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快报: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美联社认为,这标志着“毁灭性的新冠病毒大流行象征性地结束了”。尽管世界正在逐步回到疫情前的状态,但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依然提醒称:“(不再构成PHEIC)不代表新冠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对新冠的研究不会随着上述声明而停止,包括疫苗、变异监测等。
钢铁快报:支持各国从应急响应过渡到长期持续的新冠疾病预防、控制和管理。
钢铁快报: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美联社认为,这标志着“毁灭性的新冠病毒大流行象征性地结束了”。尽管世界正在逐步回到疫情前的状态,但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依然提醒称:“(不再构成PHEIC)不代表新冠作为全球健康威胁已经结束”。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对新冠的研究不会随着上述声明而停止,包括疫苗、变异监测等。
钢铁快报:支持各国从应急响应过渡到长期持续的新冠疾病预防、控制和管理。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冯子健5日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新冠病毒不会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我们对这种疾病的监测和研究,包括我们是否会在一定时期内接种疫苗,变异体会如何变异,不会因为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明而停止。”
陈希建议,全球各国依然需要合作对新冠病毒的变异情况进行监测,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的威胁。
近期,被称为“大角星”的XBB.1.16毒株备受关注。有研究显示,该毒株的传播效率略高于此前流行的XBB.1和XBB.1.5变异株。在今年1月被首次发现后,XBB.1.16在印度、美国、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或地区流行。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认为,目前尚不需要对XBB.1.16过分担心,但它的出现也提醒各国,需要时刻关注新冠病毒的变异以及其传播性、致病性的变化。
陈希同时表示,尽管目前全球新冠疫苗产能已经不再紧缺,但在很多国家,疫苗加强针的施打率依然较低,如何减少“疫苗犹豫”仍是一个重要问题。北京一名呼吸科专家5日也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新冠病毒未来会继续存在,对于脆弱人群而言,接种疫苗是最好的保护方式。
谭德塞5日强调,在庆祝新冠疫情不再是全球突发卫生事件之余,这同样是一个值得深思的时刻。因为新冠疫情已经“给我们的世界上留下深深的伤疤”,“这些伤疤必须永久性地提醒人们,新病毒可能会出现,并带来破坏性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