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青山依旧在,旧貌换新颜" --中国五冶武钢五烧结节能环保提升改造工程建设纪实

烧结是钢铁冶炼工序中的重要环节,负责将铁矿石“淬炼”为高炉炼铁所需的烧结矿,烧结过程中所排放的烟气是体量最大、污染物种类集中且浓度较大的一种工业废气,也是钢铁企业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烧结烟气的治理与净化始终是冶金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攻坚对象”。

长江之畔,青山脚下,新中国第一座大型钢铁厂——武钢坐落于此。自1958年武钢一号高炉的第一炉铁水喷涌而出,这座红色钢城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不平凡的历程;进入新时代,武钢顺应时代要求,加速向绿色智能化城市钢厂转型。2020年以来,武钢有限投入120多亿元用于铁区环境升级改造,重点破解烧结工序污染大的行业难题。经过科学统筹,武钢将原有的5台烧结机升级改造为3台,武钢五烧结节能环保提升改造工程正是炼铁厂烧结单元装备更新的收官之作,也是武钢有限“环保创A”的关键项目。

项目全景

五烧结节能环保提升改造工程意义重大,建成后不仅能大幅提升烧结工艺生产效率,更会极大降低工序能耗,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但作为收官之作,该项目工期也格外紧张,施工速度必须远快于常规项目。在极限工期下,中国五冶的建设者们在武钢这片热土上争分夺秒,以先进的施工技术打造安全、文明、绿色、智慧工地,以先进的施工组织管理提升建设效率,为五烧结项目提前投产做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世界烧结建设“奇迹”。

调兵遣将,组建烧结攻坚“梦之队”

武钢有限五烧结节能环保提升改造工程是将原有的五号烧结机拆除,新建一台550平方米烧结机及配套设施。中国五冶坚持“无策划不开工”的刚性原则,公司领导亲自上阵,在充分研判业主需求、掌握产品发展趋势的基础上,聚焦“最优、亮点、满意”原则精心编制项目策划方案,同时严格把关,确保策划方案展现最优品质、最佳服务、最好形象。

在策划方案确定后,团队就成了项目建设的决定性因素,由“谁来打这场硬仗”直接关乎五烧结项目能否提前建成投产。中国五冶进入武钢区域市场后,组建了五冶武钢指挥部,并选派了经验丰富的“老将”沈俊清担任指挥长。此前他挂帅五冶湛江钢铁工程指挥部期间,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确保了所有项目全过程、全方位高品质,客户百分百满意,无疑是武钢指挥部挂帅的最佳人选。五烧结项目开工前,指挥部在业主和公司的鼎力支持下,快速整合内外资源,调配烧结专业技术骨干,组建了一支高效能战、能力一流的项目队伍。以“指挥部+项目部”的模式,五烧结项目团队展现了出色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效推进项目完美履约。

2022年4月20日,武钢五烧结项目正式开工。在原有烧结机尚未完全拆除的情况下,项目团队通过科学统筹、提前策划,紧跟拆除进度,见缝插针地组织打桩工作,打响了项目攻坚的“第一枪”。但首战告捷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久,项目建设很快就碰上了半路杀出的“拦路虎”。

2022年7月,武汉出现历史极端高温,长江武汉段水位持续退落,岸线滩涂清晰可见,酷暑高温似乎要把长江“蒸干”。烈火炼真金,在武汉“大火炉”里,五冶人勇挑重担,调整施工时间和作业方式,采取“干两头、休中间”,在相对凉爽的清晨和夜间施工;同时在施工现场搭设了临时休息棚和饮水区,提供降温饮品和防暑药品,全力避免作业人员中暑。尽管如此,酷暑高温还是让建设者们挥汗如雨,工作服在干、湿两种状态中不断转换,每天工作结束后,五冶人的工作服都会泛出一圈又一圈不规则的盐花。经过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五烧结项目再下一城,克服了极端高温天气的不利影响,顺利完成了桩基施工、基础施工等前期工序,为后续“螺蛳壳里做道场”创造出有利条件。

