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金属材料流通协会、全联冶金商会指导,中钢网与天津友发钢管集团联合主办的“第十五届中国钢铁高峰论坛暨2023年钢铁行业发展走势展望”,于2023年3月18日-19日在郑东新区郑州国际会展中心轩辕堂隆重举办。本次峰会盛况空前,会期二天,一天主论坛,一天分论坛,其规格之高、影响之大、传播之广、人数之多、形势之新、思维之辩,无论从会议规模、出席专家、嘉宾主题,还是现场反响,都得到了参会企业的一致好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石洪卫应邀出席会议并发表了题为《中国钢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及政策取向》的主题演讲。

各位朋友,各位来宾,下午好!
很荣幸受到邀请来参加中钢网第十五届中国钢铁高峰论坛,今天下午我用点时间跟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情况,一是2020年运行总括,我们更好的回顾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有一句话,我们回头看历史能看多远,我们可能就能看到未来有多远。二是关于钢铁产业的政策取向,大家知道这些年涉及钢铁产业发展的政策比较多,它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三是关于钢铁消费与供给能力。
一、钢价运行总括
去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我给大家做一个简述,我们的钢产量同比下降了1.7%,但是依然是超过了10亿吨,去年折合粗钢的表观消费量下降了3%,钢材出口基本持平,进口明显下降,是199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底下这两张图是过去三年日均产量钢和日均消费量,2021年4月份最高日产钢是342万吨,中间这条绿线是去年日均钢产量和消费量,基本上这根曲线跟前两年比月度值来讲相对还算平稳一些。
我们国内钢铁产量下降,消费也是在下降的,实际上中国的钢铁产销表现从全球看还是不错的,去年全球粗钢产量下降了4.3%,除中国大陆下降了6.9%,我们下降了1.7%。国外的钢材价格也一样,去年俄乌冲突爆发钢价有一个回升,然后很快钢价就是振荡下行的趋势,跟国内价格走势相同。
从钢材价格和成本上看,21年我们钢材价格是最高的,铁矿石价格也是最高的,但是我们盈利也是最高的,右边这张图2021年我们会员企业的利润是3524亿,我们钢铁协会会员企业钢产量占了全国的85.5%。去年钢材价格由升转降,铁矿石价格也由2021年的历史最高位开始下降,铁矿石采购成本跟2021年相比下降了24%,钢价下降了13.5%,炼焦煤的采购成本是大幅度上升的,炼焦煤的采购成本上升了24.9%,所以导致我们炼钢生铁的成本铁矿石下了一块,但是能源价格上去一块,所以我们炼钢生铁的制造成本下降了4.6%,但是我们的钢价下降幅度更大,下降13.5%。这样就导致我们会员企业利润大幅度下降,下降了72%,利润总额是982亿。所以,刚才主持人讲经销商朋友、贸易商朋友很多也出现了盈利的大幅缩水,实际上这也是因为钢铁产业生态圈的一个结果。
从资产负债率看,我们基本上保持的还是不错的,只上升了0.5个百分点。右下角这张图是过去这些年我们银行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的一个结构,大家看到橘黄色的是我们短期贷款占比,蓝色是我们长期贷款的占比,过去这些年我们短期贷款占比是在下降的,长期贷款的占比是在提升的,这也说明金融行业、金融系统对我们钢铁当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还是看好的。
去年的经营形势因为产量、需求量都有所下降,在这种新的市场环境之下,我们行业内的企业经营也出现了分化,而且开始显现,差距比较大。刚才我介绍了,我们去年行业利润是982亿,但是利润前十位的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合计是976亿,也就是说这十家大的企业集团利润占了行业利润的99%,他们的钢产量占全国的38%,我们亏损的十大户的亏损额合计是-242亿,他们的产量占全国的8.13%,也就是说企业分化现在能够看出来是比较明显的。
但是,我们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是在优化的,研发费用支出是在增长的。右下角这张图大家也能看到我们新建产能的投资占比是一个下降趋势,环保类投资、改进工艺、提高产品质量的投资是一个占比增长趋势,我们的研发费用同比也增长了5.38%,为钢铁行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各项环保指标上看,我们到2020年末有113家钢厂登上了工信部的绿色钢厂榜单,我们有47家企业涉及产能2.4亿吨,全面完成超低排放的改造,还有26家完成部分超低排放的改造。所谓部分就是实际上主区域都完成了,主要是运输环节和无组织排放这一块,所以涉及炼钢产能大约是1.6亿吨,也就是说完成和部分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有4亿吨的能力,还有三家正在做新一轮公示前的准备,涉及产能是9000万吨。
从去年整个钢铁行业的运营来讲,虽然我们效益下滑的比较多,但是整个钢产业发展的基础还是牢固的。
二、我国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取向
上午冶金中心的郑主任讲了党的十九大提出扩大内需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结合。实际上我们钢铁16年开始在这方面已经结合了,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2016年2月1号党中央、国务院把钢铁和煤炭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点产业。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实现钢铁强国,因为我们的钢产量早就超过了世界50%以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就是转型升级,包括发展理念的转变、发展方式的转型、发展路径的创新,突破口是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
