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快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是推进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钢铁快报:2022年,河北41.7%的钢铁企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未达到5项,25%的钢铁企业未研发出新产品,2022年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前30中,仅河钢唐钢、河钢承钢、河钢邯钢、敬业钢铁进榜。
可以看出,河北钢铁产业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创新能力仍有进步空间。宋向党表示,目前,河北钢铁企业仍存在产品同质化、质量效益不高、研发投入不足、示范引领作用不够、技术创新方向不明确等问题。
如何进一步推动河北钢铁产业迈向高端化?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河北省工信厅公布了《河北省支持钢铁行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
《若干措施》提出,通过强化企业创新动能、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强化重点领域突破、强化产业协同创新、强化创新要素保障等5项措施推动钢铁行业高端化发展。
其中,最受关注的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河北省工信厅钢铁工业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晓辉介绍,河北将通过支持企业完善研发体系,建设省级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
对新认定为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的钢铁企业,给予100万元资金支持。对认定为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的,给予300万元奖励;对升级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按照国家规定予以相应配套支持。对晋级全国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的,给予一次性300万元至500万元奖励性补助。
胡麒牧认为,在研发能力上,相比北京、上海等地,河北的高校、科研院所研发资源整体水平偏弱。同时,河北本地资本市场存在短板,难以运用大规模金融资源赋能钢铁行业高端化转型。
他认为,河北钢铁向高端化转型,首先一定要统筹考虑河北工业布局和制造业转型升级方向。其次,要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优质资源在河北集聚。最后需要抓住京津冀协同一体化的政策红利,承接好制造业产业转移,并创新人才政策,吸引更多人才来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