投产仪式现场

触类旁通,创造快速安装“杀手锏”

五烧结节能环保提升改造工程场地狭小、单体结构多、装置布局紧凑、立体交叉作业多,堪称“螺蛳壳里做道场”。但项目工期紧张,五冶人没有时间慢慢摸索,没有空间慢慢作业,任务迫在眉睫,必须要尽快找到提升施工效率的“武功秘籍”。

为了快速攻关,项目团队广发“英雄帖”,召集精兵强将,开展专项研讨会,并通过翻阅文献、查找资料等方式,对总体工艺流程、设备安装方法、质量控制难点进行了重点研究。项目总工林福斌带领技术攻关小组,白天在现场边抓紧施工,边勘察作业环境,每天都要走上几万步,连最不起眼的小角落都要深入考察;晚上回到办公室,他们又结合勘察情况,研究起图纸和技术资料,力争用最短时间理清各项工序的技术参数和安装要领。那段时间里,技术攻关小组一到夜晚,就扎进一摞摞厚厚的资料书籍中,渴望在知识之海中找到那条通往最短工期的“奇迹”路线。

技术攻坚的重点是在保障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技术攻关小组以“烧结机装配式及智能建造技术研究及应用”为课题,总结以往烧结项目的施工工艺,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对关键环节进行了针对性的优化。

烧结大烟道是烧结机重要的组成部分,位于烧结主厂房的结构内部,烟道直径大、作业范围极其狭窄,吊装就位困难。传统大烟道安装通常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利用卷扬机拉拽设备,二是增设临时电动葫芦进行吊装。前者既笨重又存在很大的安全危险,后者与前者相比更为先进安全,但会影响烧结机上部设备下部灰斗的安装作业,导致耗时过长,无法满足工期紧张的挑战。

技术攻关小组在以往烧结项目的工艺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龙门吊架+轨道滑移”的施工工艺,即在地面将烧结大烟道进行分节制作,再通过自制的龙门吊架完成吊装作业。更为形象的说明就是,龙门吊架像一节“地铁车厢”,载着“乘客”(大烟道)进入“隧道”(安装位置空间),通过提前铺设好的双道滑轨自由移动,将大烟道放到指定“站点”。通过这种方法,项目团队将环境复杂的空中吊装转变成简单安全的平面安装作业,既减少了吊装风险,又实现了上部机下灰斗同时作业,以空间换时间,有效缩短了安装工期。

此外,技术攻关小组还自制了一种烟气净化吸附塔的专用吊具,其形状酷似一个带有8个挂钩的巨大“晾衣器”;8个吊耳均匀受力,吊装平稳安全,可实现吸附塔4个模块同时吊装就位,极大提升了施工效率。正是通过这样一个个匠心巧思的“独门法宝”,项目团队逐渐找到了通往最短工期的一条捷径,距离投产终点越来越近。

党员突击队授旗仪式

拼在一线,开创烧结建设“新奇迹”

2023年春节期间,为抢回因疫情耽误的工期,五烧结项目全体管理人员主动留守,带领500多名工人,加紧安装作业。项目经理杨立法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奔赴项目现场,对项目的建设进度、安全质量等情况进行检查,并主动为管理人员、工人们讲解施工难点、要点,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除夕夜,项目团队欢聚一堂,大家一起包着饺子,享受着难得的休息时光。杨立法抽出时间,和每一名留守员工都进行了亲切交谈,并向他们和家人送上了节日的祝福和问候。简单吃过饭后,杨立法再次回到施工现场,排查起项目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记录在自己的工作日志上。

