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快报:由注册地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摩根大通银行收购第一共和银行全部储蓄存款和剩余资产。
钢铁快报:除了银行自身管理不善,还有几个深层次原因,包括美国近年在立法上放松对中小银行监管、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银行资产规模膨胀过快而积累风险、监管机构核查人手不足等。
钢铁快报:由注册地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的摩根大通银行收购第一共和银行全部储蓄存款和剩余资产。
钢铁快报:除了银行自身管理不善,还有几个深层次原因,包括美国近年在立法上放松对中小银行监管、宽松货币政策导致银行资产规模膨胀过快而积累风险、监管机构核查人手不足等。
在美国,不少储户仍担心这波震荡会影响到个人存款的安全。先前为了稳住市场,防止出现更大的挤兑潮,联邦储蓄保险公司额外承诺为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所有储户存款提供担保,超出正常情况下每家银行每个同类别账户存款保险金不超过25万美元的官方标准。
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为美国银行提供保险金,负责提高和保持公众对美国财政机构的信心,主要职责包括定期核查美国数千家不属于联邦储备系统的商业储蓄银行以确认其运营合乎法规、清算破产银行资产等。
美联储负责监管金融事务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在报告中表示,硅谷银行关闭原因是“教科书式”的管理不善,银行管理层未能管理利率和流动性风险,董事会未能监管管理层并让其负起责任,美联储的监管人员则未能采取足够有力的行动。
巴尔指出,对硅谷银行的监管标准太低,监管无力,美联储也没有考虑硅谷银行关停造成的系统性后果。
报告指出,美联储根据前总统特朗普时期通过并实施的相关法案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并提出强化监管框架,但这些举措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完成。
为避免2008年金融危机再现,美国在2010年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多德—弗兰克法》。但受党派利益和中小银行游说等影响,在2018年新立法放松了对中小银行的监管要求。
美联储报告还指出,受益于异常低利率带来风险资本和科技板块存款的快速增加,硅谷银行资产规模从2019年的710亿美元快速增长至2021年的2110亿美元。
报告显示,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的资产规模近几年快速膨胀。随着利率在2022年走高,这两家银行遭遇存款流出。
这两家银行正是在美国货币政策极度宽松阶段快速扩张并累积了风险,而美联储快速收紧货币政策导致风险暴露和损失出现,并最终在这一不负责任货币政策调整中倒下。
美联储再加息
当地时间5月3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即上升0.25%。去年3月以来,美联储终结了维持四年的零利率时代,开启加息通道,并且在超过一年时间内连续加息,此次加息后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提高到5%至5.25%的区间,为2007年以来的新高。
舆论认为,继续激进加息或为陷入危机的美国银行业火上浇油,让美国离衰退更近一步。
此前,业内人士普遍预计美联储将连续第十次加息,而这很可能将是本轮美联储紧缩周期落下的最后一枚加息“棋子”。
“这可能是一场尤为关键的会议。”毕马威首席经济学家蒂亚尼·斯沃克表示,“在这场马拉松比赛中,我们正接近美联储最艰难的最后一英里——对加息的强烈抵制将加剧,这是美联储任何人都没有经历过的。”
自2022年3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在涨政策利率,仅在一年内就将联邦基金利率从接近零的水平涨至4.75%至5%的区间。
美国商务部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通胀指标正加速上升。第一季度个人消费支出价格指数上涨4.2%,高于预期值3.7%,创一年来最大涨幅。
分析人士指出,,美联储选择继续加息,将给世界经济带来负面影响。第一,美联储继续加息一定会抑制经济,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进出口都会被抑制增长。美国经济可能会继续下行,压力会更大。第二,美国银行业的危机可能继续,会进一步引发系统性风险。第三,对于外汇储备不高、外债较高、产业结构单一的国家来说,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这些国家出现破产现象。
舆论认为,眼下摆在美国政府和监管部门面前的是个悖论,即继续加息可能加剧银行流动性危机,暂缓加息则无法有效抑制通胀。
有专家预计,美国经济很有可能在今年年中陷入衰退。
《纽约时报》指出,美联储用“软着陆”或“硬着陆”之类的委婉说法来回避经济衰退问题。实际上,美国经济在一年内出现放缓的可能性相当高,美联储期待的“软着陆”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