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机器人赛道风起,我国企业如何发力?

本报记者樊三彩

机器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工具,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8月举办的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22年)》(下称《报告》)显示,中国机器人市场持续蓬勃发展,成为后疫情时代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预计2022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74亿美元,5年(2017年—2022年)年均增长率达到22%。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今年有望达到87亿美元,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5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22亿美元。

面对如此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我国机器人企业应如何顺势而为?面临哪些成长压力?这些都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2年市场规模有望达513亿美元

2021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强劲反弹,安装量创下历史新高,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持续高速发展、创新活跃,有力促进全球经济的回暖。报告预测,202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13亿美元,2017年—2022年的年均增长率达到14%。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95亿美元,服务机器人达到217亿美元,特种机器人超过100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650亿美元。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呈现蓬勃发展之势。

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创下历史新高。IFR(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强劲反弹,市场规模为175亿美元,超过2018年达到的历史最高值165亿美元;安装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48.7万台,同比增长27%。预计2022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195亿美元。随着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以及工业机器人的进一步普及,2024年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230亿美元。工业机器人市场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疫情的催化作用。山钢股份自动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疫情导致社区封闭的时段,生产岗位操作人员紧张,机器人应用的需求持续加大,对机器人在企业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与越来越多的企业跨界进入机器人领域、成为机器人行业新势力相关,尤其是很多领军企业加快国际化、平台化布局,加速了机器人产业的创新发展。如2022年5月,高通(全球半导体领军企业)推出新一代5G和AI机器人解决方案,通过融合高通AI引擎和5G功能,增强了配送机器人的自主性,并在工业环境中实现多个自主移动机器人之间的无缝调度协作。

中国工业机器人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作业场景趋向复杂精密

近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机器人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态势,市场潜力不断释放。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6.6万台,同比增长68%;服务机器人产量为921.4万台,同比增长49%;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根据IFR统计数据测算,预计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87亿美元,到2024年将超过110亿美元。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增强,具体表现在关键零部件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机器视觉增强机器人作业精准度、工业机器人向复杂精密场景渗透等方面。以机器视觉为例,国内某钢企智能化负责人告诉《中国冶金报》记者,机器人要工作,就要给其配备“大脑”“眼睛”“手臂”等,实现手、眼、力的协同。就目前钢企普遍应用的焊牌机器人、喷号机器人、加渣机器人、贴标机器人等而言,视觉定位系统非常重要,有助于增强机器人处理实际问题的稳定性、可靠性等。“机器视觉能大幅提高工业生产中的柔性和自动化程度,保证了生产的质量,在测量、引导、检测等场景中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该负责人说。

《中国冶金报》记者注意到,《报告》还特别提到了广东韶钢开发的高炉高压配电室机器人。该机器人能将传统的无法复现记录和不能准确量化的人工感官信息,以数字化的图像实时归类存储,便于故障问题的查询、统计、判断,并代替人工实现对高炉高压配电室的全天候自动巡检,大幅提高高压配电室的供电可靠性。目前,国内大多数钢企已经实现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实际应用,主要集中在电力、物流、矿业等工作场景较复杂、危险的场景。“高炉平台巡检机器人、原料皮带巡检机器人、配电室巡检机器人等新场景的应用,代表了智能传感、精准控制、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应用,是智能巡检机器人进步的一大体现。从长远来看,这些机器人将加速产品成本持续优化、市场普及,其可以应用的工作场景也愈加广泛、精密,将有效带动钢铁行业的数智化升级。”某国有钢企智能化负责人表示。

繁荣后有隐忧

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道阻且长

繁荣发展的背后,往往藏着隐忧。

从国际层面来说,国际机器人领军企业已占据汽车整车制造、3C(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电子产品Consumer Electronics的简称)制造等主流应用领域大部分市场份额。某钢企负责人直接表示“未过多关注本土机器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高效轧制与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文仲则表示:“目前,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制造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国产化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占比也较小,尤其在一些重要制造业(例如汽车制造)中,国外厂商占据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这些都是我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跨越的‘鸿沟’。”

就国内而言,一方面,机器人产业布局呈现出区域发展明显不均衡的现状。该报告显示,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在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基础相对最为雄厚,形成了以上海、昆山、无锡、常熟、徐州、南京为代表的产业集群;京津冀地区机器人产业正逐步发展壮大,现已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机应用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东北地区虽具有机器人产业先发优势,但近年来产业整体表现较为有限;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表现出相当强的后发潜力,但仍存在上下游配套不足的问题。“机器人产业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前沿领域,要想发展,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人才和政策。在人才方面,东北地区、西部地区有着天然的劣势,要弥补这一短板并不容易。”业内专家分析认为。

另一方面,在国际机器人占据主流应用市场的情况下,国内企业目前倾向于占领细分应用领域和新兴场景,而这些领域又往往需要比较丰富的行业知识和对新兴市场需求的敏锐把握。想在这两个领域占据发展优势并不容易。例如,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有些机器人企业对于这部分企业的需求如果把握不及时,很容易被进口替代。有专家建议,我国相关企业应加强电机、转速箱等机器人关键部件的制造精度,加强机器人控制电路板和芯片的自主研发和应用,从这些细分领域寻求突破。

工业机器人企业占领细分应用领域和新兴场景道阻且长,却无远弗届。正如一位国内钢企智能化负责人所言:“只有打破国外产品的垄断,才能拥有议价权,实现高质量发展,也才能获得尊重。”他认为,面临机器人产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技术、人才、伦理等困境,包括中国钢企在内的我国涉及机器人业务的企业务必迎难而上,形成自己的“拳头产品”。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一轮革命中占据一席之地。

《中国冶金报》(2022年09月15日02版二版)

最新相关

涟钢冷轧高端家电板建设工程项目投产

春风传喜,战鼓催征。在深入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的重要时刻,3月18日上午,湖南钢铁涟钢冷轧高端家电板建设工程项目投产仪式举行。涟钢冷轧高端家电板建设工程项目总投资约9亿元,建设内容包括一...

张宣科技特种材料首次打入非洲市场

日前,河钢集团张宣科技销售人员在对广东中山重要客户进行定期回访时了解到,张宣科技生产的H13模具材料经客户深加工后,成功出口埃及市场,将用于埃及城市照明工程关键部件制造。这是张宣科技特...

以创新为驱动,敬业集团深耕品种钢研发

以创新为驱动,敬业集团深耕品种钢研发

在钢铁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创新研发已成为企业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面对"双碳"战略的时代考题、行业转型的深度调整,以及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对钢...

鞍钢管线钢"闪耀"国际管道大会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管道会议(CIPC)上,鞍钢集团以"全规格、全品种"管线钢矩阵成为展会焦点,其展示的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内外专家高度评价。作为全球管道领域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本届会议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