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保经济、稳增长,还得靠它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年经济工作“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明确提出“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

稳增长主线已成市场共识,同时会议重提“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在我国经济增速去年三、四季度下滑“破防”,以及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的环境下提出的,22年经济增长面临压力更大,因此政府基建托底意愿也会更强。

种种信号表明基础设施建设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稳增长的重中之重,市场需要“大基建”重回舞台,基建发力是必选项。

1

自去年9月以来,中央层面多次释放政策信号,表明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将以基建作为稳增长重要抓手。

刘鹤副总理在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致辞首次提出“适度超前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此后11月24日再次发文强调基建的“适度超前”,然后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式将其列为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之一。

以往一般在经济下行,需求疲软,增速破位关键点位时基建投资都会加速托底,比如08年9月当季实际增速破10,12年6月破8,15年12月破7等,大基建都适时站了出来。

去年下半年经济下滑加速,面临类似的需求转弱、经济增长破重要点位的考验,预示着基建需要重返舞台。

而且,大基建托底我们“熟”啊,全球其他国家也一样,看看美国拜登总统的“基建狂魔计划”,今年要想保住经济增长5%的底线,除了“大基建”,其他投资“谁”有那么大的体量,能稳住下行的经济呢?

同时本轮地产还会形成拖累,所以基建不是要不要,而是要更多,中性预测要保住增长底线,基建投资要达到8%-10%增速,现实运行肯定会更高。

2

基建托底资金到位吗?

可以这么说:弹药充足,枪已上膛,一触即发!

基建资金来源主要有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和银行贷款等,其中政府性基金主要包括卖地收入和专项债收入。

市场担忧的土地出让收入过去仅有20%-40%左右直接用于基建投资,短期卖地收入下滑完全可由专项债资金所弥补。

今年一季度专项债额度已提前下达1.46万亿元,第二批还可能提前下达;而且去年11月、12月总体上结转到今年的财政资金约1.4万亿元,二者累计使专项债可用于基建的资金规模大幅增加。

除卖地收入可能同比减少之外,一般公共预算、专项债和银行贷款可用资金均同比有所增长。

3

新年刚开始,多地重大项目已火热开工。

1月4日,2022年安徽省第一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动员会在合肥举行,涉及731个重大项目,总投资3760.6亿元,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交通、社会事业等12个行业领域。

同日,河北省印发的《河北省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明确,2022年省重点建设项目共安排695项,总投资1.12万亿元,年内预计完成投资2500亿元以上。

1月5日,浙江省358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到6386亿元。

1月6日,2022年上海五个新城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共计40个,总投资额1328.2亿元,涉及高端产业、科创、基础设施、重大民生等领域。

同日,海南自贸港建设项目2022年度第一批集中开工仪式在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举行,此次集中开工项目142个,总投资373亿元。

从目前已有数据来看,“早”是最大特征,暗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适度超前”,往年大部分省份一季度集中开工都在2月下旬到3月。

据不完全统计,1月4日至6日,已公布的重大项目总投资额已超3万亿元,从项目数量来看,基建占比明显提高。

稳增长预期,叠加近期多地重大项目批量开工等利好因素,大基建必然为经济复苏保驾护航,近期资本市场上,大基建板块也迎来异动。

4

这次基建投资最大的不同,在地产。

08年金融危机,当初中央政府也是出于拉动内需、激活市场、惠及民生的良好愿望,出台了“四万亿”救市计划,结果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问题。

拉内需变成了拉地产,救民生变成了救楼市,救市的资金,最后相当部分流进开发商的腰包。

初衷和目标事与愿违,也使我国经济在“放水”后有持续的后遗症和并发症。

老范认为今年地产政策面会有回暖,国家肯定会“救”。

去年三季度以来房地产企业风险事件频频爆发,很多开发商直接躺平,很难说是不是“硬着陆”,不拿出真金白银市场不会买账。

即便地产有所回暖,反弹的力度、时间点和周期很难把握,加上变现流动性问题,所以如果从投资的角度对于很多朋友会比较难选择。

虽然资金肯定会自发有一部分流入地产,但“房住不炒”的基本定位不变,大部分资金必将流入传统基建和新基建领域。

5

在“稳字当头”的经济风向标引领下,市场对全年基建投资力度及行业复苏预期不断强化,叠加近期多地重大项目批量开工等利好因素,“大基建”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今年基建投资超预期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全年增速可能升至8%左右甚至更高,建议高度重视基建链投资机会。