在这个阶段,我们2016年开始用了三年时间压减落后产能1.5亿吨以上,从2016年到2018年我们搞了新一轮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代表的三年行动计划支撑了建设用钢。在2019年党的十九大上提出来必须加快实体经济建设,这样又为我们的制造业用钢起到了一个支撑作用。
去年1月份总书记在政治局集体学习会上提出来要下大力气推动钢铁、有色、石化等传统行业优化升级,加快工业领域低碳技术革新和数字化转型,实际上这个就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过去几年针对钢铁行业和涉及钢铁行业的产业政策也比较多,这些政策实际上为钢铁产业的发展指明了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
跟钢铁最密切相关的主要就是三部委出台的《“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还有三部委出台的《关于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上午郑玉春副主任也介绍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路径,从这些指标上来看分了几类,前边基本上都是强调资源的安全保障,中间这几行主要体现的是我们绿色低碳生态发展,底下这些指标是提高我们企业、行业内在的发展质量。
党的二十大又再次重申了要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等等。因为钢铁是工业的基础,材料是制造业的物质基础,从国家产业划分来看钢铁工业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材料角度看,钢铁材料是制造业的物质基础,钢铁工业也是制造业的支撑产业。
刚才讲高质量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个实际上是党的十九大就提出来的,二十大做了重申,一个大型国家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创新导向阶段、富裕导向阶段,前两个阶段主要靠GDP发展水平,后两个阶段要从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评价。
首先,全要素生产率并不是指全部要素,它主要是指什么呢?过去我们一个钢厂从一百万吨扩张到一千万吨靠的是投资和人力投入,这样的话推动了销售总额,就是营业规模和利润总额的增长。当规模到一定程度,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就要靠技术创新的贡献,实现可持续的繁荣和发展。
所以,相对于前两个人力的投入、资本的投入,加了一个技术进步的贡献,所以就叫全要素生产率。但是为什么说它不是全部要素的生产率呢?因为对我们企业也好,行业也好,国家也好,它的发展有很多因素,包括管理创新,全要素生产率并没有考虑到管理效率的提升。所以,它称之为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并不是全部要素的生产率。
我们国家现在在什么阶段呢?就是在投资导向阶段和创新导向阶段的交织过渡期,所以在党的十九大提出高质量发展的时候同时提出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我们现在一直在强调“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内涵到底是什么?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所以,国家说“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就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际上习总书记提出“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经济建设列在第一个,因为它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证。所以,我觉得从这些就能看出我们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逻辑。
从钢铁行业看,我们规模的问题解决了,品种的问题基本解决了,在2017年、2018年又开始搞绿色低碳,所以把环保问题叠加上了,后来又叠加了国家的大安全观。所以,整个钢铁行业发展的目标取向已经不是单一的,而是三个维度。
第一是它的经济性。我们现在钢铁行业在执行全球最严苛的环保标准,我们这个投资,我们这个运行成本一定是从国际上看,国际钢铁业看是在上升的,成本上升竞争力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我们的企业来看,刚才我讲我们有4亿吨的产能完成了超低排放,还有三分之二的产能没有完成或者还没有实施超低排放。在现阶段比如我们旁边的安阳钢铁集团,你是2+26城市,你的超低排放是要第一步做的,像我们有的地区湖南钢铁企业超低排放2025年完成就行,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投资是上升的,但是在钢价上体现不出你实现超低排放以后给你钢价的溢价。所以,这样的话对企业来讲也牵扯到一个竞争力的问题和经济性的问题。
第二是生态性。
第三是安全性,这个安全性不仅有资源的安全,也包括卡脖子技术、卡脖子产品安全的问题。所以,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取向应该是一个三维目标体系,如果你把过去这些年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归结起来基本上都能归结到这三个方面,有些可能涵盖了这三个方面,有些可能重点强调了某个方面。