“项目留守的员工舍弃了过年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就是为了项目圆满建成,我们项目负责人更应该再加把劲,不辜负他们的付出和努力。”通过全体坚守人员的奋力拼搏,五烧结项目顺利抢回了因疫情造成的工期损失,为项目早日竣工投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春节结束后,项目进入攻坚决胜阶段。项目部在3月份举行了动员大会,锚定“6.30”建成交付目标开展“百日会战”。“5+2”“白加黑”成了建设者们在攻坚期间的最真实写照,特别是设备调试前期,项目施工时间调整为“早8点到晚12点”轮班作业模式,建设者既经历过披星戴月的深夜,也见到过“日月同辉”的清晨。

施工任务重,时间一长,有些建设者难免产生畏难情绪、退缩情绪。杨立法便带着项目班子成员与建设者们拉家常,通过真情实感的谈心谈话,拉近与团队人员、工人们的距离,从而更准确地获取他们的相关需求,并及时给予帮扶和解决问题,有效消除了部分人员的退缩和抵触情绪。同时,杨立法带领项目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冲在最困难、最辛苦的一线,用肩膀扛起了攻坚重任,常常废寝忘食;工人们打趣道,“杨经理刚开始还是个帅小伙,现在都被项目‘烤熟’了,变得又黑又瘦。”

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经过项目团队勠力同心攻坚鏖战,五烧结项目仅用14个月的极致工期,于6月30日提前建成投产,开创了大型烧结机建设的最短工期。

如今,武钢有限公司炼铁厂区内,昔日的滚滚浓烟早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绿树红花与铁水钢花相映生辉,美丽花园与现代工厂完美融合,花园式工厂建设已取得显著成效,五烧结节能环保提升改造工程正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五冶也将继续秉持“打造世界第一冶金建设国家队”初心使命,全力践行“五冶速度、五冶服务、五冶品质”承诺,携手武钢共同打造高质量钢铁生态圈,助力“青山常青”,让“花园式钢厂”成为武汉这座英雄之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张帅康)

五冶项目团队合影

最新相关

莆田冷轧首卷高端镀锌汽车钢外板下线

近日,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下称莆田冷轧)第一卷镀锌汽车钢外板成功下线。此次高端汽车外板一次性生产成功,标志着该公司攻克了技术难度更高、要求更为严苛的汽车外板制造壁垒,实现了从...

太钢成功开发750兆帕级超高强硅钢

近日,中国宝武太钢成功开发出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兼具的0.65毫米厚750兆帕级超高强无取向硅钢(牌号: 65TWYS750),批量供应于国内某知名发电机制造企业,并成功应用于变速抽水蓄能领域,标志着太钢在...

攀钢大规格冷作模具圆钢制备获突破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尹仕伟 薛彦华 报道日前,鞍钢集团攀钢成功研制出直径500毫米以上大规格冷作模具钢锻造圆钢产品,填补了攀钢在该领域的空白,显著提升了攀钢高端工模具钢的制造...

柳钢成功开发并量产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

日前,柳钢集团成功开发镀锌双相钢、高强IF钢两大品类下不同牌号的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标志着柳钢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创新、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切实推动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转型,...

钢铁行业将迈入数字护照时代?

本报记者 樊三彩没有数字产品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不好意思,欧盟市场将向你"关上大门"。对产品出口欧盟的钢铁企业而言,2026年起,DPP将成为碳关税外,企业必须面对的数字化壁垒...

罗元东: 以数智化技术重构特钢产业基因

本报记者 李江梅"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钢铁行业的基因再造。"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数智驱动"论坛上,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总裁罗元东分享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攀钢选钛新装备高效富集TiO2取得突破

本报讯(记者孟祥林 通讯员黄延)近日,鞍钢集团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中南大学研发出国内首台吨级、适用于钒钛磁铁矿浮选原矿深度预富集的特色装备--重选柱。依托该设备,该团队在橄榄辉长...

张宣科技特种材料首次打入非洲市场

日前,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销售人员在对广东中山重要客户进行定期回访时了解到,张宣科技生产的H13模具材料经客户深加工后,成功出口埃及市场,将用于埃及城市照明工程关键部件制造。这是张宣科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