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广大...
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各位院士,同志们、朋友们: 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向获得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两院院士和广大...
一、宏观经济1、工信部等七部门: 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工业大省大市和重点园区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2、财联社: 据悉,近日央行与...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徐可可 报道记者 徐可可 摄影"要做到'两个转化',不但需要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还需要足够的专业能力和充分的政策理解能力,是要水平的。这也正是此次培训的目的所在。""钢协驻会工作人员需要学习、需要充电,而最好的老师、最好的教练就是钢铁行业的企业家、科学家以及富...
[科学家发现迄今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半导体]半导体已经变得无处不在,但它会产生激子(电子-空穴对),从而带来能量损失,限制信息传输是速度。发表在26日《科学》杂志的论文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家团队描述了迄今为止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半导体: 一种名为Re₆Se₈Cₗ₂的超原子材料。#科学新发现# 研究...
[腾讯首席科学家张正友: 现在的大模型不能实现复杂推理]10月26日下午消息,CNCC2023上,腾讯首席科学家、腾讯AI Lab及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主任张正友发言指出,现在的大模型,只能预测下一个token,更像System 1,不管简单还是复杂问题,都是同样快速响应,但不能实现复杂的推理。在张正友看来,"现在的大模...
[科学家开展最大规模宇宙学计算机模拟]荷兰莱顿大学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团队进行了迄今已知最大规模的宇宙学计算机模拟,不仅跟踪暗物质,还跟踪普通物质(如行星、恒星和星系等),从而管窥宇宙是如何进化的。相关3篇论文发表于最新一期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资讯监督: 刘奕17739761747资讯投诉: 李瑞1...
[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新矿物]近日,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矿物--铌(ní)包头矿,这是一种富含战略性金属的新矿物,富含的元素铌在我国核工业系统等领域具有重要用途。据介绍,发现铌包头矿的白云鄂博矿床,矿物种类相当丰富,迄今已发现170余种矿物,铌包头矿是在该矿床发现的第17个新矿物。(央视新闻)资讯...
9月25日,鞍钢集团召开科技创新大会,总结部署科技创新工作,表彰科技创新先进典型,开启鞍钢集团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铸就科技强国钢铁脊梁的新征程。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副局长王晓亮,鞍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成旭出席会议并讲话。鞍钢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王义栋主持会...
[科学家利用玻璃造出飞秒激光器]商业飞秒激光器是通过将光学元件及其安装座放置在基板上制造的,这需要对光学器件进行严格对准。那么,是否有可能完全用玻璃制造飞秒激光器?据最新一期《光学》杂志报道,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成功做到了这一点,其激光器大小不超过信用卡,且更容易对准。(科技日...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两会报道组记者 樊三彩 报道一件事,一辈子。1993年毕业后邹明便进入攀钢研究院工作,并逐渐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攀钢研究院轨道交通用钢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作为一名技术人员,邹明在钢轨研发岗位已经耕耘30年。他是如何做到的?未来还有怎样的奋斗目标?3月11日,...
近日,南极洲边缘海域的一个宝藏惊艳地浮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个被誉为"海上粮仓"的海域正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其中以南极磷虾为代表。在全球关注日本核污染水排放之际,南极洲的自然奇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南极洲的"海上粮仓"被誉为"海上粮仓"的这片海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南极磷虾。南极磷虾栖...
[新方法实现中红外光室温探测]据28日《自然·光子学》杂志报道,英国伯明翰大学和剑桥大学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使用量子系统在室温下探测中红外(MIR)光的新方法,他们使用分子发射器将低能量MIR光子转换为高能的可见光光子。这项创新方法能够帮助科学家在单分子水平上进行光谱分析,这标志着科学家在深入...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两会报道组记者 樊三彩 报道一件事,一辈子。1993年毕业后邹明便进入攀钢研究院工作,并逐渐成长为全国人大代表,攀钢研究院轨道交通用钢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作为一名技术人员,邹明在钢轨研发岗位已经耕耘30年。他是如何做到的?未来还有怎样的奋斗目标?3月11日,...
全球近期出现多起强降雨事件,并引发山洪和泥石流等伴生灾害,导致受灾地区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印度新德里的学校周一被迫关闭,过去三天的山体滑坡和山洪造成了至少15人死亡。日本西南部也在经历暴雨,九州地区周一的降雨量创下历史新高。日本消防厅周二称,毁灭性的洪水和泥石流已造成至少6人死亡,5人...
在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尼罗河一直被授予“世界最长河流”的美誉。但以美国科学家詹姆斯·康托斯为首的一派人认为,现有的亚马孙河长度数据被低估了,也许亚马孙河才是世界最长河流。相关资料显示,尼罗河全长约为6650公里,比约6400公里的亚马孙河更胜一筹。康托斯等科学家表示,因为目前大...
6月9日,科技部发布关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等7个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具体包括: "氢能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新能源汽车""交通载运装备与智能交通技术""交通基础设施"7个重点专项2023年度项目申报指南。通知全文如下: 科技部关于...
厄尔尼诺不可怕,但长达数年的厄尔尼诺一定很可怕,至少在科学家眼中,长时间的气温升高意味着更多极端情况的出现。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中心的研究人员周四(6月15日)指出,6月初全球地表气温首次比工业化前水平上升了1.5摄氏度,而这正是2015年巴黎峰会各国达成共识的未来升温极限。不过,哥白尼中心的...
"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真理路上名利淡泊,初心自始终…"是无数科研工作者的真实写照。5月30日,时值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为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鼓舞青年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路上奋勇争先,宣传展示首都广大科技工作者,北京市科学...
美东时间5月17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每年一度的全球十年气候更新报告。报告显示,在温室气体积聚和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未来五年内(2023年至2027年),全球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暂时升高1.5摄氏度的可能性首次升至66%,同时,未来五年有98%的可能性出现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这将意味着世界已经跨过了...
[科学家为肺癌演化绘制"分子画像"]肺癌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但人类尚缺乏对这一疾病背后生物机制的全面理解。《自然》和《自然·医学》杂志新发表了7篇论文,给出了肺癌如何演化的复合分析,相当于绘制出一幅肺癌演化的"分子画像",其有助于解释为何有时治疗不再有效,或将为癌症诊疗带来革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