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上半年GDP十强城市: 上海总量居首 南京增速领跑

上半年主要城市的GDP数据已经陆续出炉。

根据第一财经记者梳理统计,上半年GDP前十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深圳、广州、重庆、苏州、成都、杭州、武汉和南京。其中,有6个城市上半年GDP超万亿,上海超过了2万亿;南京两年平均增速达7.3%,在前十城市中领跑。

上海上半年GDP超2万亿

数据显示,上半年,上海、北京、深圳和广州四大一线城市位居GDP总量前四。其中,上海上半年GDP突破了2万亿的大关,达到了20102.53亿元。

上海的成绩单呈现诸多亮点,尤其是在消费方面,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8.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0.3%,两年平均增长7.6%,总量继续位居全国第一。

7月19日,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宣布,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上海被外界认为将有望率先实现消费上的突破,并引领未来的消费,提前打造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7月31日,上海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动员大会举行。上海将充分发挥消费对高质量发展和稳增长的支撑作用,聚焦7个方面、28项任务,一张蓝图干到底,力争到“十四五”末率先基本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

目前,上海消费供给引领潮流,世界知名高端品牌集聚度超过90%,首店、旗舰店数量居全国第一,国际品牌纷纷选择上海开展新品首发活动。据中商数据统计,今年上半年上海市新设各类首店513家,同比增长60.3%,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全年首店数量有望突破1000家。

同时,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对上海的消费增长有很强的拉动作用。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财经分析,上海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超大城市和一线城市,吸引了大量周边地区的人群来消费。同时,这些周边城市经济发达,人们的收入水平高,整体的消费力很强。此外,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周边城市到上海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相互之间分工合作更加深入。

上半年,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28.0亿元,位居第二。北京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0.1%,两年平均增长3.3%。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500.9亿元,同比增长17.2%,两年平均增长12.7%;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698.1亿元,同比增长5.0%,两年平均增长5.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538.4亿元,同比增长5.5%,两年平均增长0.5%,三个行业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五成。

来自华南的两个一线城市深圳和广州分居三、四位。其中,深圳GDP达14324.47亿元;广州为13101.89亿元,守住第四位置,5月下旬到6月的广州本土疫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总体可控。

7月23日,广州市召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广州市统计局副局长冯俊在会上介绍,这轮疫情在短时间内对局部区域及部分行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扰动,对住宿餐饮、实体零售、交通运输、文体娱乐业、商务会展等集聚性消费、服务性行业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

数据显示,6月限额以上住宿餐饮营业额比5月环比下降近四成,商超、百货等实体店的业务大幅下滑,例如汽车4S店客流减少,6月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比5月环比下降超15%。

广东省体改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对第一财经分析,5、6月份广州疫情主要发生在荔湾区芳村片区,对传统的餐饮、文体娱乐等需要面对面的服务业影响比较大。虽然广州批发市场很多,但目前电商比较发达,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受疫情的影响很小。总体上看,广州经济受此轮疫情的影响比较小。

另一方面,近年来,广州着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产业等新兴产业。彭澎说,近年来广州的新业态、新经济表现颇为突出,比如琶洲的互联网集聚区快速发展,带动作用越来越强。

近年来,广州和重庆的GDP总量差距很小。2020年两市GDP均超过2.5万亿元,广州险胜重庆16.32亿元,守住第四位置。今年一季度,广州领先优势扩大至408.84亿元。不过由于疫情因素影响,上半年广州的领先优势缩小。数据显示,上半年重庆GDP为12903.41亿元,与广州差距为198.48亿元。

长三角发展快

重庆之后,苏州上半年GDP达到了10684.66亿元,继续位居第六。作为工业大市,苏州今年以来的工业增速十分亮眼。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664.9亿元,同比增长26.5%,两年平均增长12.3%。全市35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31个行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前十大行业中有六个行业产值增速超30%。

成都上半年实现GDP9602.72亿元,位居第7。杭州、武汉、南京分列8到10位。

经济增速方面,考虑到2020年一季度乃至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较大,因此,两年平均增速更有衡量意义。从十强城市的两年平均增速来看,有3个城市达到或超过了7%,分别是杭州、苏州和南京,全部来自长三角发达地区。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近年来,长三角一体化不断深入,长三角各个城市之间的分工和协作增强,包括高铁等硬件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进一步向长三角城市群集聚。与此同时,长三角的高教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大量的人才,在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过程中,长三角的优势十分明显,这些地方的新经济、新兴产业发展十分突出。

其中,杭州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306亿元,占GDP的26.7%,同比增长16.7%;两年平均增长13.6%,高于GDP增速6.6个百分点。相关产业中,机器人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2%,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25.2%和23.4%。

彭澎说,随着我国进入到转型升级新阶段,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科技驱动成为城市发展的关键。长三角地区科创产业发展十分突出,科创板企业较为集中,传统制造业与新经济的结合也比较紧密,整个区域转型升级不断加快。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