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战"疫"保产不松懈 巾帼聚力勇担当 --中冶宝钢行车女工争当疫情防控、保障生产巾帼先锋的故事

本报通讯员宝融

在宝山基地的厂房里,有这样一个行车女工团队,她们在10米高的行车操作室中,驾驭着行车“呼啸而过”,把一块块成品精准放至指定位置,她们就是中冶宝钢的行车女工。

作为宝钢股份最大的行车“管用养修”一体化总承包单位,中冶宝钢承接了厂区500多台行车的“管用养修”一体化业务,形成了中冶宝钢特色品牌业务。

3月1日,上海市陆续发生本土新冠肺炎病例,且呈现多点散发态势,异常严峻的形势给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安全生产带来巨大压力。对此,中冶宝钢行车女工团队不到24小时集结完毕,500多名行车女工进入现场,勇担重任、尽锐出战。她们看似娇小柔弱,却挑起千斤重担,在危难时刻与宝钢股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她们吃住在厂区,一张行军床、一个帐篷,互相鼓励着,困难一起克服,难题一同解决,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复产保产任务,为保障宝钢股份生产平稳顺行贡献力量,擦亮了中冶宝钢冶金运营服务“国家队”的“金字招牌”。

最美一线“女战士”

封控期间,宝钢股份一炼钢区域日浇钢达68炉,二炼钢区域日浇钢达74炉,每个区域出库量日均16000吨,行车作业率保持在95%以上,一直保持较高产能。人手短缺是最大的难题,压力没有让女工们感到疲惫,反而使她们更加团结一心。休息一会儿,她们又回到熟悉的操作室“飞”在厂房上方。

曾小英是连铸跨180吨行车操作的核心骨干。得知即将封控生产的消息,她主动请缨,毅然加入防疫保产专班,从3月底开始连续驻厂72天。她积极乐观,带头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她坚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跨不过的坎。

在防疫工作上,她坚持做好消毒工作,带头在晚上休息时佩戴口罩,积极做好公共区域的环境卫生清理工作,特别是对卫生间区域,她格外用心。在取餐、打水时,她坚持与他人保持2米以上的安全距离,把自己的防疫小手段、小窍门与同事们分享,促使班组、作业区形成了良好的疫情防控氛围。用她的话说:“只要大家保持良好的习惯,守住自己的小阵地,就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

面对工作负荷增加,曾小英常常用爽朗的笑声感染大家,鼓励身边的同事要乐观地面对一切。她还将口罩改造成眼罩,工作之余带领姐妹们跳健身操,让大家保持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为了让班组成员能够得到短暂的调整和休息,她主动换岗,为生产安全顺行做出自己的贡献。

疫情下冶金运营服务“娘子军”

宝山基地热轧区域有中冶宝钢行车女工50多人,占驻厂操作工的一半以上,她们至今仍坚守在这片抗疫保产的战场上。

行车工的工作看似很轻闲,实际上可是个累活儿。行车女工们每天要在行车上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精神始终高度集中。

1580产线的行车女工王利敏,人称“女汉子”。4月中旬,产线复产,她一个人承担起2台行车的作业任务,确保生产稳定运行。王利敏始终把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学习安全知识,牢记起重安全“十不吊”,熟记岗位规程。每次接班,她都会认真对每个部位进行点检,在每次启动行车前,她反复对限位器、钢丝绳、吊钩、制动器等进行仔细检查,及时掌握设备状态,积极反馈设备信息,排查设备隐患,确保操作行车安全运行。

由于疫情外发条件的限制,精整库区阶段性高库存,中冶宝钢紧急组织调整人员,编排轮班机制,组成了一支16人的行车女工团队。她们临危受命,在最繁忙的50跨行车上,吃饭得轮流,上厕所要小跑……正是由于她们的辛勤付出、高效配合,才完成降库保产任务,使得整条产线快速、高效地运转。

