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快报:20分钟到怀化、1小时到贵阳、2小时到长沙、7小时到上海……
“高铁让人才留了下来,加速了企业的发展。”曾昭华说,便利的交通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以2012年入驻的汇成新材料为例,高新技术人才从最初的10人增加到现在的70余人,加速了该公司生产工艺和产品的迭代升级。
2021年3月,汇成新材料自主设计建设的利用硫化锰渣制备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前驱体材料的生产线正式投产,加快了当地锰渣的综合利用,减轻了环保压力,掀起了锰行业循环经济的技术革命。
高铁是大龙开发区配套设施不断完善的体现之一。近年来,大龙开发区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面推进产业与城市一体化发展。产城融合的加快,让城市吸纳能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开发区持续健康发展。
如今的大龙开发区,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沪昆高铁贯穿全境,铜大高速、320国道交错纵横,铜仁凤凰机场、怀化芷江机场南北呼应,形成了机场、高铁、铁路、高速、国道、省道网聚合的立体交通格局。立足优越的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开发区积极完善供热、配电、物流等配套设施与功能。目前,大龙东部陆港外贸进出口平台建成运营,进出口通关能力大幅提升,推动了以新型功能材料为主导的产业更好融入“一带一路”快车道;补齐工业污水处理、公共渣库、5G站点等基础配套,园区综合承载力不断提升……
“完善的配套设施体系让产业发展链条越做越强。”大龙开发区招商引资局副局长杨路萍介绍,依托交通优势、政策红利和园区基础建设,大龙已聚集企业466家,工业企业208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1家,形成了主导产业明晰、首位产业凸显、纵向成链、横向成群、领跑行业的集群发展态势。
优质高效服务请进来留得住
“一季度电池产能达到160万支,预计全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5月10日,贵州省丹斯迪电池有限公司,谈到产销情况,该公司行政主管徐驰很是兴奋,“我们是大龙开发区首家终端生产企业,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印度等地。”
“十三五”期间,铜仁立足锰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抢抓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风口,把新型功能材料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主导产业进行打造。目前已引进20余家国内排名前列的锰汞钡系企业,锂离子电池材料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丹斯迪2020年11月落户大龙开发区,产品涵盖储能电池、动力产品电池和数码产品电池,特别是笔记本电池在全球二级市场占有率达到30%,成为笔记本电池行业的翘楚。
“我们落户大龙,就是看中了这里的原材料、惠企政策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徐驰说,好的营商环境如同清新的空气和肥沃的土壤。
近年来,大龙开发区坚持“服务至上”理念,实行“一个项目、一个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和领导干部帮扶联系企业机制,以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安商、亲商、敬商的良好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营商环境好不好,经营主体最有发言权。“从开工到投产,仅用了8个月,超出预期。”贵州中科星城办公室主任田波琪点赞道,“我们项目建设的相关手续都是‘一条龙’办理,每遇难处,政府都是积极主动协调。”
“服务好企业是我们的宗旨。”大龙开发区驻企服务团干部蒋丽萍表示,将持续发挥职能作用,用情用心为企业出谋划策、纾困解难,助力企业在项目资金申报、政企衔接上更简便、顺畅。
近年来,为确保企业进得来、留得住、能发展,大龙开发区把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严格按照“一楼式办公、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要求,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事程序,倾力打造“贵人服务*一视铜仁*满意大龙”营商环境品牌,助力企业安全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开发区整体健康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