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江苏如何发力绿色城乡建设?让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起来

“建筑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碳排放量超过全国总量的50%,实现碳中和目标,建筑行业是重中之重。建筑行业的‘碳中和’过程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该过程将涉及广泛领域的大变革。”19日,在南京召开的第十四届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昌文说。当天,江苏各级建设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省内外专家学者等汇聚一堂,共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绿色城乡建设的新理念、路径。

新建绿色建筑执行更严节能标准

对绿色建筑的探索,江苏起跑早、经验足。早在2008年,江苏便率先设立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支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试点示范,省财政累计安排资金超22亿元,支持项目近千个。江苏省住建厅厅长周岚在大会上亮出了绿色建筑的亮眼成绩:截至2020年末,江苏累计建成绿色建筑面积超8亿平方米,绿色建筑规模全国第一,新建绿色建筑占比从2015年的53%增长到2020年的98%;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达5.5亿平方米,约占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全省已有76个省级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地域从苏南拓展至苏北,覆盖所有设区市并向县级市县延伸。

“十多年来,江苏在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每年新增建筑约1.5亿平方米,占全国10%左右。”周岚说,经过多年持续努力,江苏建成了一大批绿色建筑和绿色城乡建设示范项目。这些示范项目,以人民群众真实可感的现实环境,展示出绿色低碳建设实践的美好模样:既是节能环保的,也是舒适宜居的;既是绿色低碳的,也是空间美好的。

这样的绿色建筑,就在市民身边。南京丁家庄保障房是全国第一个保障性住房全面推广的绿色建筑,该项目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集成运用了装配式建筑、海绵型社区、BIM技术等多种绿色低碳方式,节能率达75%,可再生能源应用率大于80%。

不只城市,乡村也有“绿色”实践。盐城市盐都区大冈镇佳富新型农村社区推动新建农房同步采用光伏瓦一体化设计建造,让农户住上敞亮新房的同时,还有光伏“小收益”。据分析测算:一户30平方米的光伏瓦,每天可发电15度,三分之二进入国家电网,农户年收益可达2200元。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庄惟敏通过研究,判断我国建筑领域碳排放将在“十五五”末期达到峰值,峰值范围为24.2亿吨-25.1亿吨。在他看来,防止大拆大建,新建建筑执行更严厉节能标准,积极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等来控制建筑规模和降低用能强度,是决定建筑领域排放量的主要因素。

实施更严厉的节能标准,江苏已展开实践。周岚介绍,江苏今年修订发布了《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新建建筑强制性节能标准从50%提高到了75%。

给既有建筑“绿色”呵护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相比一般建筑,绿色低碳建筑可减碳20%-30%。我国1995年以前建成的城镇建筑面积约120亿平方米、1995年至2010年建成的城镇建筑面积约260亿平方米,两者合计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的63%左右。可以说,大量既有建筑是非绿色建筑。

“如何合理控制建筑总量规模,避免大拆大建,在实现建筑功能提升的同时减少碳排放,变得很迫切。”庄惟敏研究发现,建筑更新维护后,建筑运维碳排放明显降低,性能提升。他认为,眼下,城市更新的趋势已从“点状更新”转向“片区更新”。各地应实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以科学规划引领建筑设计,降低建筑更新维护的碳排放。

给既有建筑“绿色”呵护,江苏多地已有实践。省人大民国楼,是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建筑,用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0.71万平方米。该大楼在保护建筑内外历史环境和风貌的同时,通过外墙内保温、高性能门窗改造、可调节外遮阳、屋顶绿化、高性能空调设备、节水器具等绿色化改造,达到65%的节能率,可实现年节电量约30万kWh。

江苏老旧小区、老旧商场等改造中,也在植入“绿色”。扬州市扬子商场在改造时同步实施绿色低碳技术,采用排风热回收、太阳能光伏、雨水回用、能耗监测系统等,实现太阳能光伏系年发电量65万kWh,节约全年用电量的10%,年节约标煤188吨。

庄惟敏建议,降低建筑更新维护的碳排放,应强化法律法规作用,完善标准体系,推广BIM技术应用于建筑更新维护,推广使用低碳建材。

“实现建筑行业碳中和的目标,必须坚持市场导向,鼓励竞争,稳步推进。建筑行业自身应加大研发力度,加快相关领域技术和产业的迭代进步速度。”缪昌文认为,行业的协调共进极其重要,“减碳”“脱碳”等过程可能增加相关行业的额外成本,为防止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国家政策层面上应分行业设计合理的碳中和路线图以及有效的奖励/约束机制。

