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铁行业受困于铁矿石问题久矣。 伴随着近期钢材价格的持续走强,作为上游原材料的铁矿石再度炙手可热、热度异常。自10月下旬开启价格走高后,截至11月8日,国内铁矿石主力期货合约报收935元/吨,创2021年8月初以来收盘价新高。 在一名不愿意透漏名字的业内人士看来,主要原因是“宏观刺激”,他表示,今年10月份1万亿特别国债和提前批专用债下发之后,长材与板材的投机需求增长,尤其是长材。即使下游终端拿货谨慎,还是拉高了钢价。这使得今年上半年亏损的钢企,现在有的不亏了、有的亏的少了,所以高炉减产很少,叠加铁矿石库存处于低位,但钢铁企业需要在春节前补库,铁矿石期货价格就高了。 伴随价格异动,监管相继出手。11月6日晚,大连商品交易所接连发布两则通知,调整了铁矿石期货相关合约的交易限额与手续费标准,将铁矿石期货I2401、I2402、I2403、I2404、I2405合约日内交易手续费费率由此前的成交金额万分之一调整为万分之二;非期货公司会员或者客户单日开仓量不得超过1000手的合约品种在10月下旬的I2401和I2405两类基础上进而增加了I2402、I2403和I2404。 与此同时,高层针对铁矿石连续发声、“趁热打铁”。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斌在第六届进博会期间举办的“矿产资源供应链可持续生态开发者大会”上表示,铁矿石已达到“不合理”的水平,这对中国的钢铁厂造成了不利影响。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来“完善”原材料的定价体系。 据介绍,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钢铁企业利润进一步收窄,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会员企业利润下降34.1%,利润率只有1.33%,企业亏损面达到近40%。 郭斌表示,目前来看,产业链利润加速向上游集中,中下游企业处于盈亏边缘。产业链价值分配不合理、不均衡,不符合上下游企业的共同利益,也不利于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在此次活动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维表示,,“铁矿石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越来越脆弱。” 他强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公平、更加符合多方利益,可实现矿产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好机制,是此次会议的议题之一。“我国是矿产资源生产大国、消费大国和贸易大国,既是稀土、镓等矿产资源的世界主要供应国,又是铁矿石、铜矿等矿产资源的世界主要进口国。”姜维说道,“但我们看到,当前铁矿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基础日益脆弱,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基于公平的、兼顾各方利益的、可持续的市场机制,这是供需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 数据显示,从1993年到2022年的这30年,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154亿吨,其中2022年进口11.07亿吨,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71%,是1993年的32.5倍。“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钢铁的快速发展支撑了世界铁矿产业的繁荣,同样,世界铁矿资源的繁荣也支撑了中国钢铁蓬勃发展。”姜维指出。 与此同时,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位高级官员在此次活动上警告称,铁矿石价格高企可能阻碍脱碳等领域的关键投资。世界钢铁行业需要在未来几十年投入大量资金,以摆脱对燃煤高炉的依赖。 自1985年9月宝钢一号高炉投产以来,由于使用了来自巴西的矿砂,中国就不由自主地卷入了铁矿石国际定价权的漩涡之中。由于没有国际定价权,即使到了今天,中国钢铁产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总和,已经成长为国际上最大的铁矿石买家,仍受制于国际上的四大矿山,每年都要多拿出千亿级别人民币的冤枉钱来买铁矿石。 38年来,中国钢铁行业苦四大矿山久矣!苦铁矿石国际定价权久矣!38年来,伴随着“中国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的现象,铁矿石的国际定价权争夺战可谓是跌宕起伏。中国钢铁行业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经历了全行业巨亏,经历了大规模裁员,经历了痛苦的供给侧改革,出海收购多次受阻,受尽海外矿业巨头的窝囊气,但仍在不屈不挠地为争夺铁矿石的国际话语权而努力着。 很多人认为,铁矿石仅仅是一种黑的发亮的石头。其实不尽然,自从宝钢一号高炉点火以来,中国钢铁行业与西方矿业巨头之间对国际铁矿石定价权的争夺就从未停止过。中国进口的每一颗铁矿石都浸透着四大矿山的算计与阴谋,每一粒都记载着中国钢铁行业崛起之路上经历的那些坎坷与磨难,诉说着中国钢铁人走过的这38年峥嵘岁月。 为了改善我国在铁矿石领域的资源现状,钢铁行业自身乃至国家层面都在寻求解决方案。 2022年初,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提出了“基石计划”的构想,并上报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同年7月25日,中国矿产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官宣成立……。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提高行业话语权依然任重道远。他表示,从供给情况来看,我国铁矿短时间还会维持依赖进口为主,国内补不上十亿吨钢铁生产需求。但随着加大对内外矿供应渠道的拓展,以及长远布局铁矿、废钢供需格局,会加大话语权和定价能力,只是这一过程仍会比较漫长。 打铁还需自身硬!打造中国在全球钢铁产业链的“钢筋铁骨”,道阻且长!
资讯监督:刘奕17739761747
资讯投诉:李瑞15981879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