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 今冬明春能源如何保供?

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今冬明春能源如何保供?

保障能源安全、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是“六保”的重要内容。10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部署做好今冬明春电力和煤炭等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和经济平稳运行。当前,国内能源保供面临哪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面对供需紧张较大挑战,有关方面如何保障今冬明春能源稳定供应?

电力保供仍面临较大挑战,电煤供应不足是根本原因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电力、煤炭供需持续偏紧等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一些地方出现拉闸限电现象,给正常经济运行和居民生活带来影响。

据了解,有关部门正在为能源保供稳价开展多项工作。10月4日,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服务煤电行业正常生产和商品市场有序流通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有关事项的通知》,强调要保障煤电、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生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积极支持煤炭主产区和重点煤炭企业增加电煤供应,确保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近期部分省份出现了电力供需紧张局面,主要是受电煤供应不足、来水偏枯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电煤供应不足是根本原因。部分地区电厂存煤降至近年来同期最低水平,煤电临时检修和受阻容量大幅增加,发电出力下降。”国网能源研究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副所长谭显东告诉记者,随着国家推动煤炭增产增供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煤炭供应紧张形势有望得到缓解,电煤库存将有所回升,但能否达到预想的水平还存在不确定性,加之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电力保供仍面临较大挑战。

随着各地限电政策的实施,保证居民生活用电和工业生产成为当下备受关注的热点。目前,辽宁、黑龙江等多地限电困扰有所缓解。辽宁省火电厂电煤储量逐步提升,主力火电厂电煤库存已由9月中旬的最低189万吨增加至目前的236万吨,电力负荷缺口已从9月末的500万千瓦以上收窄至目前的200万千瓦左右。国网黑龙江电力协调俄方加大电力供应,从10月1日起,黑河500千伏换流站满负荷(750兆瓦)运行时长从每天5个小时增至16个小时,极大缓解了地方供电紧张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如此,多地电力供需整体仍处于紧平衡状态。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调节局相关负责人预测,今年冬季,受经济稳定增长、取暖用电快速增加等因素影响,预计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将逐步攀升,可能超过今年夏季和去年冬季峰值。

“进一步提升电力保障能力,需要多方协同、多措并举。”谭显东指出,要加快释放煤炭先进产能,合理控制煤炭价格,努力提高电煤库存,从根本上提升煤电发电能力;发挥大电网优化配置资源优势,挖掘跨区跨省通道送电潜力,统筹电力电量平衡,科学合理调剂余缺;严格管控“两高”项目用电需求,科学优化并严格执行有序用电方案。

尽快释放煤矿产能、合理疏导发电成本,多方协同、多措并举确保能源稳定供应

国庆假期,刚刚核增产能后的乌审旗巴彦高勒煤矿开足马力生产,近千名工人放弃假期,坚守工作岗位,日产煤炭2万多吨,通过火车和汽运发往华北、东北和其他地区。

为确保今冬明春能源稳定供应,多地多部门纷纷行动起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正会同有关方面依法依规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有序增加煤炭进口,尽力增加国内天然气产量,保持中亚管道气进口稳定,压实责任保障煤电气电机组应发尽发。同时,推动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直保全覆盖,全面签订年度和供暖季供气合同,及早锁定资源。

山西与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天津等14个省(区、市)签订四季度煤炭中长期保供合同。辽宁在与山西对接签约350万吨煤炭资源的同时,加大本省产煤和储煤力度,要求各地确保供热储煤量开栓前达到60%、元旦前达到80%、春节前达到100%。

作为全国能源保供生力军的中央企业也在紧急部署。10月1日至6日,国家电网经营区日均发受电量比去年同期增长15.75%。国家能源集团四季度将按照全年核定产能的1/4安排生产,努力做到全面达产、全力增供。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与地方政府经济运行部门建立日沟通机制,每日对接存煤不足7天的电厂煤炭供、存、耗情况和运输需求,对电厂已落实煤源并提出保供运输需求的,全力予以保障。

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推动具备增产潜力的煤矿尽快释放产能,加快已核准且基本建成的露天煤矿投产达产,促进停产整改的煤矿依法依规整改、尽早恢复生产。

“通过全面梳理生产技术水平先进、采剥条件好、生产潜力大的煤矿,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支持,努力核增产能、增加产量、保障供给。”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能源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该市首批16座煤矿产能核增获批,核增产能3700万吨;第二批10座煤矿正在边生产边办理手续,拟核增产能1570万吨。针对因手续不全、存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问题停产的煤矿,组织能源、自然资源、林草等部门,深入现场指导和推动解决问题。

