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首个交易日的1月3日,国内黑色系商品集体走弱,除了焦煤、焦炭双双跌超2%以外,螺纹、热卷也悉数收跌。在东海期货看来,1月份钢材市场进入季节性消费淡季,“弱现实”的态势仍将持续,但在强预期无法证伪、钢材库存偏低和原料端支撑犹存的背景下,1月钢价“上有顶、下有底”,或维持区间震荡格局。 这一波钢价从11月反弹以来,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以“昂首”的姿态结束了2022年的行情。面对2023年开新局第一天,钢价开盘大幅下挫,难道预示着钢价这一波反弹即将结束?还是回调行情后,钢价再次飞扬? 从盘面上看,虽然经过开盘的瞬间下挫,期螺05合约日线级别多头依然偏强势,价格并未跌穿4000元/吨的重要关口,小时级别的趋势也并未完全走坏,依然是多头排列。只是上方4150是重要压力位,上涨的节奏注定是“一波三折”,特别是钢价来到短期高位,多空双方争夺激烈。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中钢网高级分析师李广波表示,下一个重要压力区间在4250-4300元/吨,钢价只要短期不破4000元/吨,下跌更多是技术型回调,1月份,特别是春节前,钢价依然维持偏强预判。 具体分析来看,从供需角度看,1月份钢材市场“弱需求”的态势愈发显现,市场更加关注冬储的博弈。据介绍,2022年12月之后,钢材现实需求逐步走弱,但政策层面稳增长、扩内需的预期依旧较强,再加上高成本和钢厂高冬储结算价格的支撑,多空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12月钢材市场走势略显纠结。1月份属于季节性消费淡季,现实需求预计将继续走弱。 不过,淡季需求差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就基本面来说,这一阶段可能更多还是要关注一下冬储博弈的情况。虽然贸易商的恐高情绪以及2022年下半年需求持续走弱,使得贸易商对冬储预期偏谨慎。但华东地区钢厂的高冬储结算价格则对市场价格形成了一定的支撑。 冬储政策 目前,进入12月下旬之后,出台冬储政策的钢厂陆续增多,其中华东的钢厂普遍在3950-3980元/吨之间,这可能会成为短期市场的一个锚。另外,随着11-12月期现货价格的上涨,贸易商冬储的心理价位相比12月初也有所抬升,普遍在3600-3700元/吨,较12月初抬升200-300元/吨。鉴于近几年螺纹05合约能够比较好的反应冬储的合意价格,所以钢厂冬储结算价格的高位以及贸易商冬储心理价位的提升或对螺纹钢期现货价格形成阶段性支撑。 再从成本角度看,东海期货认为,钢厂原料库存持续处于低位,且复产和补库预期在2023年二季度之前一直存在。同时,原料基本面一季度也处于强势——铁矿石发货量为全年季节性低点,焦煤供应偏紧的格局短期也会延续。这意味着2023年一季度钢材市场成本支撑依然偏强。 但是,有一点需要注意的就是钢材现实的低需求和钢厂的低利润,后期一旦钢材需求强预期证伪,则不排除会引发整个产业链的负反馈。 1月3日,宝钢公布了2023年2月份钢材出厂价格政策。其中,热卷、厚板、酸洗板、冷轧板、镀锌板等上涨100元/吨;硅钢、彩涂板等上涨50元/吨。元月1日,华东重点钢厂沙钢、中天和永钢也公布了2023年1月上旬钢材出厂价格。其中,沙钢螺纹钢出厂价格上涨100元/吨,盘螺和高线价格不变;中天螺纹钢出厂价格上涨150元/吨,盘螺和高线上涨100元/吨;永钢螺纹钢、盘螺和高线出厂价格均上涨100元/吨。 目前短流程电炉炼钢厂开工率不足,导致钢材供给有所减少,钢材社会库存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0%左右。正因如此,宝钢、沙钢、中天和永钢才敢于在淡季做出涨价、挺价的决策。 综合来看,2022年11-12月钢材价格的强势主要得益于政策的强预期、高成本和高冬储结算价格三大因素。2023年1月份之后,现实需求将继续走弱,但钢材需求向好的预期亦无法证伪。另外,钢厂复产和补库预期仍存,加之一季度属于原料供应低点,钢材的成本支撑短期也会一直存在。所以,1月份钢材价格可能会呈现上有顶,下有底的区间震荡格局。2月底3月初之后市场将会进入真正的需求预期兑现阶段,钢材价格可能会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 声明: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22-2023年中国钢材市场年度报告即将出炉!欢迎抢鲜品读!
为帮助企业全面回顾解读行业年度发展,了解钢铁行业变化新趋势,为未来企业发展提供依据,帮供应商把握潜在商机助采购商降成本增销量提利润,提前做好经营决策,赋能行业发展。中钢网基于对中国钢材市场的专业观察和研究经验,通过理论与数据、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正式推出《2022-2023中国钢材市场年度报告》。点击链接订阅: https://rbd.xet.tech/s/37QG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