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中冶武勘参建的大冶市一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开工

本报讯3月26日,由中冶武勘参建的湖北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开工。

大冶市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总投资预计52亿元,涵盖光伏发电、绿电制氢、岩穴及地下分布式储氢、管道输氢、氢能应用、氢能产业园和数字化管理平台等7大板块。在该项目中,中冶武勘将联合中科院武汉岩土所等单位,为氢能规模化、安全储存提供技术保障,有效推动岩洞储氢在大冶市的创新示范应用,加快氢能一体化项目落地实施,并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探索推广大规模地质体储氢技术,为实现氢能规模化、安全化储备提供重要保障。

作为该项目的主要研发和技术集成单位,中冶武勘将通过在大冶市废弃矿洞中进行岩穴规模化储氢建设、在综合能源站中进行地下分布式储氢建设,开展深地储氢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进一步推动深地储氢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打通氢能全产业链应用的“储氢”技术短板。中冶武勘将运用新能源领域规划设计建造全产业链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工程建设及技术集成优势,积极参与氢能一体化项目及氢能智慧产业园的建设,有效推动岩洞储氢和地下分布式储氢在大冶市的创新示范应用,打造湖北氢能“全环节应用、一体化运行”品牌,助力大冶市实现清洁能源创新应用、城市能源结构转型升级,为国家氢能产业化发展提供“大冶样板”“大冶标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深部地下储能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的重要途径。该项目的开工,既是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助力“双碳”战略的有力实践,又是加快推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打造首个国内矿场“全环节应用、一体化运行”氢能产业链的关键一环。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黄石地区首个氢能产业园,并构建起千亿元级新型氢能产业及氢能矿用机械产业链,对推动大冶市加快从传统产业向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牛博胡飞)

《中国冶金报》(2023年04月18日05版五版)

最新相关

制氢、储氢,全球"拾慧"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李希雯 刘宜宸近日,乌拉圭公布首个绿氢工厂项目计划,该工厂将耗资3800万美元,位于乌拉圭西南部里奥内格罗省首府弗雷本托斯市,预计于2026年开始运营。该项目建设内容...

如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朱晓波10月16日,2024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以经济手段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从市场机制、资金机制等...

天津分布式电源"四可"功能要求出台

本报讯 为适应天津市北部地区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需要,支撑打造高承载新型配电网,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日前,天津市蓟州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天津蓟州公司联合印发《关于进一...

有成效、有挑战、有方向

本报记者 贾林海"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遵循了科学规律,创新了工作模式,积累了好的经验。"日前,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