基于这个政策目标取向,经济性、生态性、安全性,中国钢铁行业协会在2021年提出的“1231”钢铁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方向。“1”是全面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上午友发的李总也在讲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大家看一下,做金属加工的可能成本主要是在钢材上,钢铁行业的主要成本来自于矿和煤。大家关注一下去年煤炭行业的利润,再关注一下钢铁行业的利润,天壤之别。所以,坚持两大发展主题,就是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着力解决行业三大痛点,这三大痛点是什么呢?控产能扩张、促产业集中、保资源安全,然后持续推进一个进程,就是国际化的进程。
去年7月份,钢铁行业开始出现月度性的亏损,在去年7月份钢铁协会何书记就倡导企业要“三定三不要”的经营原则,就是以效定产,这是接单的原则,不要产生经营性的失血,以销定产,不要把产品变成库存,三是以现定产,这是发货原则,不要把现金变成应收帐款。
围绕这个战略目标和重点工作方向,中国钢铁协会去年7月份以来一直在研究探索和推进“232”,第一个“2”就是行业的两大基础措施,一是产能治理的新机制。咱们老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所以这个产能治理新机制是非常重要的,确实我们现在产能过剩也是比较厉害的。还有一个就是推进联合重组。三大钢铁改造工程“232”的“3”一个是产能置换,一个是超低排放,还有一个是机制能效。去年3月份中钢协和日本做了一个交流,现在看我们还有差距,也就是说我们现有流程依然有进一步节能空间。
节能一定减排,两大产业发展计划一个是针对上游的“基石计划,去年3月份钢协上报政府以后已经得到国家发改委批准,还有一个就是针对下游的扩大用钢领域的“钢铁应用拓展计划”,突破口将以钢结构住宅为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整个政策取向,也就是说政策目标是三维的,围绕近期的长期目标是“1231”,近期的工作重点就是“232”。
三、钢铁消费与供给能力
大家都很关注今年的需求,咱们先回顾过去的需求是怎么来的,这种需求会不会持续,会有什么变化。这张图蓝色数字是我们折合粗钢的表观消费量,红色是我们的钢产量。2001年我们加入WTO,融入了世界经济格局,我们成为了世界制造工厂。所以,大家看2005年红柱子跟蓝柱子持平了,也就是说从新中国成立一直到2005年我们才结束了建国56年净进口钢的历史。后来08年底金融危机,我们在09年到11年搞了一个三年振兴,温家宝总理多数一直在提四万亿,信心比金子还珍贵。所以,大家看一下09到11年我们的钢产量和消费量又是一个上升,特别是09年一年我们的钢消费量净增了一亿吨。接着三年振兴结束之后有一个调整期,所以大家看12年到15年,实际上从13年开始,14、15年我们钢的消费量是下降的,钢消费量下降不是这两年有过的,前几年也有过,只不过时间比较短暂,所以2015年我们又陷入了全行业的亏损,全行业亏损了800多亿,这也是过去历史上没有过的。到了2016年当时就提出来稳经济,所以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提前的就提前,这样的话我们又搞了一个重大交通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投资4.7万亿,把需求又接着往上拉了一下。到了2018年特朗普提出来要跟中国脱钩,为了稳经济,我们这个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并没有停下来,继续往前拉动。到了2020年因为疫情稳经济也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在拉,但是到了21年、22年大家看一下右边这张蓝色的柱子,实际上我们的消费量和产量都出现了回落。
这就是当年2016—2018年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情况,右边这个表就是建设的目标。这是我们八横八纵的交通网,这个横的是“十三五”建的铁路,红线是我们“十三五”建的高速公路,绿的都已经建成了,浅绿色是计划“十三五”末或“十四五”启动的远期规划,基本上都在东北和西部地区,红三角是“十三五”我们建的机场。我昨天晚上是从嘉峪关机场先飞的西安,然后从西安坐绿皮车今天早上到的,嘉峪关机场3月26号就关了,重新建设,原有跑道重新再修,因为降不了大飞机,还要再修滑翔道等等。这个横的是“十三五”的内河航道建设,这是我们原油管道的建设,红的,这是成品油的管道建设。为什么“十三五”我们中厚板销量不错?大量线钢的应用,这个横的就是天然气输送管道,因为“十三五”我们提出蓝天保卫战,大量使用这种清洁能源。
本来“十三五”就应该结束了,但是因为特殊情况又追加了一些,在“十三五”末的时候我们启动了西南陆海新通道的建设,这么一个大的路网建设又开始了,但是基本上在西部地区。我们未来“铁公机”的建设依然有空间,我们路网密度跟发达国家比还是比较低的,但是未来每年建设的强度会下降,所以用钢需求也会跟着下来一些。“十四五”期间用钢增加的主要是在城市的轨道交通,就是地铁为代表的。铁路“十四五”的建设强度跟“十三五”比略有下降,这些都标志着我们钢的需求进入了一个峰值活跃期。
从这张图大家能看到,蓝的是我们人均GDP,去年是12800多美元,但是我们人均钢消费量由742公斤已经开始下降到684公斤。右边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发达国家他们历史上人均钢消费量的峰值,从这个数据来看美国峰值是711公斤,美国现在人均钢消费量只有300多公斤,从这个角度看我们确实需求已经到了非常高的强度,未来一定是下降的。
刚才我讲了我们去年钢的表观消费量和产量都有所下降,我们去年钢材同比减少了1100万吨,但实际上钢筋少了2100万吨,所以总量下来1100万吨,但是品种结构变化更为明显,这跟我们产业结构有关。大家看一下右边螺纹钢的总量就会发现产量在下降,但是结构变化更快。
我们的产能国家统计局公布2020年10.86亿吨,21年将近10亿吨,钢铁产品的需求是缺乏价格弹性的,包括贸易商和我们钢铁是一家人,钢铁产品不会降价而扩大消费,也不会因为涨价明显的抑制消费。比如说我们高层住宅楼建筑规范一平米用70公斤钢,你不会因为钢价便宜用100公斤,没必要,所以你供给到70公斤的时候价格一定是往下掉的,你供给到69的时候钢价一定是比较好的。所以,钢铁价格要想做到平稳运行就要做到供需适配,但是我们这么大的产能,消费弹性变化也特别大,做到动态平衡确实很难。所以,我刚才为什么说我们的两大措施一个是产能治理新机制,一个是推进联合重组。
这就是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主要内容,谢谢!

扫一扫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