不少专家认为,按价格政策合理疏导发电成本也是解决当前供需紧张问题的关键之策。

记者注意到,动力煤(1342, 37.40, 2.87%)作为火电供应的重要燃料,今年以来价格一路上涨,电厂“发的越多,亏的越多”。“必须下决心解决煤电企业的大面积长时期亏损问题。”电力环保与发展资深专家王志轩指出,煤电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仍是电量电力主体,建议通过煤与电价格的双疏导缓解当前的煤电矛盾,再进一步完善长期机制。

督促扛稳能源保供政治责任,防止“一刀切式”停产限产,保障好群众生活和冬季取暖用能

10月9日,辽宁省纪委监委驻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纪检监察组派员随省工信厅保电督导组前往铁岭市了解电力生产企业发电情况,并对相关监管部门责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有序用电的关键离不开科学精细化管理,通过同各市纪委监委派驻工信部门纪检监察组加强联系,上下联动形成监督网,督促各市工信局对全市有序用电进行科学调度、有序组织,持续优化全市有序用电方案,在保证民生安全稳定用电的前提下,推动高耗能企业主动节能、轮流有序限电,防止‘一刀切式’停产限产。”辽宁省纪委监委驻省工信厅纪检监察组组长赵凤民说。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把电力、煤炭保供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督促相关职能部门落实好今冬明春供暖季煤炭和电力增产保供,保障好群众生活和冬季取暖用能。

国庆期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要求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电力公司纪委书记进一步跟踪本单位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关于保安全保民生保供电决策部署及相关情况,督促党委落实责任,严防出现简单粗暴拉闸限电问题和不担当、不作为等问题。

中国石化纪检监察组紧盯天然气保供,围绕天然气储气库建设、供储销协同运行、安全环保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开展监督,督促各项保供措施落实落地。

作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最大国有供热企业,哈投集团承担着哈尔滨全市1.46亿平方米、热用户139万户的供热服务任务,供热规模占主城区的44%。该集团纪委对供热工程、煤炭采购等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保供措施有效落地。该市纪委监委督促市工信局完善煤炭保供工作方案预案,建立和启动联席调度会议、煤炭储备考核等制度机制,保障发电供热煤炭储备,督促区、县(市)政府和供热企业履行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尽早签订足量合同,早储煤、储足煤,保证不停供、不停热。

吉林省长春市纪委监委紧盯供热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对反映供热领域的问题线索和查办的案件开展“大起底”,目前已受理问题线索42件,挽回经济损失799万余元。“通过督促供热主管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已推动整改工程项目、服务民生等各类问题1244个,形成《长春市城市供热应急接管规定(草案)》等3项制度。”该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说。督促落实好能源保供的同时,也要夯实安全生产责任。鄂尔多斯市纪委监委驻市发改委纪检监察组印发监督提醒函,督促市能源局党组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分类加强安全监管执法,深入排查该市能源领域各环节安全生产隐患,进一步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发现安全生产领域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及时移交派驻纪检监察组严肃处理。来源:市场资讯

最新相关

一堂生动的党课

6月30日,在重庆工业博物馆(重钢型钢厂遗址)内,重钢的退休老党员--83岁的赵景星,为来自重钢集团本部、中兴公司、三环监理、宝特航研等单位的10余名青年党员,讲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党课。此次活动...

无人机上演"立体式"救援

无人机上演"立体式"救援

6月24日,鞍钢集团本钢在北营公司漫水桥区域举行防汛抗洪行动演练。演练现场模拟本溪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南芬、桥头地区水位暴涨等险情。本钢防汛指挥部接到辽宁省本溪市防汛指挥部命令后,迅速...

玄外孙女为您系上红领巾

玄外孙女为您系上红领巾

7月6日,孟泰的家人们走进鞍钢博物馆,参观"高炉卫士"钢铁魂--"老英雄"孟泰与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特展。参观结束后,孟泰家人表示,此次参观让他们对先辈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孟泰...

印度机械需求有望加码?

知源近年来,随着印度政府在交通、能源和城市领域的投资持续加码,该国逐步迈入基础设施建设新时代。这一新形势令该国的建筑承包商和设备制造商看到了机遇--印度对现代化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