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2023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

中国钢铁新闻网中国冶金报

记者郭达清报道

2023年1月8日,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举行“2023年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发布会”,对外发布《2022年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2012-2022年)》、《中国电力部门省际虚拟水流动模式与影响分析》、《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中国碳市场回顾与最优行业纳入顺序展望(2023)》、《我国CCUS运输管网布局规划与展望》、《全球变暖下区域经济影响评估》、《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发展图景》等八份研究报告。该系列报告是由北京理工大学杰出教授魏一鸣领导的研究团队,根据上一年度国际和国内能源经济与气候政策形势的变化,选择特定主题开展针对性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自2011年以来,北京理工大学已连续13年发布报告,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2022年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报告认为:2022年中国能源经济稳步回升;2023年,光伏发电行业可短期优先投资,电网自控设备行业长期潜力较大;传统能源行业需发挥系统调节新价值。

《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2012-2022年)》报告认为:2012以来,各省能源高质量发展在小幅波动中稳步向高水平迈进,省际差异逐渐缩小。2022年,山西、内蒙古在能源稳价保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四川应急、调峰等系统调节能力严重不足。

《中国电力部门省际虚拟水流动模式与影响分析》报告认为:电力部门的虚拟水转移加剧了地区水资源压力,水资源短缺易导致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降低,未来应加快构建电力资源和水资源协同发展新格局。

《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报告认为: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中枢回落,市场供需偏紧,俄乌局势持续扰动,短期不确定性较大。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82-92美元/桶和77-87美元/桶范围。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最优行业纳入顺序展望(2023)》报告指出:2022年中国碳市场的碳价水平较2021年提升了约60%,下一阶段中国全国碳市场应该优先纳入水泥、炼钢、玻璃等行业以最大化降低减排成本。

《我国CCUS运输管网布局规划与展望》报告认为:面向碳中和的CCUS产业集群发展将依赖具有低成本优势的CO2专用运输管网及其配套基础设施。依托煤电碳源,到2050年,CCUS的CO2运输需求峰值预计约6.54~15.36亿吨CO2,所需的管道总里程超过1.7万公里。但目前,我国CO2管道运输仍在起步阶段,亟需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

《全球变暖下区域经济影响评估》报告指出:气候变暖将造成全球经济损失大幅增加,加剧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等性,需建立公平合理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推进因地制宜的气候适应方案。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发展图景》报告认为:我国巨大的人口规模这一基本国情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普遍服务将再上新台阶,光伏发电将进一步拓宽农村居民获得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新能源开发与节能增效协同推进,助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原所长戴彦德研究员、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主任黄晶研究员、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原副司长、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丁志敏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田成川研究员、中国海油集团能源经济研究院院长王震教授、儿童投资基金会中国区副首席代表刘强研究员、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数字化部副主任樊涛研究员分别对报告及相关能源与气候变化问题做了评论。魏一鸣教授主持了会议,廖华教授介绍了能源经济预测与展望研究报告的总体情况,并对2023年我国能源经济形势和关键问题进行了展望和阐述。

2022年中国能源经济稳步回升,新能源与能源集成行业势头将盛

《2022年中国能源经济指数研究》报告执笔人唐葆君教授认为,2022年后新冠疫情时期,中国能源经济稳步回升,与宏观经济呈相似循环周期,但波动幅度较小,是抵御冲击的“缓冲带”。 2023年宏观经济和能源经济走势向好,预测可回归2019年水平。短期内,光伏发电行业和风力发电行业具有高行业质量、高股票指数等综合优势,可作为优先投资对象。长期而言,电网自控设备行业指数平稳提升,具有投资潜力。2023年能源供给需求预计反弹,火力和水力发电等传统能源行业仍是保供主力,需激发系统调节新价值。能源行业整体需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抓住宏观经济复苏机会,快速升级,反哺国家经济振兴。

