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2022年(第三届)钢铁工业智能制造标准与技术大会提出--强化标准引领 提升中国钢铁智能化水平

本报讯(记者樊三彩)“逐步完善的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发挥着规范引领的作用,为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钢铁行业融合创新应用发挥了巨大价值。”1月13日,2022年(第三届)钢铁工业智能制造标准与技术大会在山东临沂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副书记姜维在会上指出。

姜维、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智能制造处处长赵奉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装备与材料标准处处长曹一丁、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逄晓男为会议致辞。北京科技大学原校长徐金梧,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龙强,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丛力群,全国钢标委智能制造标准化工作组秘书长刘斓冰以及来自永钢、中冶赛迪、冶金工业出版社的代表做了主题报告。会议还同期发布了2022年度钢铁工业智能制造十大要闻。

“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是一项重要且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姜维指出,截至2022年12月底,钢协已发布智能制造领域的团体标准计划106项,其中已完成编制并发布标准42项,全面覆盖智能原料厂、智能炼铁、智能炼钢、智能轧钢、智慧能源管控、智慧质量管控、全流程一体化管控等智能制造应用场景。他希望,钢铁行业智能制造领域的专家和企业将先进的智能制造成果转化为标准,充分发挥领航企业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

曹一丁指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中国将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以标准助力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钢铁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工作,国内、国际双线并举,为奠定我国钢铁智能制造技术的国际话语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他表示。

徐金梧在做主题报告时,通过介绍大河钢厂模式、宝武模式,指出工业4.0是技术革命,更是对企业经营理念、组织模式、产品结构等深层次的改革和转型。

“目前,我国钢铁行业智能制造标准化已走在世界前列,未来要通过标准来提升我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张龙强建议,应强化体系建设、成果推广、标准研制、对标国标,充分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加强标准研制,重点方向包括质量管控、物流管理、检验检测装备、能源管理、设备管理、工业机器人、智慧供应链等。

此次会议由钢协指导,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主办,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

最新相关

发力一季度 以高质量订单促发展

舞好市场"龙头",以高质量的市场订单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基础,是中冶集团奋进"世界一流"的重要支撑。作为中冶着力打造的"头部企业",中国十七冶以"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为指引,聚焦强化市...

太钢不锈钢产品通过PER认证

日前,太钢按照美标、欧标生产的304、316、1.4301、1.4401等品种的不锈热轧、冷轧卷板通过英国承压设备质量管理体系PER认证。经过多年努力和积累,太钢按照欧标、美标、日标等生产的多种不锈钢...

三明项目新1#高炉大型吊装全部结束

3月21日,由中国十七治集团公司治金工程技术分公司承建的福建三钢三明本部高炉工程项目新1#高炉大型吊装全部结束,上料系统全线贯通。通廊A3段安装在通廊支架ZJ2和ZJ1上,标高为32.5~50.5米,角度...

十七冶庐江实验中学项目取得新突破

3月18日,由十七冶冶金分公司承建的庐江实验中学项目运动场透水混凝土浇筑完成取得新进展。庐江实验中学合肥南城校区项目设计采用"海绵城市""雨水花园",运动场及校区道路基层使用透水混凝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