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6月首降梦"破灭?美联储多位高管密集放鹰: 现在不考虑降息

美国达拉斯联储主席洛根(Lorie Logan)周五表示,由于近期通胀数据高企,且有迹象显示借贷成本对经济的拖累可能不像之前认为的那么大,“目前考虑降息还为时过早”。

洛根的言论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密切关注,因为她之前曾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管理央行的资产组合。她说,她越来越担心通胀降温的进展可能会停滞不前。

“有鉴于这些风险,我认为现在考虑降息还为时过早。”她在周五的一场活动中表示,“我需要看到更多不确定性得到解决。”

洛根还称,美联储官员“应继续做好准备,在通胀停止下降的情况下做出适当回应”。

在后续的问答环节中,洛根强调称,“目前还没有紧迫感。我们有时间等待,看看即将发布的数据,看看金融状况如何演变。”

在她发表讲话的几个小时前,美国劳工局发布最新数据显示,美国3月新增就业人数大幅超过预期,创下去年5月以来的最大增幅。这表明美国劳动力市场比经济学家们预测的更为强劲。同时,美国3月失业率小幅下降至3.8%。

随着美国近期公布的数据频频显示出通胀升温的迹象,美联储官员们似乎没有了往日的乐观。理事鲍曼周五也表达了对通胀潜在上行风险的担忧。她继续预计,利率将维持在当前水平,价格压力将进一步降温,但她重申,现在“还不是”降低借贷成本的时候。

洛根在讲话中还重申,美联储可能很快会开始放慢缩表步伐。政策制定者在3月份的会议上讨论了潜在的经济放缓。一些美联储观察人士预计,这一过程将在未来几个月开始。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月在议息会议以后曾表示,不久后放慢缩表步伐是适宜之举。放缓缩表将确保平稳过渡,减轻货币市场压力,限制货币市场波动的风险。

越来越鹰

在3月份的会议上,美联储官员将利率维持在5.25% - 5.5%的逾20年高点不变。大多数政策制定者都表示,他们希望看到更多的数据,以确信通胀会持续回到2%的目标。

洛根表示,“需要明确的是,关键的风险不是通胀可能上升(尽管货币政策制定者必须始终警惕这种结果),而是通胀将停滞不前,无法及时按照预测的路径回到2%。”

今年1月和2月,物价上涨速度快于预期,这加剧了一些官员对遏制通胀的进展正在消退的担忧。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近来一再强调,他预计今年第四季只会降息一次。明尼阿波利斯联储主席卡什卡利周四则称,如果通胀停止降温且经济保持强劲,可能没有必要降息。

“如果我们继续看到通胀横盘整理,那么我将质疑我们是否需要降息,”卡什卡利说,他今年不是美联储票委。

与此同时,市场对于“6月首降梦”也越来越不抱希望。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截止发稿,目前市场预计美联储在今年6月的会议上完成首次降息的概率已大幅降至46.1%。

中性利率更高

除了通胀数据,洛根表示,她担心货币政策可能不会像大多数预测所认为的那样拖累经济。这可能意味着所谓的中性利率(既不会减缓也不会刺激经济增长的利率)会更高。

“越来越多的经济和金融证据表明,长期中性利率可能已经上升,”她说。

鲍曼甚至表示,中性利率“很有可能”高于疫情前。

“如果是这样的话,更少的降息将最终使我们的货币政策立场回归中性水平,”她说。

前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则表示,未来几年利率可能不会像美联储官员目前预期的那样下降。

他指出,官员们此前预计的2024年降息三次并非不可能。然而,平均通胀率上升和中性利率上升意味着联邦基金利率可能会高于美联储官员3月份预测的2.6%的长期利率预测中值。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