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矿区变"景区" 荒山变"金山" 国能准能集团绿色矿山建设成为"新样板"

初夏5月,绿意盎然。5月15日,记者走进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境内的国能准能集团矿山生态旅游区,一下子便被绿树成荫,花香鸟鸣,小桥流水的景色吸引。

有谁能想象到,这里过去曾是沟壑纵横、黑尘飞扬的采煤沉陷区,一段时间里,采完煤的山谷,空气污浊,环境较差。

“不能只顾眼前经济利益,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同时,也要还百姓一片绿水青山。”在国能准能的一次职代会上,集团领导和全体职工发出誓言。

为了改变这里的面貌,国能准能集团顶格规划设计,引进专业团队,对矿山采空区复垦,进行生态修复。国能准能集团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年产商品煤6000多万吨,从2020年开始,吨煤提取地质环境治理基金每吨14元,从2020至2023年两矿计提基金8亿元用于复垦绿化。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8.81亿元。

作为国家能源集团骨干企业,准能集团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尽职尽责保护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尽心尽力维护群众权益”的工作定位,创新生态修复模式,因地制宜地推进矿山复垦和生态旅游深度融合,形成具有矿区特色的生态产业链,直接带动辐射上万人就业,人均增收3.58万元,年直接增收3亿元,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美景,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使绿色矿山建设成为自治区的“新样板”。

准能集团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及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截至2023年底,累计生产商品煤9.47亿吨,发电731.23亿度,实现利润762.05亿元,上缴税费691.25亿元。

准能集团因煤而兴、依煤而盛,立足新阶段,积极推动转型发展,向着工业主题、绿色生态旅游区转变。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基于煤、延伸煤、超越煤”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成功走出一条跨越资源枯竭陷阱的“两山”实践新路子。

公司先后被国家授予“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荣誉称号。

作为自治区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何将生态“颜值”转化为发展“价值”?

向“黑”金要生态、向生态要发展、向发展要未来,准能集团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高度,积极参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北方防沙带建设,以打造“煤海塞罕坝”为目标,拓宽绿色产业多元化发展,开辟了“造绿储金、点绿成金、以绿探金、扩绿增金”多元转换路径,以“三个创新”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生态准能”典型案例。

依托独特的采煤沉陷区地貌,丰富厚重的矿业遗迹、现已打造形成准能双百基地、生物多样性公园、露天印象、西北风情园等诸多景观群,是一座集工业遗迹保护、煤炭文化科普、休闲产业观光、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工业旅游区。

站在黑岱沟露天煤矿观礼台俯瞰煤矿全貌,露天煤矿的生产情况尽收眼底,近距离欣赏矿山“巨无霸”吊斗铲的精彩演出,也可以在露天印象展览馆体验主采设备模型、3D裸眼折幕影院、全息投影、VR互动……在露天采矿设备维修基地近距离观看大型矿用卡车设备展览,登上高达7.9米、重达237吨的HT3363国产矿用卡车,来一场震撼的现实版《流浪地球》体验。

这得益于创新应用集成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生态重构技术体系、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做到了排弃地复垦全覆盖、无死角,实现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破解了大型露天煤矿开发与保护协同推进的重大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完成绿化面积9.85万亩,植被覆盖率由25%提高至80%以上。近5年,矿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增加14亿元,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春赏杏花、夏采蔬果、秋拾彩叶、冬戏冰雪……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国能准能集团的矿区,昔日满目疮痍、荒山秃岭的场景被四季皆景、良田万亩的宜人风光取代。准能矿山工业生态旅游区,通过创新“生态+产业融合”的新实践,生态产业多元集成示范效应突显,完美诠释了绿色转型带来的勃勃生机。

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培育了“政府+企业+农户”产业联合体、“国家矿山公园+准能生态旅游区+准旗文旅集团”联合体,集成“生态+农业、牧业、林果、文旅、研学”等多元产业模式,已建成叠翠林区、紫东农区、毓秀景区等八个生态功能区。现存栏优质肉牛2000多头,建成万亩林果种植基地和千亩果品试验基地,种植牧草1万多亩,开发饲料及小杂粮种植基地3000多亩,创新开发“肉牛托管代养”经营模式,生态产品初级转化率稳步提升。

生态环境优良,能够集聚“人气”,带来“财气”。但“绿水青山”不会自动变为“金山银山”,还得找到转化“门道”。准能集团打造集山水景观、红色研学、煤矿体验等为一体的矿区生态公园,引来游人如织。

从十山九秃卷黄沙,到林海苍茫锁高原。准能集团围绕国家矿山公园和绿色矿山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文化和生态旅游深度融合,高标准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生物多样性公园、望兴园、日晷广场等诸多特色场馆和景观群,“现象级”工业旅游热潮持续升温。2023年成功举办全国露天煤矿绿色低碳发展现场会、全国露天矿山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5·19中国旅游日”内蒙古分会场启动仪式、鄂尔多斯市绿色矿山现场会等,年接待游客突破12万人次,辐射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品牌价值及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

如今,准能集团生态区已成为鄂尔多斯市工业生态文旅的响亮品牌,2023年景区接待游客13万人次。国能准能集团被命名为“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回望征途千山远,放眼前路万木春。站在新的起点,准能集团将牢记绿色低碳发展责任和使命,在荒漠化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中人人尽责、久久为功,写好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统一的“绿色文章”,绘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为筑牢北疆生态安全屏障,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资讯编辑:贾金菲15649053820

资讯监督:林颖17739761747

资讯投诉:田甜15981879377

最新相关

海外矿业投资这四大风险不得不防

7月3日,国内矿业巨头紫金矿业发布了关于上交所下发的《2022年年度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工作函》的回复公告,称"公司近年来大额对外投资以获取金、铜、锂等重要矿产资源为目的,或者围绕主营业务产...

CCER签发重启后首批方法学解读

CCER签发重启后首批方法学解读

赵禹程为规范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设计、实施、审定和减排量核算、核查工作,2023年10月24日,生态环境部根据《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制定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方法学 ...

河南铝行业如何应对CBAM?

根据2023年5月生效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从2026年起,14种出口到欧盟的铝产品将被征收碳关税。2023年,我国对欧盟出口的铝产品总量为68.9万吨。按此出口量推算,每年将产生约4.5亿欧元的碳...

5月钢材出口缘何仍近千万吨?

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5月,我国出口钢材963.1万吨,环比增长4.4%,同比增长15.3%,增速有所回落;均价783.7美元/吨,环比提高0.8%,同比下降15.0%。1月-5月份,我国累计出口钢材4465.5万吨,同比增...

上市钢企股价保卫战持续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樊三彩 报道8月2日,山东钢铁(600022)发布公告称,截至2024年7月31日,公司已累计回购股份9497万股,已回购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8877%,购买的最高价为1.35元...

"世纪大收购"仅差"临门一脚"?

"世纪大收购"仅差"临门一脚"?

英国当地时间4月24日,英美资源集团(AAL)发布声明称,已收到必和必拓(BHP)"主动提出的、不具约束力的、高度附带条件的合并提议"。必和必拓报价310亿英镑。仅在一天后,英美资源就果断拒绝这一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