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侯雪静)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任兼秘书长高连奎日前表示,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理论研究已经初具规模,尤其在财税领域中国学者大有可为,希望通过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中国原创经济学理论发展。
高连奎是在日前由北京海归协会经济学家&金融家委员会主办的首届中国原创经济学金融学论坛上作出上述表述的。
与会专家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实践超出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范畴,同时中国经济发展不能复制西方国家的老路,亟需熟悉中国学者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原创经济学理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次论坛与会学者围绕中国原创经济学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世界经济学何时迎来‘中国时代’”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会上,还发布了《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根据《报告》,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成立学派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但真正迎来高潮是在2008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特别是新结构经济学提出之后。2010年至2020年,中国一线高校、研究机构几乎都同步进入了经济学理论的原创阶段,且各有代表,新结构经济学、新供给经济学、新财税经济学、新市场财政学等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理论相继兴起。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中国本土原创经济学理论研究已经进入初步繁荣阶段,中国这些原创的经济学创新主要分布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宏观经济增长理论、财税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货币金融学、经济学方法论等多个研究领域,中国从事原创经济学创新的学者来源也分布广泛分布于高校、研究机构和券商等。
《报告》指出,中国当前从事经济学创新的学者视野广阔,对西方经济学有着比较完整的了解,保证了中国原创经济学是在高起点上的创新,而不是低水平重复。这些学者不盲从西方经济学,他们的学术目标是总结中国与世界经济实践,以及发现并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经济问题,并构建原创理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发展。
《报告》称中国原创经济学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一定时间完善。《报告》呼吁社会各界支持中国原创经济学发展,建议将中国原创经济学思想纳入社科基金的支持范围等。
高连奎认为,中国经济学创新应该在经济停滞的地方进行创新,而非在经济学停滞的地方进行创新。召开本次论坛是为了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让更多学者关注并参与到中国原创经济学的研究之中。
与会专家表示,通过举办原创经济学金融学创新主题的学术活动,可以活跃国内原创经济学学术氛围,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