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熊熊炉火炼匠心--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杨雷

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通讯员王梅霞黄燕报道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全国钢铁行业技术能手;

山东省冶金行业优秀青年技能人才,山东省最美青工;

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日照工匠,日照市创新能手;

山钢工匠,山钢首席技能大师;

…………

何许人也?这众多重量级的光环缘何加于一身?他有着怎样的辛勤付出和执念追求?

他,就是山钢日照公司炼铁厂1号高炉作业区副主任杨雷,一个个重量级荣誉的背后是他扎根一线,攻坚克难,积极进取的淬炼过程。

“我要做大高炉的掌控者”

“个人的成功不在于岗位是什么,而在于自己干了什么,我一定要在一线岗位上干出优异的成绩来!我要向最优秀的工长看齐,成为最优秀的值班工长,做大高炉的掌控者。”这是杨雷立足岗位的心声。

2007年,杨雷从安徽工业大学冶金工程专业毕业。刚参加工作进入莱钢2号1880m³高炉参观时,看到雄伟的高炉流淌着奔腾的铁水,干净整洁的主控室内,一排排电脑、各种控制界面跳动着不同的数字,他心潮澎湃,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高炉值班工长!高炉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点有上千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几十个,值班工长操控高炉犹如飞行员驾驶飞机,任何一个参数的变化都会对高炉产生影响。

在学习中成长。为了提升业务水平,倒班每到后半夜,为了克服困意,杨雷就向师傅请教各种问题:高炉各干扰因素作用的时间、每个监控点的作用,电脑显示数值波动合理的范围等等,一一记下。遇到不太懂的问题,他就记在笔记本上,回到家查找各种参考书籍,直至弄懂原理为止。882页的《高炉炼铁生产技术手册》,他翻阅了不下10遍,基本将整本书最主要的知识点全部背诵了下来。每天下班后,他都认真记下自己日常的操作心得以及炉况的预计走势,第二天上班后进行验证,形成不同的PDCA循环,反复修正自己对炉况的判断。2011年,杨雷成为青工中第一个能够独立操作3200m³大高炉的值班工长。

从2012年开始,杨雷撰写多项课题先后在全国质量管理小组竞赛、山东省冶金系统质量管理竞赛、公司级青年创新创效以及六西格玛课题攻关等竞赛活动中获奖。其撰写的论文在《炼铁》等核心期刊上发表11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2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2015年他通过了中国质量协会六西格玛黑带考试,2016年被聘为莱芜分公司精益管理内训师、公司改善项目导师。

期间,杨雷先后多次参加莱钢炼铁厂、莱钢、山东省冶金有色行业、全国钢铁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炼铁工比武,取得过莱钢技术状元,山东省第二名、全国第十名的成绩。

“我要驯服‘齐鲁第一大高炉’”

作为山钢的生命工程、希望工程、高效工程,5100m³高炉从建设起就牵动着山钢数万职工的心。将“齐鲁第一大高炉”建设好、操控好的重担落在炼铁人的身上。

2016年5月,杨雷作为值班工长选调进入日照精品基地。先在1号5100m³高炉担任值班室班长,主要负责高炉操作与技术以及高炉值班工长的四班统一操作。面对机遇与挑战,他主动承担重任,通过对莱钢、济钢之前的开炉方案反复进行研究,吸收、借鉴国内大高炉经验和教训,结合5100m³高炉设计特点,综合分析,做好生产准备和技术储备,做好开炉前设备调试。他编制起草了开炉期间各项准备方案,针对最难的开炉配料计算部分,以另一个思路编制了一套配料计算联动表,对开炉配料计算进行校验。他编制的15段填充料准确地填入5100m³高炉炉容内,共计填充2300多吨焦炭、1400多吨矿石,11种不同的原燃料严格按照设定的重量和顺序放置在了设定的位置。热试期间,他主动承担起了开炉期间的操作工作,对数百项控制参数变化及时处理与修正。

2017年12月19日,当第一炉铁水顺利地奔涌而出,杨雷激动得热泪盈眶,已经连续操作高炉20多个小时的疲惫、困乏全被胜利的喜悦冲淡,整个开炉过程非常顺利,热试开炉取得成功。开炉后产量节节攀升,开炉半个月后日产量破万吨,开炉前期的主要技术指标创造了国内5000m³级以上特大型高炉开炉即达产、达产即达效的新纪录,让世人瞩目,让同行信服。

“齐鲁大高炉工艺复杂,一言不合就给你颜色看。”杨雷感慨道。

铁稳则全局稳。2018年,日照公司单机单炉生产,更需要稳定住高炉,但面对外界条件的变化,2018年下半年5100m³高炉炉况出现波动。杨雷与部领导和技术骨干,顶着巨大的压力一直昼夜奋斗在高炉一线,对高炉各控制参数变化范围等生产难题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制定解决方案并跟踪效果。对于大高炉四大操作制度之间相互交织影响因素,他像老中医研究病理一样,细心研究高炉问题的症结,投产后一直困扰大高炉长期稳定顺行的出铁问题、炉墙渣皮稳定等问题得到解决。随着控制的精细化、精准化,他对大高炉的掌控能力逐步提升,高炉日产昂首迈进万吨大关。

