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国家发改委: 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支持新能源汽车等消费

国家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郑栅洁在旗帜网刊发署名文章指出,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以下为全文: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四个必须”的要求,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发展改革工作的全领域各环节,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高质量发展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高质量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推动解决影响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跃上新台阶,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阔步前行。

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把握发展这一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过去十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6.2%,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从11.3%提高到18%左右,人均国民总收入提升到12604美元,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并接近高收入国家门槛。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等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

高质量发展是确保现代化建设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点新要求,紧紧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1.4亿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6万元,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

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不断畅通经济循环,努力稳链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技术创新动能,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多个能源品种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

推动高质量发展需把握好“四个必须”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提出了“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力指导了我国新的发展实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新征程上,我们要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切实将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使之协同发力、形成合力。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如果没有质的有效提升,量的合理增长将不可持续;如果没有量的合理增长,经济结构优化、产业转型升级、区域协调发展、民生福祉改善都将是无本之木。新的发展阶段、新的使命任务和新的发展环境对经济质的提升和量的增长提出了更高、更为紧迫的要求,只有以质取胜、不断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才能支撑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把经济发展的质和量有机统一起来,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持续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全国上下竞相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过去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在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现在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高质量发展中躲不过、绕不开的矛盾,更要用改革的办法破难题、激活力。新征程上,我们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支撑。

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从解决“有没有”问题转向更加重视解决“好不好”问题,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新征程上,我们要牢牢坚持人民立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的关键时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深入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认真履职尽责、狠抓工作落实,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强化重点领域全产业链攻关,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推进自主创新产品、自主开源技术等迭代应用,维护关键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充分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提质升级,支持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充分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强化要素保障,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强民间投资融资支持,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加快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加快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实施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构建和发展好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就业优先导向的宏观调控,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机会公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最新相关

安钢股份桥梁钢中标武汉重点市政工程

本报讯 近日,从武汉传来好消息,安钢股份生产的桥梁钢成功中标武汉市某重点市政工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安钢股份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向特钢要效益"的力度,全力推进特钢转型。销售团队主动出击,...

山钢管线钢出海"圈粉"

山钢管线钢出海"圈粉"

7月24日,山钢日照公司X70M高端管线钢正在码头装船发往沙特(如图)。近日,山钢日照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能力,成功斩获沙特市场5.5万吨X70M高端管线钢热轧卷批量订单。面对沙特天然...

柳钢家电用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6%

柳钢家电用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6%

在国家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柳钢家电用钢销售量同比增长116%。今年初以来,柳钢销售中心抢抓政策机遇,优化销售模式与市场策略,持续拓展新客户与新区域。尤其是在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8月15日也是第3个全国生态日。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当代愚公李双良带队搬走了太钢1000万立方米的废钢渣,治理后的太钢渣山公园亭台楼阁、小桥...

让长江岸线美起来

从2019年起,南钢集团对沿长江岸线约3公里、70万平方米的江滩进行覆绿,种植垂柳、香樟、水杉等大型乔木15000多棵,并新建微马跑道、音乐看台及栈桥等,全力打造湿地公园景观。经过持续治理,现在...

5.6万吨"新钢造"助力昌九高铁试跑

7月29日,G55501次试验列车从南昌东站驶出,这标志着昌九高铁南昌东至何家线路所段进入试运行阶段。据了解,昌九高铁是江西省境内一条连接南昌市与九江市的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

湛江钢铁又一条"海上钢铁丝路"开通

湛江钢铁又一条"海上钢铁丝路"开通

8月3日,宝钢股份湛江钢铁成品码头汽笛长鸣,"顶鹤"轮满载产成品破浪启航,驶向泰国林查班港(如图)。这标志着湛江钢铁首条直通东盟核心市场的泰国国际班轮航线正式开通,也是继越南海防航线成功运...

与国铁互通!敬业铁路专用线开通

8月17日,敬业铁路专用线GT31108次国铁车辆(如图)开行,标志着敬业铁路专用线成功实现与国铁业务互通。据悉,敬业铁路专用线全长23公里,全线采用污染物零排放的电气化铁路,共设3个站点,起点接轨...

山钢万吨桥梁钢撑起济南高架"长龙"

8月25日,山东省济南市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工程春晖路路段高架桥主体结构已初具规模,一条高架"长龙"跃然眼前(如图)。山钢集团为该工程定向供应的2万吨优质厚板桥梁钢订单,目前已完成逾7000吨的...

这间体验馆,教你安全避坑不踩雷!

这间体验馆,教你安全避坑不踩雷!

8月19日,柳钢集团焦化厂职工正在该厂日前开馆的VR(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体验馆进行安全施工体验(如图)。该体验馆采用先进成熟的智能VR和3D技术,将VR设备与行业安全标准相结合,综合考虑现场施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