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婧
6月份以来,黑色金属产业链商品价格震荡反弹,但铁合金价格走势偏弱,主要呈现底部震荡态势。从开工率来看,锰硅、硅铁开工率均较低,为产能过剩的行业,市场走势跟随成本变动。具体来看,锰硅和硅铁的供需结构略有不同。
锰硅产能过剩突出锰矿供需明显好转
锰硅与其成本主要影响因素——锰矿近期的价格走势略有分化,锰硅产量在5月份筑底后有所回升,锰硅供需面压力仍然较大,但锰矿端供需边际上有所好转。
据统计,5月份全国锰硅产区121家生产企业综合开工率为52.56%,环比提高0.33%;锰硅产量为914352吨,环比增长1.02%,同比增长3.5%;日均锰硅产量为29495吨,环比下降2.23%。锰硅今年初以来的产量高点出现在3月底,日均产量为3.3万吨,低点出现在5月初,日均产量不足2.8万吨,如果维持该产量,锰硅有望不再过剩。但6月份以来锰硅产量有所回升,截至6月22日,锰硅日产量再次回升至3.2万吨。这导致锰硅月过剩量可能达5万吨~10万吨。5月—6月份,锰硅生产企业仍呈现北方微盈利、南方无利润的格局,期货盘面价格低于现货,紧贴北方锰硅生产成本。
据市场数据预估,近期锰硅产量的回升主要是因为贵州锰硅产量的增加,对锰元素的收购与储存或可缓解这部分过剩产能的压力。钢厂对锰硅采取低库存策略,并不担心收货困难。据统计,5月份国内钢厂铁合金库存环比持续降低,钢厂备货积极性降至冰点,钢厂锰硅库存可用天数均值为16.73天,环比减少9.86%,同比减少19.02%,处于近3年的最低点。
伴随着锰硅产量触底回升,锰矿需求转好,港口出库量明显回升。但由于4月份南非、加蓬等地锰矿发货量减少,6月份锰矿到港量明显回落,导致锰矿港口库存出现回落。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锰矿进口量为2523731吨,环比减少17.69%,同比增长12.49%。预计6月份锰矿供需边际好转。但由于锰矿库存水平总体偏高,锰矿上方压力仍然存在。
硅铁产能过剩致硅铁价格随成本波动
3月份以来,硅铁价格基本处于高低值成本之间的位置。由于硅铁开工复工比较方便,企业采取高价时提高开工率、低价时调峰生产的策略。据相关机构调研,目前硅铁开工率仅为三成,产能严重过剩。伴随着硅铁价格下跌,硅铁产量明显回落。据统计,5月份全国硅铁产区136家生产企业硅铁产量为41万吨,环比下降0.58%,同比下降24.46%。从供给来看,硅铁减产后市场供应不再过剩。从需求来看,一方面,钢材对硅铁的需求有一定韧性,但钢厂的低库存策略压制需求。据统计,钢厂硅铁库存可用天数均值为16.52天,环比减少11.61%,同比减少16.9%。另一方面,除大厂招标外,硅铁的主要去处为出口和期货仓单,伴随着硅铁出口量回落,前期硅铁仓单量大幅增加,6月份后才开始减少,也给硅铁价格带来较大压力。
由于产能过剩,铁合金价格随成本变动。影响铁合金成本变动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电价。自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后,电价波动频率明显增加。以宁夏为例,今年1月—5月份电价变动4次,2022年全年变动6次,2021年全年变动2次,在2021年之前电价几乎不变化;南方电价变化更为频繁,以云南为例,今年1月—5月份电价变动5次,2022年电价仅变动1次。由于市场化改革,电价的波动与供给端电厂成本直接相关,而2023年动力煤的价格下行导致了电厂成本下降和电价的回落,进而致使2023年铁合金成本一路走低。
展望未来,伴随着夏季的到来,南方高温带动能源日耗攀升,电厂开始去库存,煤炭可用天数自高位回落,电价下跌给铁合金带来的利空影响落地。从基本面来看,预计铁合金市场延续底部震荡走势。同时,政策面不确定性仍存,需等待政策落地。
《中国冶金报》(2023年06月29日03版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