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搜索

国产首套LNG船对船加注系统完成首船加注

近日,中国船舶集团七一六所所属连云港杰瑞自动化有限公司和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采油服务分公司联合研发的国产首套液化天然气(LNG)船对船加注系统在深圳盐田港完成首船加注。这是七一六所继国产首台(套)LNG船岸智能装卸系统成功示范应用之后,在船海转运领域的又一重要突破,进一步提升了七一六...

【突破“卡脖子”技术你最牛】从“跟随”到“超越”——中冶赛迪这样引领热轧技术质变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通讯员 周珣 报道截至2022年12月底,由中冶赛迪承担设计和设备成套建设的宝钢德盛1780热轧产线精轧单次换辊时间再次刷新纪录,单次换辊时间缩短至7分31秒,创造了国内热轧产线精轧自动换辊的单次最快纪录。目前业内精轧换辊时间普遍为15分钟左右。在这样一条产线上,换辊时间每...

海光信息:海光三号目前已经实现销售,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海光信息: 海光三号目前已经实现销售,能够满足市场需求] 海光三号目前已经实现销售,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也将是公司2023年销售的主力产品。各项研发项目均顺利推进,下一代产品性能将进一步大幅提升。据了解,目前我国服务器市场中芯片的国产化比例不到20%,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随着产业发展持续深化,国产...

开门红|三维天地全新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V14正式发布

近日,三维天地(股票代码: 301159.SZ)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V14(以下简称: 平台)正式发布,实现自主产品创新“开门红”。该版本是在三维天地SW-LIMS前一版本基础上,深度融合BI、低代码开发平台,借助OCR、机器学习等新技术,在原有产品基础上进行的智能化升级。本次升级以‘快速交付,智...

轧钢业如何自主研发工业软件?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樊三彩 报道工业软件研发在钢铁工业智能制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截至目前,中国已在遵守技术进出口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我国加入或签订的国际条约、协议的前提下,从国外引进许多工业软件。为了解我国钢铁工业如何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工业软件的...

【非凡十年·企业篇】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创新发展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东北大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服务行业创新驱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奋力建设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RAL)这一我国轧制技术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实验室面向钢铁材料发展进程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结合钢铁流程工业特点,更加注重多学科交叉、全...

【非凡十年•企业篇】中冶赛迪:为铸就科技强国的钢铁脊梁做更大贡献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陶海银 报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钢铁工业在加速迈向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发展之路上展现出澎湃的动力。中冶赛迪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沈彬:目前是蓄势待发的战略机遇期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中国冶金报》联合报道组: 熊余平、刘加军、苏亚红、周松华、黄超,刘加军执笔 报道"2000年、2008年、2015年,加上这一次,2000年以来中国钢铁已经过4轮调整。每一轮调整后,活下来的钢企大多数实力都变得更强了,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因此,要将目前的低迷形势当...

“智慧安钢”驶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魏庆军 通讯员 陈曦 王丽企业云平台建成投运、"5G+焦炉车辆联控系统"成功投运、堆焊机器人上线……伴随着一系列信息化、智能化项目落地,"智慧安钢"已经稳坐安钢人热搜榜单的头一位。7月12日,河南省工信厅发布2022年河南省智能车间拟确定名单,安钢"炼轧一体化智能工厂"获评为"河南省智能工厂...

数字经济是风机行业的必由之路 ——论风机行业发展

(写在中国风机互联网产业平台成立三周年之际)问题的提出我国的风机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从1949年建国以后发展起来的,在建国前几乎不能生产通风机,更不用说鼓风机、压缩机了。风机行业的发展史是一部最能体现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我国70多年的发展,风机行业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现阶段风机行...

国家战略动脉上的钢铁力量

7月1日,白鹤滩至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白江工程)竣工投产,这条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战略大动脉,肩负着白鹤滩水电站"绿电"大规模外送,促进四川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有效缓解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供需矛盾的重任。听到消息的河钢销售业务经理陈智轩和他的团队,刚刚完成南阳-荆...

太钢:牢记嘱托再出发 接续奋斗谱新篇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通讯员 申文丽 许青 报道2017年6月22日、2020年5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分别来到中国宝武太钢集团钢科碳材料公司和不锈钢精密带钢公司考察调研。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激励着太钢人不断开拓进取、奋楫争先,在新时代书写新篇章。"我...

【突破“卡脖子”技术你最牛】国产高端油套管从这里起飞——宝钢股份自主研发超级13Cr油套管纪实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通讯员 严嵘 报道从被"卡脖子"到突破"卡脖子",再到实现国产化;从无法生产到实现全流程一贯制生产,再到根据不同井况为用户量身定制性价比最优产品、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从最初的单一产品到形成系列产品,再到形成拥有8个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牌号的"大家族";从诞生时就嵌...

精心打造中国高铁、地铁“名牌跑鞋”——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宝武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协调员沈飞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章利军 通讯员 许然 报道图为沈飞正在调试机床参数。(骆杨 摄)第一季度,中国宝武马钢自主研发制造的时速350公里高铁车轮获得中车主机厂订单,即将在"复兴号"动车组上实现整车装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80公里B型地铁车辆用弹性车轮首次在安徽省合肥地铁装车试用,填...

【突破“卡脖子”技术你最牛】天管页岩气套管破“深层”之困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何惠平 王起津 实习记者 贾林海 报道实习记者 朱亚明 摄影1988年12月18日,被列为国家"八五"重点工程的天津无缝钢管项目在渤海之滨打下了第一根桩。1992年12月4日,代表20世纪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的MPM限动芯棒连轧管机组热负荷试车一次成功,掀开了我国无缝钢管行业崭新...

【委员提案】赵继委员:充分发挥基础优势 支持辽宁产业基础能力提升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两会报道组记者 朱晓波 报道产业基础是为制造业发展提供支撑作用,反映各类产业发展需求的基本要素,具有动态变化特征,是一个国家工业产业发展的根基,代表着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辽宁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产业门类齐全,冶金、石化、装备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拥有较完...

【冬奥绿电里的钢铁贡献】宝钢股份用“芯”助力绿色冬奥

今天,北京冬奥会正式拉开帷幕,当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河北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也将开始为这场世界盛会提供绿色电能。在这个蓄能电站的建设中,宝钢硅钢BeCOREs®用"芯"助力,为丰宁电站抽蓄一期工程提供了全部6台发电机组的关键核心材料--无取向高牌号硅钢。据悉,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是当今世界总...

社论 | 钢铁骄“奥”向未来

今天,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盛大开幕。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次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是对"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奥林匹克新格言的成功实践。这个时刻,冬奥梦、奥运梦与中国梦奔腾交汇,无处不在的是钢铁的力量,我们为之热"雪"沸腾。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

现代制铁LNG储罐用9Ni钢厚板通过KOGAS认证

图为现代制铁生产操控中心。(现代制铁 供图)本报讯 2021年12月31日,现代制铁生产的LNG(液化天然气)储罐用超低温钢材9Ni钢厚板通过了KOGAS(韩国天然气公社)的质量检验认证。该9Ni钢厚板的厚度为6毫米~45毫米,最大宽度为4.5米,是目前全球最宽。此次认证的通过,进一步增强了现代制铁在韩国的市场竞争力...

中冶赛迪:以科技创新为钢铁工业“十四五”发展助力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记者 陶海银 报道2021年,在"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指引下,中冶赛迪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贯彻新发展理念,把创新作为引领行业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与广大客户携手共赢,创造了丰硕的业绩,得到了行业的肯定。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题,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