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北约"北扩"加剧欧洲地缘对抗

在芬兰和瑞典联手向北约提出入约申请近一年后,芬兰前不久已正式加入北约,瑞典则尚存变数。正如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所说,芬兰是历史上用时最短加入北约的国家。但与此同时,瑞典极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费周折加入北约的国家。这种矛盾不仅成为北约“北扩”的一个显著特征,也预示着“北扩”必将带来严重后果。

放弃中立,源于多重考量

冷战结束后,美国与北约积极推进极端的单边霸权政策与意识形态外交,谋求建立“去俄罗斯化”的欧洲新秩序,醉心于维系基于西方霸权规则的国际秩序,北约东扩乃至“北扩”就是上述理念的具体表现。入约看似出自芬兰与瑞典两国所愿,但根源还在于北约在欧洲安全建构中长期奉行的“去俄罗斯化”政策。实际上,俄乌冲突也是该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

一方面,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表面上看是要争取自身安全利益最大化,在俄乌冲突中寻求北约的保护,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冷战时期,北欧多国一直以独特的“中立外交”进行自我定位,芬兰甚至以与西方展开经济合作﹑与苏联展开政治合作的“芬兰化”政策而特立独行,其中立地位得到各方认可,这也是北欧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区域和平的基础所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一再强调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是有限的,不会波及北欧。因此,与其说芬兰与瑞典执意加入北约意在避祸,毋宁说两国是为了满足北约所谓的“政治正确”主张,营造欧洲国家“同心抗俄”的氛围。

另一方面,美国与北约为了利用俄乌冲突削弱俄罗斯,对俄实施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因而不断对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实施胁迫。北约推动芬兰和瑞典入约,既是为了扩大西方反俄阵营的政治声势,也是为了在俄乌冲突中赢得更大的力量优势。但是,这种不断扩大冲突阵线的做法,无异于铤而走险,只会使欧洲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各有诉求,面临现实困境

目前,美国与北约看似拥有主导俄乌冲突的战略优势,实则不然。受俄乌冲突外溢效应影响,美国与北约正在为所谓的“政治正确”付出沉重代价,例如北约许多成员国纷纷出现经济发展停滞、民众抗议不断、政治对立加剧等情况。在北约一些成员国看来,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无助于缓解北约当前面临的多重现实困境,只会加剧俄罗斯的军事反制力度,这正是一些成员国对北约接纳芬兰与瑞典缺乏兴趣的原因所在。

在北约成员国之中,土耳其和匈牙利均曾明确反对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这不仅源于土匈两国自身的政治需要,以及彼此之间存在无法排解的政治纷争,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约内部对“北扩”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欧洲多国及其民众对北约不断扩大反俄阵营感到担忧,特别是对北约一味追求东扩乃至“北扩”,进而引发俄罗斯越来越激烈的反制措施深感不安;另一方面,北约迄今虽经历多轮东扩,却不能掩盖各成员国具有不同文化﹑国家利益以及政治理念的事实。吸纳芬兰与瑞典入约,意味着将其特殊利益诉求﹑文化与传统差异﹑甚至与俄罗斯的历史纠葛带入北约,这显然不为一些欧洲国家所乐见。

加入北约,还意味着芬兰与瑞典会进一步加深对美国和北约的战略依赖,这与法国等“老欧洲”国家所主张的欧洲战略自主背道而驰。此外,芬兰与瑞典选择在俄乌冲突这一敏感时刻加入北约,必将导致与俄交恶。两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的中立地位不仅被改变,而且还成为北约对阵俄罗斯的战略前沿,为此将承受巨大的政治与军事压力。

加剧对立,影响安全走势

当前,瑞典因土耳其和匈牙利的反对尚未加入北约。然而,土匈两国与北约和瑞典不存在根本分歧与利益冲突,不会为此与北约决裂,只是想通过施压,使瑞典采取于己有利的政策。为了加快“北扩”进程,美国已经对土匈两国持续施压,力促其改变立场;与此同时,北约也在不断加大协调力度,全力简化瑞典入约进程。因此,瑞典入约虽然注定要经历更多波折,但其目的仍然可能实现。

毋庸讳言,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会直接导致北欧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瑞典加入北约后,北欧国家将被悉数纳入北约,俄罗斯不得不面对北约从北欧﹑中欧以及南欧等多个方向构筑的环形包围,其战略安全环境将会变得更加险峻。在这种情况下,俄方反制措施也将变得更加强硬。届时,北欧﹑波罗的海﹑北海等安全形势会日趋紧张,俄罗斯与北约围绕北极及其附近航海通道的战略争夺也会愈演愈烈。

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在恶化欧洲政治与安全氛围的同时,还将加剧北约与俄罗斯的对立,进而导致欧洲安全架构出现断层。其一,欧洲地缘政治的“灰色地带”正在减少,欧洲不仅会呈现“集团化”或“阵营化”趋势,还会增加以意识形态为标识的竞争与对抗。北约与俄罗斯的战略对抗会全面展开,欧洲地缘政治竞争会持续加剧。其二,欧洲安全生态体系将会发生分裂,进而出现碎片化趋势。在美欧双方﹑欧洲不同板块以及北约各成员国之间,矛盾与纠纷会越来越多。甚至在欧洲各个民族国家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社会阶层﹑政党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纷争,也会随之增多,且烈度会不断加剧。可以预见,以北约“北扩”为导火索,欧洲内部的矛盾﹑竞争以及对抗将会长期存在,而且可能持续激化,造成更加复杂严峻的局面。(许海云)