强化建筑全生命周期减排

庄惟敏在大会作报告时公布了一组粗略统计;每拆除一万平方米旧建筑,将产生7000-12000吨建筑垃圾。每万平方米新建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500-600吨建筑垃圾。建筑过早拆除会导致对原煤的大量浪费,并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建筑材料的碳排放亟需引起重视。庄惟敏建议,要加强建筑垃圾分类处理和回收利用,鼓励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及制品在建筑工程和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将建筑垃圾用于土方平衡、林业用土、环境治理等。在新建建筑时,应改造结构形式,削减混凝土(水泥)用量,推行预制装配式建筑,实行工厂化施工。在建材上,加大高性能、高耐久建筑材料及制品的应用,减少建筑物体量、提高建筑寿命,提高节能低碳先进建材技术及产品在建筑物中的应用比例。

“绿色低碳发展,意味着原有建设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型,涉及价值观念、工作方法、技术标准、乃至市场机制等等,既需要建设行业的转型支撑,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周岚说,建设行业需发挥好设计师龙头作用,大力发展装配性建筑,推行建筑的用能管理,让设计、建造、运行更绿色。

让建筑全生命周期“绿”起来,建设绿色城乡,江苏已积极探路。今年4月,江苏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出台了《关于推进碳达峰目标下绿色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到2025年,江苏绿色建筑规模总量保持全国最大,建筑碳排放强度力争全国最低;到2030年,江苏绿色城乡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更加完善,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完成碳达峰任务。

会议期间,江苏向全社会发出了《“双碳”目标下绿色城乡建设的江苏倡议》,号召全面推动绿色城乡建设、共建可持续人居家园。同时,上线了“绿色建筑服务网”,启动了以“绿色*建筑*未来”为主题的江苏省青少年绿色低碳科普教育活动。

周岚表示,需扭转全社会重视建设规模、而对建筑全生命周期品质关注不够的现状,精心设计、建造百年建筑,将绿色作为建筑全生命周期高品质的重要内容,自然“绿”、科技“绿”、文化“绿”、生活“绿”、可持续“绿”“五绿协同”推进绿色低碳建设实践。

最新相关

安钢股份桥梁钢中标武汉重点市政工程

本报讯 近日,从武汉传来好消息,安钢股份生产的桥梁钢成功中标武汉市某重点市政工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安钢股份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向特钢要效益"的力度,全力推进特钢转型。销售团队主动出击,...

山钢管线钢出海"圈粉"

山钢管线钢出海"圈粉"

7月24日,山钢日照公司X70M高端管线钢正在码头装船发往沙特(如图)。近日,山钢日照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能力,成功斩获沙特市场5.5万吨X70M高端管线钢热轧卷批量订单。面对沙特天然...

柳钢家电用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6%

柳钢家电用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6%

在国家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柳钢家电用钢销售量同比增长116%。今年初以来,柳钢销售中心抢抓政策机遇,优化销售模式与市场策略,持续拓展新客户与新区域。尤其是在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8月15日也是第3个全国生态日。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当代愚公李双良带队搬走了太钢1000万立方米的废钢渣,治理后的太钢渣山公园亭台楼阁、小桥...

让长江岸线美起来

从2019年起,南钢集团对沿长江岸线约3公里、70万平方米的江滩进行覆绿,种植垂柳、香樟、水杉等大型乔木15000多棵,并新建微马跑道、音乐看台及栈桥等,全力打造湿地公园景观。经过持续治理,现在...

5.6万吨"新钢造"助力昌九高铁试跑

7月29日,G55501次试验列车从南昌东站驶出,这标志着昌九高铁南昌东至何家线路所段进入试运行阶段。据了解,昌九高铁是江西省境内一条连接南昌市与九江市的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

湛江钢铁又一条"海上钢铁丝路"开通

湛江钢铁又一条"海上钢铁丝路"开通

8月3日,宝钢股份湛江钢铁成品码头汽笛长鸣,"顶鹤"轮满载产成品破浪启航,驶向泰国林查班港(如图)。这标志着湛江钢铁首条直通东盟核心市场的泰国国际班轮航线正式开通,也是继越南海防航线成功运...

与国铁互通!敬业铁路专用线开通

8月17日,敬业铁路专用线GT31108次国铁车辆(如图)开行,标志着敬业铁路专用线成功实现与国铁业务互通。据悉,敬业铁路专用线全长23公里,全线采用污染物零排放的电气化铁路,共设3个站点,起点接轨...

山钢万吨桥梁钢撑起济南高架"长龙"

8月25日,山东省济南市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工程春晖路路段高架桥主体结构已初具规模,一条高架"长龙"跃然眼前(如图)。山钢集团为该工程定向供应的2万吨优质厚板桥梁钢订单,目前已完成逾7000吨的...

这间体验馆,教你安全避坑不踩雷!

这间体验馆,教你安全避坑不踩雷!

8月19日,柳钢集团焦化厂职工正在该厂日前开馆的VR(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体验馆进行安全施工体验(如图)。该体验馆采用先进成熟的智能VR和3D技术,将VR设备与行业安全标准相结合,综合考虑现场施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