我有责任我先上

宝山基地冷轧厂有行车152台、库位岗位49个,生产操作岗位有695人,点检有37人。自组建复产专班以来,为保障该冷轧厂产能指标顺利完成,中冶宝钢女工胡有维挥泪告别家中仅10岁的女儿,奔赴生产一线。

胡有维是一名库位工,在作业区检查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她主动请缨,加入一线检查队伍。面对工作内容繁杂,胡有维每天都会提前半个小时到岗,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每天她都要统计报送队员的体温数据,了解队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发挥好纽带的作用。

封控期间,胡有维支起简易帐篷,这就是她临时的小家。她通过工作群宣传防疫知识,加强每个人对病毒的了解,督促大家保持“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置、少聚集”的良好卫生习惯。她是大家的“知心大姐”,每天下班后帮助姐妹们提水洗澡、洗衣服,她经常和同事唠家常,脸上始终挂着的微笑,让大家忘却了疲劳。

在家中,胡有维是母亲、是妻子、是女儿,但当疫情来临之时,她舍小家、为大家,越是艰险越向前。

8月份,热浪仍袭人。此刻,中冶宝钢的行车女工们依然在高温中默默坚守岗位,奋斗在抗疫保产一线,用她们的敬业奉献描绘了一幅新时代冶金运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画卷,为夺取疫情防控和保障生产双胜利贡献巾帼力量。

(图片均由中冶宝钢提供)

《中国冶金报》(2022年08月09日04版四版)

最新相关

莆田冷轧首卷高端镀锌汽车钢外板下线

近日,鞍钢冷轧钢板(莆田)有限公司(下称莆田冷轧)第一卷镀锌汽车钢外板成功下线。此次高端汽车外板一次性生产成功,标志着该公司攻克了技术难度更高、要求更为严苛的汽车外板制造壁垒,实现了从...

太钢成功开发750兆帕级超高强硅钢

近日,中国宝武太钢成功开发出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兼具的0.65毫米厚750兆帕级超高强无取向硅钢(牌号: 65TWYS750),批量供应于国内某知名发电机制造企业,并成功应用于变速抽水蓄能领域,标志着太钢在...

攀钢大规格冷作模具圆钢制备获突破

中国冶金报社记者 孟祥林 通讯员 尹仕伟 薛彦华 报道日前,鞍钢集团攀钢成功研制出直径500毫米以上大规格冷作模具钢锻造圆钢产品,填补了攀钢在该领域的空白,显著提升了攀钢高端工模具钢的制造...

柳钢成功开发并量产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

日前,柳钢集团成功开发镀锌双相钢、高强IF钢两大品类下不同牌号的4款高端汽车用钢新品种,标志着柳钢在高附加值产品的科技创新、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新突破。为切实推动产品结构优化、高端转型,...

钢铁行业将迈入数字护照时代?

本报记者 樊三彩没有数字产品护照(Digital Product Passport,DPP)?不好意思,欧盟市场将向你"关上大门"。对产品出口欧盟的钢铁企业而言,2026年起,DPP将成为碳关税外,企业必须面对的数字化壁垒...

罗元东: 以数智化技术重构特钢产业基因

本报记者 李江梅"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绝非简单的技术升级,而是钢铁行业的基因再造。"8月7日,在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钢铁大会"数智驱动"论坛上,中信泰富特钢集团总裁罗元东分享了数字化、智能化技术...

攀钢选钛新装备高效富集TiO2取得突破

本报讯(记者孟祥林 通讯员黄延)近日,鞍钢集团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中南大学研发出国内首台吨级、适用于钒钛磁铁矿浮选原矿深度预富集的特色装备--重选柱。依托该设备,该团队在橄榄辉长...

张宣科技特种材料首次打入非洲市场

日前,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销售人员在对广东中山重要客户进行定期回访时了解到,张宣科技生产的H13模具材料经客户深加工后,成功出口埃及市场,将用于埃及城市照明工程关键部件制造。这是张宣科技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