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快报:
钢铁快报:台州市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
钢铁快报:路桥区
钢铁快报:路桥区
钢铁快报:临海市
钢铁快报:临海市
钢铁快报:临海市
钢铁快报:玉环市
钢铁快报:三门县
钢铁快报:三门县
(四)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汽车回收拆解再造领域各个环节国家标准逐渐完善,逐渐覆盖全产业链。在碳中和背景下,报废汽车拆解率有望提升,进而推动汽车拆解行业发展。但是,根据我市目前机动车实际淘汰情况,现有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产能已远远大于实际需要量,产能过剩问题已突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产能已明显过剩。按照《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开设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在场地面积、设施设备、拆解能力、环境保护标准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企业从前期的选址筹建到通过环评及省级资质验收,行业准入具有投资大、标准高、周期长等特点。自2019年国家取消“总量控制”的门槛后,尽管市商务局已发布产能预警,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投资热情仍然高涨。截至2023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210.46万辆,理论上限年报废机动车约为10万辆,实际全年注销报废数不足4万辆。目前,全市共有8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企业,合计拆解能力已达14.65万辆,产能已明显过剩。
2、存在非法拆解行为。2022年我市实际拆解数量仅占理论拆解产能的50%。除去部分流入周边省市拆解市场因素,还有大量报废车流入非法拆解市场。严重扰乱市场价格、破坏市场秩序,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安全生产隐患,造成废旧机动车拆解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影响。
3、拆解技术相对落后。目前我市大多数回收企业只具备回收和简单的拆解能力,仍以废钢加工回收为主,主要收入以废金属回收加工为主,回收再利用处于起步阶段,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大部分企业产业链布局缺失,远未形成产业链大规模效应及上下游协同优势。
4.企业盈利困难。随着拆解企业的不断增加,产能过剩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回收市场的资源竞争,导致回收价格不断走高,部分企业面临产品附加值低、人员成本高、税负高等问题,导致许多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处于财务亏损状态。此外,受废钢价格波动影响,尤其是在持续下跌态势下,企业跟风上涨后的价格维持在高位。一个时期以来,报废车回收价格基本上处于有涨无跌的态势,市场理性定位和参考依据的缺位,直接导致企业成本居高难下,后市难以为继,加之回收市场的参与者复杂且不可控,尤其是2021年下半年以来,多个地方在回收中出现了“三无”车辆(即无三元、无轮毂、无蓄电池车辆,该类车辆价值低),进一步增加盈利难度。
三、统筹规划,引导行业有序发展
(一)严格回收拆解企业设立条件。回收拆解项目建设选址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乡国土空间规划,适应生态环境承载容量,中心城区原则上不设立回收拆解项目,不得建在城市居民区、商业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内。新拆解项目建设地址应设于具备废水纳管排放条件的工业园区或再生利用园区内。申请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认定的企业,应当具备《回收拆解技术规范》要求的厂房、固体废物安全贮存和妥善处置场所、设施设备和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要求。拆解场地应符合《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建设用地标准,回收拆解项目及活动符合《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348-2022)》(以下简称《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二)统筹布局回收拆解项目。设立回收点的企业应具备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要按照分支机构予以备案,分支机构不得拆解报废机动车。回收点的场地应按照《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348)相关要求建设,做好雨污分流,具备必要的安全、消防和污染处置条件,并完善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
(三)总量控制回收拆解产能。目前,全市已有8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企业,年拆解能力约14.65万辆;全市已建产能已远超实际需求量,已有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的县(市、区)不再设立新的回收拆解项目,没有回收拆解项目的县(市、区)可新设1个回收拆解项目,全市报废机动车拆解产能原则上控制在18万辆以内。统筹循环产业园产业布局效益,遵循集约发展的要求,科学优化、合理控制园区内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和产能。
(四)支持回收再利用产业发展。挖掘精细拆解潜力,引导回收拆解企业改革“人工+机械辅助”的传统拆解方式,对报废机动车实施精细拆解,做好可利用零部件拆卸管理,促进资源高效再利用。支持具有条件的报废机动车拆解企业或其他企业结合产业基地开办回用零件集散中心,打通回用件进入维修、汽配和个人消费市场的流通渠道,积极发展回用件和再制造件出口贸易。引进和培育具备绿色清洗、损伤检测修复、柔性加工等先进再制造工艺和技术装备,能够针对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高附加值核心零部件实施再制造的再制造企业。逐步建立上下游链条协调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生态圈。
四、严格管理,规范回收拆解行为
(一)落实主体责任。回收拆解企业应严格落实《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回收拆解技术规范》《污染控制技术规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重点事项清单》等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完善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等措施。加强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培训,落实应急预案演练,规范回收拆解活动,保障治污设施正常运行,杜绝超标和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污,规范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二)强化部门责任。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按《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实施办法》等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报废机动车回收活动有关监督管理工作。各相关部门要重点围绕项目审核把关、汽车零部件再利用、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危险固废和一般工业固废处置等重点方面依法加强监管,及时共享检查情况。
(三)加强监督检查。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市场监督管理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处置行业进行联合排查整治,对不符合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规范的临时拆解点进行全面清理。加大商务、公安、生态环保、市场监督等部门监管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无证经营、非法回收处置及非法排放污水、废气、废酸等行为,确保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健全台账管理系统。回收拆解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报废机动车拆解前和拆解后图片视频,废机油、废三元催化剂、废铅酸电池等危险固废及一般工业固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零部件销售、“五大总成”处置等全流程、全生命周期、可追溯管理台账,按要求做好台账留存,并按要求录入相应部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台账留存不低于3年,其中涉危险固废及一般工业固废台账留存应不低于5年。分支机构要逐车登记收车信息,完善收车台账,备相关部门核查,按要求同步设立各类电子监控系统,录像保存至少1年。
五、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地要深刻认识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工作重要性,创新管理模式,高效服务企业。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加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新项目的准入把关,当属地或相应园区内出现投资过热时,及时进行投资风险提示,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无序发展。要结合实际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压实部门职责,抓住监管重点,强化沟通、密切协作,形成良好的齐抓共管氛围,有效遏制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违法违规现象发生。
(二)加大要素保障。各地对新拆解项目,在项目选址、土地供给、环评审批、资质认定等方面要持续做好政策服务和要素保障。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强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项目投融资支持。
(三)积极宣传引导。各地要通过政府网站、网络平台、深入企业等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增强企业法律意识、环保意识、责任意识,进一步有效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市场行为。积极推广好做法好经验,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引导高标准、现代化、资源再利用水平高的企业投资回收拆解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