助。

多米尼加副参议长索里利亚在表彰仪式上动情地说,多米尼加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在抗疫艰难时刻提供的及时帮助,多米尼加全体人民对此心存感激。

2021年3月17日,运载中国新冠疫苗等物资的飞机抵达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新华社发(中国驻多米尼加大使馆供图)

“当世界被疫情笼罩而深陷黑暗时,中国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合作精神。”参议员洛伦索说。作为表彰中国议案的提案人,他回忆道,该议案提出后立即得到多个党派议员一致支持,体现了大家感谢中国的共同心声。

多米尼加外交部代外长西利埃日前表示,多方永远铭记和感激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新冠疫情肆虐多米尼加时提供的帮助,感谢中国对多米尼加大力改善当地民生的项目给予支持。多方确信,基于互利共赢理念,未来双边关系将沿着友好、合作与发展的道路在各领域取得新成就。

“我想去中国看看”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学习汉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埃迪利安乌塞塔告诉记者。这名年轻人曾在2021年荣获“汉语桥”世界中学生比赛美洲组冠军,“通过学习汉语结交了许多真诚的朋友”。

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孔院中方院长王悦说,建院4年来,前来咨询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当地学习汉语的热度不断升温。

这是4月30日拍摄的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的中国城。新华社记者朱婉君摄

目前,约3万华侨华人定居在多米尼加。每年在圣多明各中国城内举办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广受当地民众欢迎。

“我通过中国城了解到一些中国文化和习俗,我还看到中国人把一些新科技带到这里。”多米尼加人乌德松告诉记者,自己很想去中国亲眼看看。

“我有好几个退休的朋友去过中国,我也想去中国旅行。”已退休的多米尼加人伊萨亚斯告诉记者,“说到中国,我们总会想到长城,但中华美食、中国建筑和中国功夫也一直让我很感兴趣。”

新华社圣多明各5月5日电 为庆祝中国同多米尼加建交5周年,一场精彩的中国杂技演出日前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的国家大剧院举行。

5月1日,演员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的国家大剧院表演。新华社记者朱婉君摄

这是新冠疫情后多米尼加迎来的首个中国文艺演出团。“再次看到远道而来的中国演出团,真是感到非常亲切。”多米尼加华侨张跃辉告诉记者,“希望越来越多的中国文艺团体来这里交流。”

2018年5月1日,中国同加勒比国家多米尼加建交。5年来,多米尼加不断感知“中国温度”。

“尽可能多吸收中国经验”

在圣多明各西北约80公里处,坐落着多米尼加国家水稻培训中心。去年10月以来,3名中国农业专家先后来到这里,在占地20亩的田地里开展水稻种植试验。

按项目计划,中国专家将从6月起开始筛选5个高产、优质、抗逆性较强的中国杂交水稻品种,在当地示范种植并开展技术推广,预计示范品种比当地品种平均产量增加25%。

4月26日,在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西北约80公里处,中国农业专家(右)和当地农民在多米尼加国家水稻培训中心的一片试验田内工作。新华社记者朱婉君摄

与中国专家共事的多米尼加水稻专家胡利奥·塞萨尔对记者说,希望通过双方合作,在该国已有的水稻研究水平和种植技术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吸收中国经验与技术,让我们国家水稻种植取得更好效果”。

建交5年来,合作已成为多中双边关系发展的关键词。多米尼加地区一体化政策部长、多米尼加左派团结运动总书记米格尔·梅希亚告诉记者,多中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为推动多米尼加社会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重要支持。展望未来,他希望通过“一带一路”合作等渠道借鉴中国在基建、金融、科技等领域经验,为多米尼加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数字技术注入新动力。

“永远不忘中国的及时帮助”

今年2月,多米尼加参议院举办仪式,表彰和感谢中国2021年在全球新冠疫苗供应紧张时向多米尼加提供的抗疫帮助。

多米尼加副参议长索里利亚在表彰仪式上动情地说,多米尼加永远不会忘记中国在抗疫艰难时刻提供的及时帮助,多米尼加全体人民对此心存感激。

2021年3月17日,运载中国新冠疫苗等物资的飞机抵达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新华社发(中国驻多米尼加大使馆供图)

“当世界被疫情笼罩而深陷黑暗时,中国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团结合作精神。”参议员洛伦索说。作为表彰中国议案的提案人,他回忆道,该议案提出后立即得到多个党派议员一致支持,体现了大家感谢中国的共同心声。

多米尼加外交部代外长西利埃日前表示,多方永远铭记和感激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新冠疫情肆虐多米尼加时提供的帮助,感谢中国对多米尼加大力改善当地民生的项目给予支持。多方确信,基于互利共赢理念,未来双边关系将沿着友好、合作与发展的道路在各领域取得新成就。

“我想去中国看看”

“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学习汉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孔子学院学生埃迪利安乌塞塔告诉记者。这名年轻人曾在2021年荣获“汉语桥”世界中学生比赛美洲组冠军,“通过学习汉语结交了许多真诚的朋友”。

圣多明各理工大学孔院中方院长王悦说,建院4年来,前来咨询报名的人越来越多,当地学习汉语的热度不断升温。

这是4月30日拍摄的多米尼加首都圣多明各的中国城。新华社记者朱婉君摄

目前,约3万华侨华人定居在多米尼加。每年在圣多明各中国城内举办的中国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广受当地民众欢迎。

“我通过中国城了解到一些中国文化和习俗,我还看到中国人把一些新科技带到这里。”多米尼加人乌德松告诉记者,自己很想去中国亲眼看看。

“我有好几个退休的朋友去过中国,我也想去中国旅行。”已退休的多米尼加人伊萨亚斯告诉记者,“说到中国,我们总会想到长城,但中华美食、中国建筑和中国功夫也一直让我很感兴趣。”

最新相关

泰纳瑞斯第2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14%

本报讯(记者杨悦)8月1日,泰纳瑞斯钢管公司公布2025年第2季度及上半年财报。根据财报,该公司第2季度净销售额为30.86亿美元,环比增长6%,同比下降7%;净利润为5.42亿美元,环比增长5%,同比增长14%...

塔塔钢铁荷兰公司这样加速低碳转型

刘峰近期,印度塔塔(Tata Steel)旗下塔塔钢铁荷兰公司(Tata Steel Nederland)宣布重大转型计划,旨在提升长期竞争力并加速"绿色钢铁"生产。印度塔塔表示,重组对于恢复财务业绩和支持未来投资是...

奥钢联多纳维茨厂生产出首根"绿色钢轨"

本报讯 7月29日,奥钢联官方发布消息称布,旗下多纳维茨厂生产出首根"绿色钢轨",并已在奥地利林茨中央车站完成铺设。该钢轨采用废钢和氢气直接还原纯铁(HYFOR技术)制成,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完全零...

涟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首卷成品成功下线

本报讯 6月27日上午,湖南钢铁集团涟钢举行电磁材料公司高磁感取向硅钢首发仪式。此次涟钢高磁感取向硅钢首卷成品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涟钢成功打通硅钢全流程生产工艺。从无到有、从低到高,涟钢...

敬业营口中板通过马来西亚SIRIM认证

本报讯 近日,敬业营口中板通过马来西亚SIRIM认证机构认证。认证结果显示,营口中板产品符合马来西亚国家标准与技术法规,这不仅为营口中板进军马来西亚市场奠定基础,更成为其开拓东南亚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