在芬兰和瑞典联手向北约提出入约申请近一年后,芬兰前不久已正式加入北约,瑞典则尚存变数。正如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所说,芬兰是历史上用时最短加入北约的国家。但与此同时,瑞典极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费周折加入北约的国家。这种矛盾不仅成为北约“北扩”的一个显著特征,也预示着“北扩”必将带来严重后果。

放弃中立,源于多重考量

冷战结束后,美国与北约积极推进极端的单边霸权政策与意识形态外交,谋求建立“去俄罗斯化”的欧洲新秩序,醉心于维系基于西方霸权规则的国际秩序,北约东扩乃至“北扩”就是上述理念的具体表现。入约看似出自芬兰与瑞典两国所愿,但根源还在于北约在欧洲安全建构中长期奉行的“去俄罗斯化”政策。实际上,俄乌冲突也是该政策引发的连锁反应。

一方面,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表面上看是要争取自身安全利益最大化,在俄乌冲突中寻求北约的保护,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简单。冷战时期,北欧多国一直以独特的“中立外交”进行自我定位,芬兰甚至以与西方展开经济合作﹑与苏联展开政治合作的“芬兰化”政策而特立独行,其中立地位得到各方认可,这也是北欧之所以能够长期保持经济平稳发展﹑实现区域和平的基础所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俄罗斯一再强调针对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是有限的,不会波及北欧。因此,与其说芬兰与瑞典执意加入北约意在避祸,毋宁说两国是为了满足北约所谓的“政治正确”主张,营造欧洲国家“同心抗俄”的氛围。

另一方面,美国与北约为了利用俄乌冲突削弱俄罗斯,对俄实施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因而不断对欧洲乃至世界各国实施胁迫。北约推动芬兰和瑞典入约,既是为了扩大西方反俄阵营的政治声势,也是为了在俄乌冲突中赢得更大的力量优势。但是,这种不断扩大冲突阵线的做法,无异于铤而走险,只会使欧洲安全形势更加复杂。

各有诉求,面临现实困境

目前,美国与北约看似拥有主导俄乌冲突的战略优势,实则不然。受俄乌冲突外溢效应影响,美国与北约正在为所谓的“政治正确”付出沉重代价,例如北约许多成员国纷纷出现经济发展停滞、民众抗议不断、政治对立加剧等情况。在北约一些成员国看来,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无助于缓解北约当前面临的多重现实困境,只会加剧俄罗斯的军事反制力度,这正是一些成员国对北约接纳芬兰与瑞典缺乏兴趣的原因所在。

在北约成员国之中,土耳其和匈牙利均曾明确反对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这不仅源于土匈两国自身的政治需要,以及彼此之间存在无法排解的政治纷争,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北约内部对“北扩”的不同态度。一方面,欧洲多国及其民众对北约不断扩大反俄阵营感到担忧,特别是对北约一味追求东扩乃至“北扩”,进而引发俄罗斯越来越激烈的反制措施深感不安;另一方面,北约迄今虽经历多轮东扩,却不能掩盖各成员国具有不同文化﹑国家利益以及政治理念的事实。吸纳芬兰与瑞典入约,意味着将其特殊利益诉求﹑文化与传统差异﹑甚至与俄罗斯的历史纠葛带入北约,这显然不为一些欧洲国家所乐见。

加入北约,还意味着芬兰与瑞典会进一步加深对美国和北约的战略依赖,这与法国等“老欧洲”国家所主张的欧洲战略自主背道而驰。此外,芬兰与瑞典选择在俄乌冲突这一敏感时刻加入北约,必将导致与俄交恶。两国在历史上长期保持的中立地位不仅被改变,而且还成为北约对阵俄罗斯的战略前沿,为此将承受巨大的政治与军事压力。

加剧对立,影响安全走势

当前,瑞典因土耳其和匈牙利的反对尚未加入北约。然而,土匈两国与北约和瑞典不存在根本分歧与利益冲突,不会为此与北约决裂,只是想通过施压,使瑞典采取于己有利的政策。为了加快“北扩”进程,美国已经对土匈两国持续施压,力促其改变立场;与此同时,北约也在不断加大协调力度,全力简化瑞典入约进程。因此,瑞典入约虽然注定要经历更多波折,但其目的仍然可能实现。

毋庸讳言,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会直接导致北欧安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瑞典加入北约后,北欧国家将被悉数纳入北约,俄罗斯不得不面对北约从北欧﹑中欧以及南欧等多个方向构筑的环形包围,其战略安全环境将会变得更加险峻。在这种情况下,俄方反制措施也将变得更加强硬。届时,北欧﹑波罗的海﹑北海等安全形势会日趋紧张,俄罗斯与北约围绕北极及其附近航海通道的战略争夺也会愈演愈烈。

芬兰与瑞典加入北约,在恶化欧洲政治与安全氛围的同时,还将加剧北约与俄罗斯的对立,进而导致欧洲安全架构出现断层。其一,欧洲地缘政治的“灰色地带”正在减少,欧洲不仅会呈现“集团化”或“阵营化”趋势,还会增加以意识形态为标识的竞争与对抗。北约与俄罗斯的战略对抗会全面展开,欧洲地缘政治竞争会持续加剧。其二,欧洲安全生态体系将会发生分裂,进而出现碎片化趋势。在美欧双方﹑欧洲不同板块以及北约各成员国之间,矛盾与纠纷会越来越多。甚至在欧洲各个民族国家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社会阶层﹑政党以及政府机构之间的纷争,也会随之增多,且烈度会不断加剧。可以预见,以北约“北扩”为导火索,欧洲内部的矛盾﹑竞争以及对抗将会长期存在,而且可能持续激化,造成更加复杂严峻的局面。(许海云)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