新老基建有望共同发力。

预计“十四五”期间,新基建合计投资规模接近8万亿元,年均1.6万亿元,约为每年基建投资的10%。

经济转型和碳中和大背景下,新基建未来发展动能较强,但毕竟体量有限,挽狂澜于既倒还要靠占比近90%的老基建发力。

老基建方面,交通水利、清洁能源、煤电改造、地下管网等,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方向。

新基建的定义主要有两种:

一是央视在2019年提出的7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

二是2020年发改委给出的3大方面: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

整体看,不论哪种定义,大致方向上出入不大,数据中心和轨道交通可能是主要增量,5G占比高,充电桩增速最快。

新基建是证券二级市场的宠儿,老基建往往被很多朋友所抛弃,很多是“中”字头,公司盘子大,流动性差,不易被炒作。

但今年新老基建都要重视,很多“老基建”公司被赋予了新的动能,加上估值等各方面的优势,值得配置。

很多时候无论个人还是政府决策都会陷入两难境地,08年我们不得不宽松刺激经济,当前又到了相似的关口,世纪大疫情,国际局势动荡,大国博弈加剧等制约我国经济发展。

这次还是熟悉的基建,但这次确实又是不太一样的配方,最终效果如何,让时间给出答案!

来源:米筐投资

最新相关

安钢股份桥梁钢中标武汉重点市政工程

本报讯 近日,从武汉传来好消息,安钢股份生产的桥梁钢成功中标武汉市某重点市政工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安钢股份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向特钢要效益"的力度,全力推进特钢转型。销售团队主动出击,...

山钢管线钢出海"圈粉"

山钢管线钢出海"圈粉"

7月24日,山钢日照公司X70M高端管线钢正在码头装船发往沙特(如图)。近日,山钢日照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能力,成功斩获沙特市场5.5万吨X70M高端管线钢热轧卷批量订单。面对沙特天然...

柳钢家电用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6%

柳钢家电用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6%

在国家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柳钢家电用钢销售量同比增长116%。今年初以来,柳钢销售中心抢抓政策机遇,优化销售模式与市场策略,持续拓展新客户与新区域。尤其是在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8月15日也是第3个全国生态日。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当代愚公李双良带队搬走了太钢1000万立方米的废钢渣,治理后的太钢渣山公园亭台楼阁、小桥...

让长江岸线美起来

从2019年起,南钢集团对沿长江岸线约3公里、70万平方米的江滩进行覆绿,种植垂柳、香樟、水杉等大型乔木15000多棵,并新建微马跑道、音乐看台及栈桥等,全力打造湿地公园景观。经过持续治理,现在...

5.6万吨"新钢造"助力昌九高铁试跑

7月29日,G55501次试验列车从南昌东站驶出,这标志着昌九高铁南昌东至何家线路所段进入试运行阶段。据了解,昌九高铁是江西省境内一条连接南昌市与九江市的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

湛江钢铁又一条"海上钢铁丝路"开通

湛江钢铁又一条"海上钢铁丝路"开通

8月3日,宝钢股份湛江钢铁成品码头汽笛长鸣,"顶鹤"轮满载产成品破浪启航,驶向泰国林查班港(如图)。这标志着湛江钢铁首条直通东盟核心市场的泰国国际班轮航线正式开通,也是继越南海防航线成功运...

与国铁互通!敬业铁路专用线开通

8月17日,敬业铁路专用线GT31108次国铁车辆(如图)开行,标志着敬业铁路专用线成功实现与国铁业务互通。据悉,敬业铁路专用线全长23公里,全线采用污染物零排放的电气化铁路,共设3个站点,起点接轨...

山钢万吨桥梁钢撑起济南高架"长龙"

8月25日,山东省济南市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工程春晖路路段高架桥主体结构已初具规模,一条高架"长龙"跃然眼前(如图)。山钢集团为该工程定向供应的2万吨优质厚板桥梁钢订单,目前已完成逾7000吨的...

这间体验馆,教你安全避坑不踩雷!

这间体验馆,教你安全避坑不踩雷!

8月19日,柳钢集团焦化厂职工正在该厂日前开馆的VR(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体验馆进行安全施工体验(如图)。该体验馆采用先进成熟的智能VR和3D技术,将VR设备与行业安全标准相结合,综合考虑现场施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