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中冶武勘助力申报的一国家级氢能创新应用工程获批

本报讯2月18日,从湖北大冶市发展和改革局传来喜讯:由中冶武勘作为主要技术支撑单位、助力申报的大冶市矿区绿电绿氢制储加用一体化氢能矿场综合建设项目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项目批复,获批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达1.2亿元。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预计34.37亿元,是目前湖北省唯一一个入选的国家发展改革委清洁低碳氢能创新应用工程重点领域方向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也是全国首个岩洞储氢技术科研攻关项目,并还是大冶历年来投资体量最大、争资额度最高、产业链条最全的绿色新能源项目。该项目涵盖光伏发电、绿电制氢、岩洞及地下分布式储氢、管道输氢、氢能应用、数字化管理平台等板块,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制氢、储氢、加氢、用氢的氢能源全产业链生态,打造黄石地区首个氢能产业基地,构建千亿元级新型氢能产业及氢能矿用机械产业链,对推动大冶加快从传统产业向新能源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冶武勘完成了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并负责项目岩洞及地下分布式储氢这一核心板块的具体实施工作。1月21日,中冶武勘围绕储氢领域技术攻关打造的湖北大冶深地储氢科研中试基地项目开工,致力于打造以储氢技术为核心,覆盖制氢、储存、运输至应用的氢能全产业链示范基地。

下一步,中冶武勘将坚持以绿色引领、智慧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传统优势,持续推动深地储能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支撑引领大规模储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谢亮胡飞)

《中国冶金报》(2024年02月27日05版五版)

最新相关

制氢、储氢,全球"拾慧"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李希雯 刘宜宸近日,乌拉圭公布首个绿氢工厂项目计划,该工厂将耗资3800万美元,位于乌拉圭西南部里奥内格罗省首府弗雷本托斯市,预计于2026年开始运营。该项目建设内容...

如何促进绿色低碳转型?

本报记者 朱晓波10月16日,2024绿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自然资源保护协会和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以经济手段促进绿色低碳转型",从市场机制、资金机制等...

天津分布式电源"四可"功能要求出台

本报讯 为适应天津市北部地区分布式新能源快速发展需要,支撑打造高承载新型配电网,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日前,天津市蓟州区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局、国网天津蓟州公司联合印发《关于进一...

有成效、有挑战、有方向

本报记者 贾林海"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是'以高水平保护支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案例,遵循了科学规律,创新了工作模式,积累了好的经验。"日前,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节能环保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