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中冶宝钢"三个保障"促发展 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中冶宝钢以冶金运营服务为核心主业,人才是企业发展、产业升级的重要基石。中冶宝钢党委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引才、聚才、育才、用才,挖掘人才潜力、发挥人才优势,努力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产业工人队伍,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引才聚才,为改革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中冶宝钢党委始终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聚焦企业发展需要,加快推进高端人才、紧缺人才、技能人才引进,按照“现状清、需求清、责任清”的工作思路,彻底排摸用工缺口,科学制定招聘计划,创新人才引进方式,确保用人以公、用其所长,人岗相适、人事相宜,使企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

基层党委、党总支深入一线,全面了解基层用工需求,量身定制人才引进方案,充分借助政府“春风行动”、企业宣传阵地、社会招聘网站和新媒体平台等吸纳优秀人才,建立稳定的引才渠道。2023年,第四分公司党委加强与属地高校的合作,成为湛江首个高技能人才培养产教联盟成员单位,在湛江技师学院、湛江机电学校开设“中冶宝钢班”定向班,以“工学结合”模式培养高技能型专项人才,积极探索产业升级阶段校企合作新模式;工业公司党委形成“三血”行动方案,制定包括推荐激励政策在内的八项招聘措施,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招聘范围,引入行车操作、维修技术人员180余人,有效巩固管理变革成果,推动行车“管用养修”一体化项目有序开展,助力冶金运营服务向“区域化、一体化、高效化”方向转型升级。

中冶宝钢召开首届头雁人才论坛

科学培养,为转型升级提供专业保障

中冶宝钢党委加快“年轻化”干部队伍、“职业化”专业人才队伍、“复合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的举措,优化人才成长环境,畅通人才发展路径,为员工提供锤炼本领、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平台。

以培养培训为抓手,通过技能比武、专项竞赛、业务培训等途径,激发技能人才创新活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强化“一专多能”型高素质工人队伍的培养,满足人才供给需求,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2023年,协力分公司党委开展工程机械利保培训121次,覆盖人员925人,以“全员参与、以赛带练”的模式,实现降低设备故障率目标;第五分公司党委创新岗位聘用方式,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岗位轮岗率超过15%,促进管理人员快速成才;工业公司党委开展“行车多能工”“大工种”培训163人次,做实做优培训筹备、培训管理、及时评估、效果跟踪等,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重机分公司党委聚焦“新能源”冶金特种车辆研制难题,邀请专家走进企业开展授课4次,34人次接受培训,促进技术能力快速提升,全力攻克核心技术难题。

中冶宝钢组织开展电气技能培训

优化管理,为稳定经营提供机制保障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中冶宝钢党委充分挖掘员工潜能,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最大限度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人才扎根企业,尽情展示才华、发挥作用。协力分公司党委鼓励员工改进生产工艺,针对转底炉区域溜槽清理等问题提出改进建议118项,以劳动效率提升,促进员工满意度提高。第三分公司党委优化管理模式,在钢铁行业压力巨大的形势下,确保一线骨干员工收入。工业公司党委扎实推进“五必访”,尽心尽力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提高员工对企业的幸福感、归属感、安全感,增强了对工作的满意度、信任度、忠诚度。第四分公司党委多措并举做好员工服务保障工作,2023年,为20名非本地户籍员工协调解决子女就学问题,进一步稳定员工队伍。第二分公司党总支组织开展管理人员专题培训,提升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谈话技巧、沟通能力,增进员工与企业间的理解,为改革发展、稳定经营筑牢根基。

中冶宝钢一线班组召开班前会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发展新格局,中冶宝钢党委聚焦产业实际,不断优化人才布局、完善人才政策、注重人才培养,以更强的定力、更实的举措汇聚英才,努力打造高素质、高技能、高水平的人才队伍,推动冶金运营服务事业再开新局面、再上新台阶。(工业公司李楚晴、王文成)

最新相关

莆田冷轧首卷高端镀锌汽车钢外板下线

近日,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下称莆田冷轧)第一卷镀锌汽车钢外板成功下线。此次高端汽车外板一次性生产成功,标志着该公司攻克了技术难度更高、要求更为严苛的汽车外板制造壁垒,实现了从...

太钢成功开发750兆帕级超高强硅钢

近日,中国宝武太钢成功开发出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兼具的0.65毫米厚750兆帕级超高强无取向硅钢(牌号: 65TWYS750),批量供应于国内某知名发电机制造企业,并成功应用于变速抽水蓄能领域,标志着太钢在...

攀钢大规格冷作模具圆钢制备获突破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尹仕伟 薛彦华 报道日前,鞍钢集团攀钢成功研制出直径500毫米以上大规格冷作模具钢锻造圆钢产品,填补了攀钢在该领域的空白,显著提升了攀钢高端工模具钢的制造...

柳钢成功开发并量产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

日前,柳钢集团成功开发镀锌双相钢、高强IF钢两大品类下不同牌号的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标志着柳钢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创新、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切实推动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转型,...

钢铁行业将迈入数字护照时代?

本报记者 樊三彩没有数字产品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不好意思,欧盟市场将向你"关上大门"。对产品出口欧盟的钢铁企业而言,2026年起,DPP将成为碳关税外,企业必须面对的数字化壁垒...

罗元东: 以数智化技术重构特钢产业基因

本报记者 李江梅"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钢铁行业的基因再造。"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数智驱动"论坛上,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总裁罗元东分享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攀钢选钛新装备高效富集TiO2取得突破

本报讯(记者孟祥林 通讯员黄延)近日,鞍钢集团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中南大学研发出国内首台吨级、适用于钒钛磁铁矿浮选原矿深度预富集的特色装备--重选柱。依托该设备,该团队在橄榄辉长...

张宣科技特种材料首次打入非洲市场

日前,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销售人员在对广东中山重要客户进行定期回访时了解到,张宣科技生产的H13模具材料经客户深加工后,成功出口埃及市场,将用于埃及城市照明工程关键部件制造。这是张宣科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