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中钢协建议取消钢铁期货夜盘交易,业内人士: 有夜盘伤身,没夜盘伤神

上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京召开钢铁期货专题研讨会,鞍钢、河钢和沙钢等8家钢铁生产和贸易相关企业参会。与会企业重点围绕优化现有期货规则制度细化内容、取消钢铁期货夜盘交易的必要性、提升期货监管和治理能力的着力点等进行了研讨。

其中,取消钢铁期货夜盘这一提议在过往已数次被提及。不少黑色系期货交易者也对此有着不同的看法。

有业内期货交易员指出,由于夜盘时段成交量较小就给了某些游资或者操纵市场的资金留了漏洞,过去有多次类似“乌龙指”事件都是在夜盘发生的。该交易员表示,“尤其是在11点整或1点整几个重要收盘关口行情会突然出现涨停或跌停的异动,导致交易者夜晚盯盘总是身心疲惫。”

据了解,早在2023年,中钢协就表示,根据2023年初会长办公会决定,钢协组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冶金经研中心及9家钢铁企业对已上市的铁矿石、螺纹钢等9个期货品种进行分析,形成《期货对钢铁行业运行影响的评估报告》,提出进一步优化已有期货品种制度、审慎推进相关新品种上市、取消夜盘交易、加强期现货跨部门联合监管、钢铁企业加强相关体系建设等建议。

螺纹钢、热轧卷,夜盘交易走过的9年

对于中钢协的呼吁取消夜盘交易,有不少行业从业人员表示支持,回望过去行情,也有不少极端行情发生在夜盘时段。

有业内人士认为,近几年大量的期现套商业模式出现之后,对市场价格稳定形成了巨大冲击,极大的伤害了钢铁企业、贸易商商的利益。而相关从业人员,往往深夜还要盯盘,经常身心疲惫,操心劳累。

从期货市场来看,2014年12月,螺纹钢、热轧卷板等相关期货品种夜盘交易正式上线运行,至今夜盘已运行6年之久。

据了解,当时的夜盘开启认为,因全球多个交易所在国内休眠时间段仍然交易,而外盘的巨大波动往往会导致国内市场第二天早上开盘时出现跳空行情。因此夜盘的连续交易可以弥补这一缺陷,同时对相关产业发展和期货市场国际化也具有重大意义。

夜盘开还是关?有人欢喜有人忧

但也有人认为取消期货夜盘的影响或许并不大,尤其是从目前的成交量来看。

东吴期货黑色系分析师朱少楠向财联社表示,如果取消的话影响或许并不大,因为螺纹钢期货国内的定价体系,与外盘关联度小。

此外,夜盘总体成交量是弱于白天,朱少楠认为,以近期成交量来看早间成交量每分钟多时可达上万手,而夜盘往往平均仅几千手,这也导致夜盘时段价格更容易受大资金控制,此前也发生过不少异动行情。不过,取消后需更加注意隔夜持仓的风险,但无论如何风险总是存在的。

财联社注意到,此前疫情期间,不少期货品种关闭了夜盘交易。当时对于夜盘的开启也议论纷纷,在市场人士看来,期货夜盘交易有着两面性:一方面,夜盘对投资者身体健康产生了消极影响,夜盘参与人数相比白盘较少,也导致了期货公司技术设备、服务人员运维上资源浪费的问题;

另一方面,夜盘考虑了交易的连续性,有利于减少价格巨幅波动带来的冲击,对于风险防控有着重要意义。

当时厚石天成总经理侯延军向媒体表示,在没有夜盘交易之前,每一个专心于期货交易的交易员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半夜醒一两次看看外盘。衍生品的一大功能就是避险工具,由于原油化工类,油脂豆类,黄金外汇受外盘影响非常大,之前是不论内盘涨跌,主要还是看夜晚的外盘走势。

近些年,中国话语权增强,但是部分品种还是严重受外盘制约。其实夜盘的作用,这些天市场就给出来答案,在没有夜盘连续交易的情况下,突发状况是很难规避风险的。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