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5G+"智"造,让钢铁有AI也有爱

本报通讯员程琳程刚

11月19日~21日,2021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中国宝武宝钢股份武汉钢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钢有限)受邀成为大会现场参观点。工信部和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通信管理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与会专家及各大媒体记者纷纷走进武钢有限。在武钢有限管控中心调度大厅,该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敖爱国向来宾介绍了“5G+智能调度”“5G+智能环保”“5G+无人行车”等实践案例;在炼钢操控中心,炼钢厂负责人刘路长向来宾演示了一键脱硫、自动扒渣、一键炼钢、一键开浇等精彩场景。这家传统钢铁制造企业的华丽“蝶变”,引起了来宾的热议和一阵阵赞叹。

11月20日,在大会主会场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武钢有限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吴小弟对笔者说:“武钢有限已正式跨入5G时代。武钢有限致力于人、机、料、法、环、测六大要素的5G+全连接智慧工厂建设,重点在智慧制造、数字技术、绿色生态等方面发力,着力打造5G时代的武钢样本。”

据悉,武钢有限已开通49个5G宏基站,建成了目前国内最大规模的5G企业内网。今年底,武钢有限将完成63个5G宏基站建设,实现厂区22平方公里全覆盖式无线互联互通。

“机器人比人还多”

“过去喷号基本是人工操作,采用‘活字喷涂法’,每换一根钢坯至少要换一个数字,换号牌的时候职工站在距钢坯不到1米的地方,钢坯温度500摄氏度,热浪滚滚,相当灼人。”日前,武钢有限条材厂一炼钢分厂,连铸作业区作业长白静指着淘汰下来的“活字”号牌说,“号牌和字符容易变形、磨损,喷得不清楚的话,职工就要追着火车爬上车皮手工描号,手忙脚乱不说,还不安全。现在好了,机器人即喷即显,解决了大问题。”

武钢有限条材厂一炼钢分厂于1959年建成投产,1999年完成“平改转”技术改造。近年来,随着武钢有限从制造向“智”造转型步伐的加快,这棵有着60多圈年轮的“老树”也长出了许多智能应用的“新芽”,职工都说:“机器人比人还多。”

条材厂是武钢有限最早加入“智”造转型的生产厂之一。该厂CSP分厂的机器人更多,自动加渣机器人、钢卷喷号机器人、钢包滑板油缸拆卸机器人……把职工从3D(Dangerous风险大、Dusty环境差、Duplicate重复)岗位解放出来,让更有爱的工作、更舒心的环境从梦想变为现实。

一贯制管控构建“最强大脑”

“智”造转型,让钢铁有AI(人工智能)也有“爱”。刘路长介绍,该厂四炼钢产线铁水智能扒渣项目属国内首创,依靠视觉识别、激光定位、图像自动判渣等技术,仅用1个操控点就实现了对以往6个工位的“集成总控”,劳动效率提升了,也让职工远离了3D岗位。

一贯制管控构建“最强大脑”,武钢有限在公司层面设立管控中心,集中整合生产、设备、安保、能源环保、运输物流等调度管理,信息高度共享,指令高度协同,超级电子大屏分布全流程1000余个关键控制点可视画面,真正实现了实时监控“All in one”、生产指挥“All in one”、智慧管控“All in one”。该公司管控中心下面建成炼铁、炼钢、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热轧4个工序级操控中心:炼铁工人不需“火眼金睛”就能看透“高炉之心”;CSP工人使用3D建模和数字孪生技术,让炼铸轧一体化生产效能极致发挥;炼钢工人一边喝咖啡一边“一键炼钢”“一键出钢”;热轧工人点点鼠标就能做到毫米级精轧远程控制。

武钢有限全长近2公里、占地5万平方米的CSP产线,依靠6座巧妙布局在厂房内外的5G宏基站,实现了5G信号全覆盖;利用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优点,实现万物互联、微秒互联、智慧互联。该产线首先应用的“5G+AR”远程专家系统,依靠穿戴式5G“安全头盔”,通过高清实时图像交互与数据分析,后方专家可以与一线职工“合体式”巡检,从而对设备状态、工况条件实施远程分析诊断。这套“5G+AR”远程专家系统曾于2020年当选全国5G+应用典型案例,成为中国宝武引领钢铁智慧制造的生动样本。如今,采取5G移动式摄像、红外热成像和智能定位技术,能够实现危险作业远程监控、系统介入的智能安全帽正在该公司大面积推广。

《中国冶金报》(2021年12月01日04版四版)

最新相关

莆田冷轧首卷高端镀锌汽车钢外板下线

近日,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下称莆田冷轧)第一卷镀锌汽车钢外板成功下线。此次高端汽车外板一次性生产成功,标志着该公司攻克了技术难度更高、要求更为严苛的汽车外板制造壁垒,实现了从...

太钢成功开发750兆帕级超高强硅钢

近日,中国宝武太钢成功开发出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兼具的0.65毫米厚750兆帕级超高强无取向硅钢(牌号: 65TWYS750),批量供应于国内某知名发电机制造企业,并成功应用于变速抽水蓄能领域,标志着太钢在...

攀钢大规格冷作模具圆钢制备获突破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尹仕伟 薛彦华 报道日前,鞍钢集团攀钢成功研制出直径500毫米以上大规格冷作模具钢锻造圆钢产品,填补了攀钢在该领域的空白,显著提升了攀钢高端工模具钢的制造...

柳钢成功开发并量产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

日前,柳钢集团成功开发镀锌双相钢、高强IF钢两大品类下不同牌号的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标志着柳钢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创新、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切实推动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转型,...

钢铁行业将迈入数字护照时代?

本报记者 樊三彩没有数字产品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不好意思,欧盟市场将向你"关上大门"。对产品出口欧盟的钢铁企业而言,2026年起,DPP将成为碳关税外,企业必须面对的数字化壁垒...

罗元东: 以数智化技术重构特钢产业基因

本报记者 李江梅"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钢铁行业的基因再造。"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数智驱动"论坛上,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总裁罗元东分享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攀钢选钛新装备高效富集TiO2取得突破

本报讯(记者孟祥林 通讯员黄延)近日,鞍钢集团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中南大学研发出国内首台吨级、适用于钒钛磁铁矿浮选原矿深度预富集的特色装备--重选柱。依托该设备,该团队在橄榄辉长...

张宣科技特种材料首次打入非洲市场

日前,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销售人员在对广东中山重要客户进行定期回访时了解到,张宣科技生产的H13模具材料经客户深加工后,成功出口埃及市场,将用于埃及城市照明工程关键部件制造。这是张宣科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