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惠平李江梅
2022年施行的《期货和衍生品法》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其中,价格发现是期货市场最基础、最根本的功能,是风险管理、资源配置功能发挥的基础前提,风险管理、资源配置是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延伸。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有效发挥,为辅助微观企业生产经营和宏观决策、促进大宗商品资源优化配置、把脉实体经济发展动向提供了重要市场信息,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
价格发现功能贯穿期货合约完整周期
概言之,价格发现功能是指通过公开、公正、高效、竞争的期货交易运行机制,形成具有真实性、预期性、连续性和权威性价格的过程。在期货交易所,所有期货合约通过公开竞价的方式进行自由买卖,把众多供求因素和成千上万真实的交易意愿集中反映到期货价格上,因而能够真实反映市场对供求趋势的预期。
“长期以来,国内期货交易所持续加强市场监管、防控金融风险,切实维护‘三公’(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为价格发现功能作用的发挥奠定了基础。”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表示,是否有效发挥价格发现功能,是衡量一个期货合约成熟与否的标志。
据介绍,商品期货合约具有不同的交割月份,很多品种从1月份到12月份都有交割合约。从合约挂牌上市到运行,再到最终摘牌进入交割,在一个完整的“生命周期”里,挂牌价、每日成交价、结算价和交割结算价的形成机制都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阶段的价格水平。
挂牌基准价:新合约价格发现的“起点”
《中国冶金报》记者发现,一个新合约在挂牌前会设置挂牌基准价,这是新合约在完整“生命周期”内的首个价格。对于新品种,新上市合约的挂牌基准价一般是由交易所调研标的物的现货价格,并综合现货价格、远期供需关系及时间成本、运输成本综合考虑后计算得出,于上市前公布,作为上市首日涨跌停板的参考依据。
对于现有品种,根据相关交易管理办法,新合约的挂牌基准价为最近月份合约前一个交易日的结算价,交易所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上述挂牌基准价的定价方式为新合约设置交易保证金和涨跌停板提供了参考。
结算价、收盘价:每日发现真实价格
当一个期货合约挂牌交易后,在交易所完善的市场风控与监管机制下,通过大量、合规交易形成公开、透明和实时变动的期货价格。相关专家、投资者讨论期货价格时,主要涉及3个维度:开盘价、收盘价、结算价。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交易管理办法》,开盘价是指某一期货合约开市前5分钟内经集合竞价产生的成交价。开盘集合竞价未产生成交价的,以开市后竞价交易第一笔成交价为开盘价。收盘价是指某一期货合约当日交易的最后一笔成交价格,可以反映收盘阶段的价格水平,为交易者参与次日交易提供参考。
与收盘价不同,结算价是指当日某一期货合约全天或某一时间段成交价格按成交量的加权平均价。在具体计算方式上,有的期货合约根据当日成交量加权平均价计算所得,也有的是根据当日最后1个小时的成交价格进行加权平均计算所得。目前,国内期货交易所实行当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每日交易结束后,交易所将当日结算价作为各合约盈亏及交易保证金结算、制定次日涨跌停板的根据。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收盘价和结算价计算方式不同,同一个合约当日的收盘价和结算价结果往往存在差异。比如,2023年6月1日,受供需变化和政策调整的预期影响,铁矿石期货2309合约价格大涨,当日收盘价为743元/吨,结算价为724.5元/吨。次日,数据显示,2309合约价格继续上涨,涨幅达2.9%。专家指出,这个涨幅是将次日收盘价与前日结算价进行对比得出的。实际上,如果都用收盘价来对比,6月1日和2日的收盘价仅相差2.5元/吨,收盘价涨幅仅为0.3%。
交割结算价:期现价格回归的“终点”
实物交割是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而交割结算价是衡量期现价格是否有效回归的重要指标。
根据《大连商品交易所结算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交割结算价是期货合约交割结算的基准价,交割的买卖双方分别按交割结算价支付货款和开具增值税发票。其中,滚动交割的交割结算价采用该期货合约滚动交割配对日的当日结算价。一次性交割的交割结算价采用该期货合约自交割月第一个交易日起至最后一个交易日所有成交价格的加权平均价,而鸡蛋、液化石油气、生猪等品种一次性交割的交割结算价采用期货合约交割月最后10个交易日所有成交价格的加权平均价。
相关专家指出,进入交割月后合约流动性随着最后交易日的临近而快速减弱,因此,在一次性交割中,采取对一段时间内成交价格加权平均的方式计算得出交割结算价,能够保障交割结算价的准确性,避免出现因单个交易日成交量较小而影响整个交割结算价的情况。
《中国冶金报》记者从大商所处获悉,近年来大商所各期货品种的期现回归情况较好,表现为多数品种的到期期现价差率(到期基差与同期现货价格的比率)为1%~3%,这表明了进入交割月后,相关期货与现货价格逐渐收敛,为期货价格真实、充分反映现货供需关系提供了保障。
在马文胜看来,目前国内期货市场在发现价格和管理风险方面的作用越发明显,越来越多的现货贸易以期货价格为定价参考、开展基差贸易,进一步促进现货贸易定价机制完善。同时,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利用期货、期权工具进行精细化风险管理,通过期现结合创造了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有效提升经营能力。
“期货市场为企业提供了及时、全面的市场信息,有助于企业做出更准确的市场判断。标准化的期货市场价格能够反映市场对未来供需状况的预期,实体企业可以据此为现货定价和制订销售策略,并通过期货市场锁定原材料成本,规避价格波动风险。”中钢期货研究发展部铁矿石/铁合金研究员程鹏对《中国冶金报》记者说道。
程鹏表示,随着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影响力不断增强,钢铁企业利用大商所铁矿石期货开展套期保值是必由之路,钢铁企业在运用期货价格信号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策略,并注意风险控制。他建议,钢铁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运用期货价格信号来实现稳健经营:首先,可以通过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锁定原材料成本,削弱价格波动对企业的影响,甚至可以在价格周期变动低点进行战略性套保,通过实物交割机制获得稳定低价的铁矿石资源;其次,充分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铁矿石期货市场的价格信息可以作为钢铁企业制订销售策略和定价策略的重要参考,且随着市场主体参与度日益提升,基差贸易、含权贸易等与期货挂钩的贸易模式被广泛接受,期货价格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最后,利用期货价格信号预测未来市场趋势,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调整库存水平,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