提升产能方能提升公司效益。2021年,两座高炉年产计划是810万吨、日产2200吨以上才能完成任务。1~3月份,1号高炉日产一直在1万吨徘徊,为了公司大局,炼铁厂再次吹响了提产量保质量攻坚战。又要无数个昼夜的攻关,无数次操作的优化,无数次的系统思考。在杨雷所在高炉攻关团队的共同努力下,3月份1号高炉产量突飞猛进,实现日产铁水12338吨的好业绩,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进入日照公司3年来,在大高炉建设投产及指标提升攻关过程中,我及时做好总结,仅开炉期间做的技术总结就有3万多字。”杨雷善于钻研和提炼,对开炉过程和特大型高炉实际生产过程中解决的难题进行总结,申报发明专利6项,2019年获得授权发明专利一项。他撰写的多项课题在各类竞赛中获奖,其中2020年10月以第一负责人承担项目《5100m³高炉风冷结合预制件主沟装置的创新应用》获得全国钢铁行业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此外《1号5100m³高炉风口曲损下垂的治理》获得了日照市首届职工创新大赛技术创新类一等奖。

“我最愧疚的是家人”

“从2017年10月份组织高炉热试开炉开始,我已经有3年半没有好好休息过,为了心爱的事业我无怨无悔。但是内心最放不下的是对家人的亏欠。”谈起家人,杨雷深感愧疚。

2017年底,正是5100m³高炉生产准备紧张期和各项设备调试期。为了全身心投入工作中,杨雷将1岁的儿子送回安徽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2017年11月9日高炉开始进行为期15天的烘炉,做开炉前的最后准备。天有不测风云,11月13日,杨雷父亲遭遇车祸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家中老母亲既要照顾杨雷年幼的儿子又要照顾病床上的父亲。通过视频看到父亲躺着病床上的那一刻,他的眼泪夺眶而出。“家中再忙也没有公司的事忙,你爸爸由我来照顾,好好工作就是对我们最大的孝心。”在医院陪伴父亲不到两天就被母亲赶了回来,杨雷内心如刀割般不舍。

2018年1月份,杨雷4岁的女儿发烧,又因为注射头孢过敏引起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到省立医院,同时家里还有老母亲和1岁的儿子需要照顾。当媳妇哭着给他打电话的时候,他能想象出妻子的无助。但是,高炉热试正是紧张期,作为骨干,他怎能放得下?怎能离得开?一咬牙,狠着心,他放弃了请假,含着眼泪投入到工作中去。虽然征得了媳妇的理解和支持,但是,深深的愧疚感一直弥漫在他的心里。

由于连续的不规律倒班,杨雷两次病倒住院。2020年6月2日高炉检修,杨雷连续值班了30多个小时,劳累和大量排汗后受凉风刺激导致耳石症发作,晕倒在高炉前。他在医院候诊区由于眩晕发生喷射状呕吐,妻子撕心裂肺地哭喊,埋怨他无休止的加班累坏了身体,要求他必须调整岗位。但是出院后,他又回到自己d工作岗位,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炉指标,继续坚持着3天一循环的倒班工作。

“做到极致走向前列”是杨雷的工作目标,“超越自我跑赢大盘赶超标杆追求卓越”更是每一名炼铁人不懈追求。朝阳下,山钢的两座高炉雄伟壮观,800多名炼铁人在劳模精神的鼓舞下正阔步前行,再创辉煌。

最新相关

独家!沈彬谈沙钢50年发展采访实录

编者按今年是沙钢成立50周年。50年,是历史长河的一瞬,但对于沙钢而言,这是一段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于整个钢铁行业而言,也是在改革开放中成长壮大,在筚路蓝缕中前行的时...

4月份动力煤采购成本环比微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对标挖潜"办公室4月份,在"对标挖潜"企业主要原燃材料采购成本中,除动力煤采购成本环比微增外,其他品种环比均减少,其中炼焦煤、喷吹煤、国产铁精矿、进口块矿环比降幅较大。1...

9月上旬钢材社会库存环比上升4.2%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市场调研部9月上旬,21个城市5大品种钢材社会库存为920万吨,环比增加32万吨,上升4.2%,库存持续上升;比今年初增加261万吨,上升39.6%;比上年同期增加36万吨,上升4.1%,库存同比...

控产是"金九"钢市"减压"关键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贾林海"8月份,国内钢材价格涨跌互现。进入9月份,钢材市场仍有下行压力,只有钢铁企业积极控产或宏观利好政策加码,才有望出现反弹表现。"日前,上海钢联首席分析师汪建华在一场...

服贸会上的人机共生进行曲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樊三彩 报道/摄影"它真的能跟我一起玩石头剪刀布!但为什么它总是能赢?""是我们的3代'灵巧手'在'作弊',它依靠旁边的摄像头先看到对方的动作再出拳,但是因为反应速度小于50毫...

制氢、储氢,全球"拾慧"

近日,乌拉圭公布首个绿氢工厂项目计划,该工厂将耗资3800万美元,位于乌拉圭西南部里奥内格罗省首府弗雷本托斯市,预计于2026年开始运营。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8000块太阳能电池板、1个每小时可生...

大咖纵论钢铁产业链"破局"之道

大咖纵论钢铁产业链"破局"之道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熊余平 徐可可 报道面对当前严峻形势,钢铁产业链企业如何破局,找到生存与发展的新路径?10月30日,以"破局·行动·实战"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中国钢铁流通促进大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