2022年广东、江苏、北京为能源高质量发展标杆,山西与内蒙古在稳价保供方面作用关键

《省级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2012-2022年)》报告执笔人唐葆君教授认为,2012年以来,全国能源高质量发展在小幅波动中稳步向高水平迈进,2019年综合表现最优,2022年止住疫情回落趋势,进入平稳状态。省际间高质量发展差距逐步缩小,但仍有小部分省份能源高质量发展远超平均水平。2022年,山西、内蒙古通过增储上产、提升能源外送能力,在全国煤炭稳价保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四川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产量和占比结构,但应急、调峰等系统调节能力严重不足。此外,安徽、云南主要依靠电气化水平发展促进了能源消费侧的节能降碳;广东、云南通过扩大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改善能源结构,提升了绿色低碳水平;江苏研发投入和专利产出表现突出,北京技术市场成交总额位居领先,有能源技术创新优势。

提升电力系统气候韧性,积极推进能源资源、水资源协同发展

《中国电力部门省际虚拟水流动模式与影响分析》报告执笔人曲申教授认为,气候变化对我国的水资源的供应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进而威胁到我国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我国电力系统水资源使用规模庞大,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冷却技术效率与能源转换效率升级的需求迫切,废水排放量大与再生水利用率低的冲突加剧。统筹考虑能源、水资源和碳排放之间的协同关系,是保障能源安全、提升电力系统气候韧性的关键。今后电力行业要在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加大推广高效冷却、节水工艺和技术以及加强污水资源化水平、再生水利用水平等方面付诸行动。

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中枢回落,短期不确定性较大

《2023年国际原油价格分析与趋势预测》报告执笔人赵鲁涛教授认为,2023年全球经济复苏分化加剧,新兴经济体需求增长彰显韧性,经济衰退的悲观预期更多反映在欧美等发达经济体的原油需求上;OPEC+维持减产计划,美国原油增产能力有限,俄油出口受约束,原油市场供给相对克制;美元指数回落,净多头反弹,俄乌冲突主导的地缘风险溢价将放大油价震荡区间,增加原油市场的波动风险。综上所述,2023年国际原油市场供需偏紧,地缘因素持续扰动,短期不确定性较大。预计Brent、WTI原油均价将在82-92美元/桶和77-87美元/桶范围。

进一步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更好发挥碳市场降低减排成本的功能

《中国碳市场回顾与最优行业纳入顺序展望(2023)》报告执笔人王科教授指出,2022年中国碳市场迈入第二个履约周期,从试点到全国,中国碳市场发展稳中有进。试点碳市场发展情况相对平稳,交易情况相较于2021年波动不大。全国碳市场稳健运行,碳价水平较2021年提升了约60%。国内企业对碳市场响应较为积极,全社会关注内容紧跟碳市场建设形势。报告建议未来全国碳市场在同时考虑行业减排成本节约潜力和参与碳市场成熟度的基础上,扩大覆盖范围时的行业纳入顺序为:水泥、炼钢、玻璃、纸浆、化学原料、氮肥、铝冶炼等。

加快CCUS管网规划布局,推动CCUS产业集群建设

《我国CCUS运输管网布局规划与展望》报告执笔人魏一鸣教授认为,CCUS技术已呈现出产业化集群化发展新趋势,CO2管道运输是未来CCUS规模化发展的主要输送方式。实现全国碳中和,CCUS技术将发挥必不可少的作用,其CO2运输需求峰值预计将达到6.54~15.36亿吨CO2,亟需发展共享的管网设施。基于大型煤电碳排放源集群,全国至少需建设总里程达1.7万公里以上的CO2运输管道,松辽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是重点部署区域。基于此,我们建议未来要加强CCUS管网顶层设计、制定CO2运输管道相关法律法规或行业指南、探索运输管理模式及定价机制、出台管道建设运营激励政策、加快集群基础设施建设等。

增强经济系统气候韧性,促进地区均衡合作发展

《全球变暖下区域经济影响评估》报告执笔人袁潇晨副教授认为,气候变化将显著影响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国家间与国家内部的贫富不均,而全球合作减排将有助于保障低收入地区的发展权益。面对全球变暖的共同挑战,国际社会需努力实现2℃温控目标,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气候治理体系。通过资金援助、技术支持等手段帮助落后地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实现地区间的均衡发展。因地而异的气候风险需要因地制宜的应对措施,各地应提升经济韧性,有效降低气候变化的潜在损害。

