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财政支持经济力度趋于收敛,结构偏向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新华财经北京4月27日电 (分析师黎轲郭桢朱嘉林于春春)2021年1-3月份,一般公共财政收支赤字1588亿元,而1-2月为财政盈余6072亿元,3月公共财政收支缺口初现。1-3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18605亿元,支出规模17331亿元,政府性基金收支盈余1274亿元。

1-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2%,两年平均增长3.2%,实现恢复性增长,非税收入增长加快。3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48.5%,各主要税种互有涨跌。从收入节奏看,1-3月完成收入进度的28.9%,为近年同期最高值。

1-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703亿元,同比增长6.2%,结构上偏向非基建领域。近期财政支出的下行,体现出今年财政支持经济的力度有收敛,“稳增长”目标相对淡化,工作重点侧重防范和化解风险。从支出节奏看,1-3月已完成全年预算支出进度的23.5%。

一、3月公共财政收支缺口初现

1-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115亿元,同比增长24.2%,增速环比加快5.5个百分点,较2020年同期的下降36.7%上升显著。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02亿元,同比增长27.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30213亿元,同比增长21.7%。全国税收收入48723亿元,同比增长24.8%;非税收入8392亿元,同比增长20.7%。

1-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703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6676亿元,同比下降6.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027亿元,同比增长8.1%。

财政赤字方面,1-3月公共财政收支赤字1588亿元,去年同期赤字14750.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89.2%,而1-2月为财政盈余6072亿元。1-3月全国政府性基金收入为18605亿元,同比增长47.9%;支出规模为17331亿元,同比增长48.8%;政府性基金收支盈余为1274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的收支缺口,主要通过三部分来抵补。一是通过财政赤字来抵补,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公布的财政赤字目标为3.2%以上。二是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和地方财政结转结余资金。三是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资金。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目标赤字率3.2%,而《关于202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预算报告”)公布的对应赤字规模为35700亿元,较去年减少19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27500亿元,中央赤字比重较近年的65%上升至77%;地方财政赤字8200亿元,通过发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弥补。由此,2021年地方一般债与专项债新增限额合计共达44700亿元,较去年减少2600亿元。此外,2021年计划调用“财政口袋”规模16770亿元,较上年减少约1.3万亿元,印证了存量资金规模趋紧的现状。整体来看,“沿预期上限收敛”是今年政策特征。在政府性基金预算方面,预算报告提出2021年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增长1.1%,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84143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增长11.2%。

二、3月公共财政收入增速放缓,非税收入增长较快

1-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4.2%,两年平均增长3.2%,实现恢复性增长,这主要是受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和去年同期收入基数较低影响。从收入节奏看,1-3月完成收入进度28.9%,为近年同期最高值。2021年1-3月公共财政累计收入完成进度较快,主要是由非税收入增长带来,也与全年财政收入预算目标设定得相对谨慎有关。

从单月看,2021年3月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速42.4%,主要是去年同期低基数所致,如剔除基数的影响,仅较2019年年化增长2.6%,不及前两月的3.4%,较去年四季度平均增速5.9%也有所回落。而从环比指标看,今年3月财政收入环比处于近年来次低水平,仅高于受到疫情冲击的2020年。

分结构来看,3月税收收入同比增长48.5%,非税收入同比增长26.0%,分别拉高全国财政收入增幅35.4个点、7.0个点。扣除基数因素后,税收与非税收入两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录得0.3%、11.1%。

税收方面。3月税收收入两年平均增长0.3%,较1-2月下滑2.4个百分点。3月国内增值税、国内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与个人所得税均表现尚可,税收收入微观映射当下经济修复进程良好,其中国内消费税接近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受商品房销售收入增长带动,契税与土地增值税延续前期较高增长趋势。而外贸环节税种中,进口环节税与关税表现强劲,反映同期内需高景气度。

具体来看,3月个人所得税两年平均增长16.3%,较1-2月提升7.5个百分点,拉动当月财政收入增速5.15个百分点,除居民收入增长带动外,个税增长较快还与股权等财产转让收入和股息红利收入增长有关。

3月国内增值税同比增长38.4%,拉高财政收入增幅11.77个百分点。扣除基数因素后,两年年均复合增长为-6.2%,这与2019年同期增值税税率这一不可比因素有关,扣除这一因素后国内增值税较之2019年仍在正增区间内

排除基数因素后,3月土地与地产相关税种中契税与土地增值税取得正增,两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0%、1.7%,两项共同拉高公共财政收入增幅4.52个点,与商品房销售市场景气度较高有关。

外贸环节相关税种中,3月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与关税基本延续前期较高增长趋势,同比增速分别录得26.9%、18.4%,两项共同拉高公共财政收入增幅3.3个点,反映短期进口仍有支撑。而外贸企业出口退税同比增长回落至-10.9%。考虑到海外生产和供应链的恢复,未来预计我国的出口份额将会回落,今年出口增速或逐渐趋于下行。

非税收入方面。3月非税收入3651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6.0%,拉动当月财政收入7个百分点。非税收入高增,主要由与税收恢复性增长相关的专项收入和地方处置资产贡献。一季度非税收入保持较高增长,一是受增值税、消费税恢复性增长带动,随其附征的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收入增长28.1%,带动专项收入增长30.6%,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8个百分点;二是各地加强和规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管理,全国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增长13.8%,拉高全国非税收入增幅5个百分点。

三、3月财政支出进一步下行,重点关注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1-3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703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6676亿元,同比下降6.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027亿元,同比增长8.1%。从单月看,3月公共预算支出同比增速0.2%,在剔除基数效应后,较2019年年化增长-4.7%,明显低于前两月的3.6%,远不及去年四季度平均增速17.1%。从环比指标看,今年3月财政支出的环比也明显低于近年来的对应水平。近期财政支出的下行,体现出今年财政支持经济的力度是有收敛的,“稳增长”相对淡化,而更重要的工作是防范和化解风险。

从结构来看,3月支出分项中增长较快的有债务付息、节能环保、教育与科技。与此相对的是,与基建相关的城乡社区事务、农林水事务与交通运输则排名靠后。前3月公共财政支出增速下滑至6.2%,与开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尚未下达、年内财政纪律较为严肃,以及中长期支出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有关。2021年的提前批专项债额度已于2021年3月18日下达,额度为1.77万亿元。但从地方债发行的规模来看,3月专项债发行未见放量增长,发行进度较前两年有所放缓。

分支出项目看,债务付息较高,基建相关支出大幅回落。3月债务付息支出增速42.2%,较2019年年化增长16.3%,在各项支出中位居前列,较前两月小幅增加。环保支出增速为20.1%,但主要是低基数所引起,在剔除这一扰动因素后,较2019年年化降11.3%,与前两月相比大幅回落。

3月基建类支出累计同比下降16.8%,大幅低于非基建类支出5.6%的增速。具体看,3月主要用于地方基建的城乡社区支出同比下降23.1%,农林水支出同比下降15.7%,主要由中央主导的交通运输支出同比下降8.7%。

从拉动来看,3月基建类与非基建类支出对当月财政支出的拉动效用分别是-4.08、4.24个百分点。具体来看,教育支出同比增长9.85%,该分项拉高同期财政支出增速1.27个百分点,拉动效用为各分项之最;债务付息同比增长42.23%,该分项拉高同期财政支出增速达1.12个百分点,环比大幅扩大0.59个百分点;其他拉动效用较大的分项还有节能环保、科技等,分别拉高财政支出0.37、0.20个百分点。与之相反,3月城乡社区、农林水、交通运输、社保就业等支出同比分别拉低财政增速2.28、1.24、0.56、0.14个百分点。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