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京南第一府"--河间再制造"化腐朽为神奇"

苏亚红王国琰王晶

成语“化腐朽为神奇”如果应用在工业领域,可以形容什么产业呢?恐怕非“再制造”莫属了!再制造,是让旧的机器设备重新焕发生命活力的过程,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它采用专门的工艺和技术,使再制造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市场上的新品。

说起河北省河间市,您首先会想到什么呢?是西河大鼓、《诗经》发祥地,还是驴肉火烧呢?素有“京南第一府”美誉的河间,近几年又添了一个“第一”——北方首家“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落户。

“以前产品一旦出现轻微破损就无法使用了,现在有焊接技术,它是有银焊剂的。”在位于河间市的沧州格锐特钻头有限公司车间里,该公司执行副总经理李春艳向笔者介绍起了石油钻头的再制造技术。用于石油开采的钻头,个头并不算大,价格却很昂贵,一根钻头单价大约30万元,甚至钻头前端小小的复合片,每颗也需要2000元。如果放在以前,一颗复合片坏了,可能就意味着整个钻头的报废,因为传统技术很难实现对钻头的修复。可现在不一样了,作为专门从事特种钢材和金刚石材料加工研究的企业,格锐特只需对破损钻头进行一番“刮骨疗伤”,便可赋予它新的生命。“跟新的一样,性能上是没有任何区别的,但是它的价格会比新的优惠40%~50%。”李春艳说。

河间再制造产业集群,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旧件回收,可现在它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旧件回收、拆解,有了科技创新、政策支持的它,成为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制造是对废旧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机床等工业废弃物进行专业化修护、批量化生产的过程。再制造后的产品,需经过专业检测,达到与原有新品相同的质量和性能才可以出厂。据统计,与废旧零部件直接回炉相比,再制造可节约成本50%。更重要的是,再制造是缓解资源短缺、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绿色手段,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仍以石油钻头为例,通过再制造,钻头最多可以修复7次。也就是说,现在一根钻头实现了过去八根钻头的使用价值。按照新品市场价格是30万元,再制造产品的价格比新品优惠40%~50%来计算,现在一根钻头就可以帮企业节省84万元~105万元。

依托当地的优势产业,河间再制造的产品主要以汽车配件和石油钻采设备为主。“如果单纯拆解的话,可能会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材料浪费。生产一个全新的发电机,能耗大概在20千瓦时电量,我们做一个再制造产品的话,大约要消耗两三千瓦时的电量。”说到再制造在能耗上的优势,河北长立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的生产经理郑元彬也算起了经济账。他说,按照企业目前年产量100万台发电机计算,每年仅用电量就能节约上千万千瓦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贡献相当突出。而放眼整个河间,每年仅再制造汽车发电机一项,就可以减少耗电9780万千瓦时,节省12019.4吨标准煤,减少30073.5吨二氧化碳排放。

经过多年发展,河间再制造产业集群已经形成了旧件收购、分类处理、精细加工、质量检测、产品销售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不仅如此,2017年,全国第4家、京津冀唯一一家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项目在河间启动。而企业的壮大、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和智力服务,它走的每一步,都有着满满的科技含量。

在河间市的再制造产品体验中心,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张伟以自动变速箱为例,讲解了再制造的过程。“我们再制造的产品都是经过了一个生命周期,要对它进行再制造,首先要用人工智能进行拆解,让拆解的过程无损。”张伟表示,一个小小的变速箱,里面有100多个零部件,拆解下来之后,要对它们进行绿色清洗,还要检查它们的磨损程度进行寿命评估。“表面的损伤、内部的缺陷,都要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判别。”能够再制造的零部件,还要运用增材制造技术。以往的旧件回收是将零部件熔解,选出可以再利用的金属元素等再铸造成新的零部件,而再制造,是在清洗过后的零部件上“做加法”,想要加上新的材料,更需要技术的支持。“这就存在材料和原本零部件表界面的融合问题。我们通过不同的增材技术,超音波、冷喷涂等,来解决不同类型的损伤问题,这样就实现了再制造产品性能达到或超过新品。”张伟说道。

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是亚洲第一、世界前三的再制造技术研究中心,它与各大院校以及企业广泛合作,助力科研项目落地,让再制造这个概念逐渐被大家熟悉并日益深入人心。对于这一点,李春艳感受很深:“格锐特和再制造研究院共同撰写了绿色国标。他们的理论加上我们的实践,让以前所谓的修复有了标准,有了理论、学术的支持。我们更有信心了,觉得未来更光明了。”

在技术的支持下,河间的再制造产品领域不断拓宽,从原来的汽车配件、石油钻采零件逐步向电机、计算机服务器、数控车床等新产品拓展。截至2021年底,河间再制造产业集群拥有具备再制造基础的企业380余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回收旧件约40万吨,销售收入近100亿元。

同时,河间再制造产业集群的发展也离不开政策的呵护。河间市出台了《河间创建国家再制造产业基地总体规划》《河间市再制造行业规范提升实施方案》和多项吸引人才、招商引资的政策。张伟透露,河北省正在推进碳减排核算工作,“把再制造产品纳入‘碳交易’体系,意味着未来再制造企业在生产再制造产品的同时,还可以这些产品将作为碳交易积分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河间的再制造产业也会得到快速发展。”

在河间,我们看到了再制造技术让老旧装备重获新生,节能的再制造企业在实现绿色低碳的同时,还能点石成金。未来,随着科技创新驱动,“双碳”政策加持,我们相信,河间“再制造”将朝着“再智造”方向延伸,“旧件涅槃”将成为新兴的朝阳产业。

搜索

复制

最新相关

中国开发区协会零碳园区专委会成立

本报讯 (记者郭达清)8月22-23日,中国开发区协会零碳园区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零碳园区研讨会在北京举办。中国开发区协会是由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

莆田冷轧首卷高端镀锌汽车钢外板下线

近日,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下称莆田冷轧)第一卷镀锌汽车钢外板成功下线。此次高端汽车外板一次性生产成功,标志着该公司攻克了技术难度更高、要求更为严苛的汽车外板制造壁垒,实现了从...

太钢成功开发750兆帕级超高强硅钢

近日,中国宝武太钢成功开发出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兼具的0.65毫米厚750兆帕级超高强无取向硅钢(牌号: 65TWYS750),批量供应于国内某知名发电机制造企业,并成功应用于变速抽水蓄能领域,标志着太钢在...

攀钢大规格冷作模具圆钢制备获突破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尹仕伟 薛彦华 报道日前,鞍钢集团攀钢成功研制出直径500毫米以上大规格冷作模具钢锻造圆钢产品,填补了攀钢在该领域的空白,显著提升了攀钢高端工模具钢的制造...

柳钢成功开发并量产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

日前,柳钢集团成功开发镀锌双相钢、高强IF钢两大品类下不同牌号的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标志着柳钢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创新、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切实推动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转型,...

钢铁行业将迈入数字护照时代?

本报记者 樊三彩没有数字产品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不好意思,欧盟市场将向你"关上大门"。对产品出口欧盟的钢铁企业而言,2026年起,DPP将成为碳关税外,企业必须面对的数字化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