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指明了我国能源发展的着力点

《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能源发展图景》报告执笔人廖华教授认为,中国式现代化战略指明了我国能源发展的着力点。党的领导是我国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我国巨大的人口规模这一基本国情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能源供应必须以国内生产为主,能源基础设施必须安全稳定运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求推动能源普遍服务再上新台阶,依托新型能源系统的发展不断拓宽农村居民获得经营性和财产性收入的渠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要求能源开发与节能增效协同推进,供应端持续提升能源技术和装备能力,消费端持续营造厉行节约、杜绝浪费的文明用能行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持续推进能源系统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决不能重复“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遵循互利共赢原则推动国际能源合作,既实现各国共同发展,也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增进世界和平团结。

最新相关

安钢股份桥梁钢中标武汉重点市政工程

本报讯 近日,从武汉传来好消息,安钢股份生产的桥梁钢成功中标武汉市某重点市政工程。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安钢股份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向特钢要效益"的力度,全力推进特钢转型。销售团队主动出击,...

山钢管线钢出海"圈粉"

山钢管线钢出海"圈粉"

7月24日,山钢日照公司X70M高端管线钢正在码头装船发往沙特(如图)。近日,山钢日照公司凭借优异的产品质量和客户服务能力,成功斩获沙特市场5.5万吨X70M高端管线钢热轧卷批量订单。面对沙特天然...

柳钢家电用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6%

柳钢家电用钢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116%

在国家持续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背景下,今年上半年,柳钢家电用钢销售量同比增长116%。今年初以来,柳钢销售中心抢抓政策机遇,优化销售模式与市场策略,持续拓展新客户与新区域。尤其是在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8月15日也是第3个全国生态日。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当代愚公李双良带队搬走了太钢1000万立方米的废钢渣,治理后的太钢渣山公园亭台楼阁、小桥...

让长江岸线美起来

从2019年起,南钢集团对沿长江岸线约3公里、70万平方米的江滩进行覆绿,种植垂柳、香樟、水杉等大型乔木15000多棵,并新建微马跑道、音乐看台及栈桥等,全力打造湿地公园景观。经过持续治理,现在...

5.6万吨"新钢造"助力昌九高铁试跑

7月29日,G55501次试验列车从南昌东站驶出,这标志着昌九高铁南昌东至何家线路所段进入试运行阶段。据了解,昌九高铁是江西省境内一条连接南昌市与九江市的高速铁路。这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将进一...

湛江钢铁又一条"海上钢铁丝路"开通

湛江钢铁又一条"海上钢铁丝路"开通

8月3日,宝钢股份湛江钢铁成品码头汽笛长鸣,"顶鹤"轮满载产成品破浪启航,驶向泰国林查班港(如图)。这标志着湛江钢铁首条直通东盟核心市场的泰国国际班轮航线正式开通,也是继越南海防航线成功运...

与国铁互通!敬业铁路专用线开通

8月17日,敬业铁路专用线GT31108次国铁车辆(如图)开行,标志着敬业铁路专用线成功实现与国铁业务互通。据悉,敬业铁路专用线全长23公里,全线采用污染物零排放的电气化铁路,共设3个站点,起点接轨...

山钢万吨桥梁钢撑起济南高架"长龙"

8月25日,山东省济南市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工程春晖路路段高架桥主体结构已初具规模,一条高架"长龙"跃然眼前(如图)。山钢集团为该工程定向供应的2万吨优质厚板桥梁钢订单,目前已完成逾7000吨的...

这间体验馆,教你安全避坑不踩雷!

这间体验馆,教你安全避坑不踩雷!

8月19日,柳钢集团焦化厂职工正在该厂日前开馆的VR(虚拟现实技术)智能体验馆进行安全施工体验(如图)。该体验馆采用先进成熟的智能VR和3D技术,将VR设备与行业安全标准相结合,综合考虑现场施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