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北京城市治理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绿色出行理念已逐步深入人心。10月10日,在北京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开通满两周年之际,新京报联合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举行二环真“骑”妙——二环路慢行系统公益骑行活动。
除了自带自行车骑行之外,作为城市慢行系统中的一环,本次活动中不少参与者使用了美团单车骑行。在共同构建低碳交通体系的背景下,各界正积极助力构建低碳北京、绿色北京。
二环路慢行系统公益骑行活动举行
二环路慢行系统总长约34.4公里,沿线汇聚了多种城市元素,既有鳞次栉比的办公大楼,又有充满老北京味儿的巷子胡同,还有各种新潮网红店。骑行其中,既可强身健体,又可赏游地标、文创旅游打卡点。慢行“生态”让城市更精致、更美丽,一大批“骑友”本身也成为北京绿色出行的亮丽风景线。历经2小时40分的骑行,参与者回到出发点。
在启动仪式上,新京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刘军胜表示,从开通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到二环路慢行系统升级改造,北京市在公共交通网络上的一系列“加法”,就是为了呼应公众骑行的“新趋向”。自行车作为一种零碳交通方式,比汽车出行每人每公里可减少0.17千克二氧化碳,一年可减少1吨碳排量,从个体角度就基本实现“碳中和”目标。
早在2019年底,北京市提出“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交通发展理念,从规划、建设、管理、执法等全方位体现“以车为本”到“以人为本”的转变,让尊重慢行成为社会共识。“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区两级累计完成3218公里自行车道整治,核心区主干路自行车道整治实现全覆盖连续成网的自行车步行系统初步建成。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选择骑行出行。目前《北京市慢行系统规划(2020年-2035年)》已编制完成,向社会公示。《规划》提出,到2035年,慢行系统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公交+慢行”绿色出行模式,北京也将建成步行和自行车友好城市。
共享单车助力慢行系统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把“轨道+慢行”作为城市交通的核心部分。《2021年中国主要城市共享单车/电单车骑行报告》指出,轨道客流和共享单车相互之间的耦合关系比较明显,客流强度越高的城市,共享单车的骑行占比就越高。本次活动中,就有众多参与者使用了美团单车骑行。
卢洪伟是美团单车负责东西城长安街和街道共享单车调运及摆放的运维人员,她的工作就是把车辆码放整齐,擦干净,以便人们骑行。2020年,疫情期间,卢洪伟和团队每天都对单车进行无差别消毒(不分品牌,全部消毒),获得交通运输部颁发的抗疫先进个人称号。
作为共享单车运维的一线员工,卢洪伟告诉新京报记者,骑行共享单车是很好的低碳环保方式。“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多。有了共享单车以后,不仅解决了最后1公里出行的问题,更是让我们找回童年的记忆,感受到回归自然的一种享受,也符合国家的碳中和的政策。”
共享单车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出行最后1公里的问题得到解决。过去5年,北京慢行出行比例从39.3%提升至46.7%。2020年自行车出行比例增长到15.5%,比2015年(9.5%)提升6个百分点。2020年北京市慢行交通比例显著提升,城六区慢行交通出行比例由2019年的42.3%提升至46.7%,增长4.4个百分点,其中自行车出行比例由12.1%增长到15.5%,增长3.4个百分点。
据了解,为构建便捷、有序的共享单车运营秩序,助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美团单车响应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的要求,在北京发起“5-30城市保障速达行动”,以“5分钟内回复、30分钟内到场处置”为服务标准,通过“主动自查、快速响应、迅速到位、及时清运、细化监督”等一系列举措,为共享单车有序化、精细化运维管理提供标准化处置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