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RCEP红利持续释放助推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加速增长

近日,满载木薯淀粉、纯碱等产品的外贸船舶“海丰领航者”缓缓靠泊钦州港码头,货物即被卸载装车,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运往川渝地区。

时下,广西北部湾钦州港春潮激涌,船来船往,陆海联动,货运、生产一派繁忙。得益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区域内90%以上的货物贸易将逐步实现零关税,进口成本降低和出口机遇增多,为企业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提供了宝贵机遇。

北部湾港是中国西部地区走向东南亚便捷的出海口,RCEP国家是北部湾港的最大货源流向区域。今年1至3月,从北部湾港钦州港区流向RCEP国家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8.9%。

“RCEP红利加速释放,盘活了西部地区交通与物流产业的存量资源,带动了物流和贸易的增量市场,将推动北部湾港适箱货源快速增长。”广西钦州保税港区盛港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周垂剑说。

大量货物需求推动北部湾港航线网络持续加密。北部湾港不断推进港口建设,进一步拓展和加密航线,开通了日本、缅甸、越南、泰国等国家多条直航航线,至RCEP区域内国家航线达到36条。

在RCEP机遇利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牵引作用下,中国与东盟经贸往来日益频密。2022年经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从东盟国家进出口的货物达6.9万标箱,同比增长9.7%。今年一季度,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发送集装箱货物19.1万标箱,同比增长11.7%,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态势。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线路越开越密。”广西沿海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钦州港东站站长黄江南说,在全国铁路第二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中,新增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4列,至此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图定班列已达16列。

作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窗口和“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立足独特区位优势,积极抢抓机遇,促进区域经贸往来和跨境产业发展。

在广西防城港东兴市边民互市贸易区,连通中越两国的北仑河互市浮桥上,满载货物的货车往来两岸,不久后这些东盟产品就被运往落地加工企业进行分拣或加工。

跨境货运车辆通过连通中越两国的北仑河互市浮桥(2023年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朱丽莉摄

“今年互市区贸易额有望达到200亿元,创历史新高。”东兴市商务和口岸管理局副局长黄卫说,一季度东兴互市区贸易额同比增长明显,与2018年同期相比增长54%。

在不远处的东兴口岸(二桥),货物贸易往来同样频繁。高货值的硅油、无纺布、棉纱等东盟产品源源不断进入中国,鞋材、灯具、工程机械等中国制造从这里运往越南及其他东盟国家。

跨境货运车辆通过东兴口岸(二桥)的边防检查通道(2023年4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朱丽莉摄

“目前货物贸易进出口不断增多,我们的客户通过RCEP原产地证书等方式,享受关税优惠和通关便利。”东兴市多德报关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基力说,一季度公司报关业务量同比增加了四成,如今正加紧培训新员工,增加人手,以应对接下来更大规模的货物贸易需求。

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9.89万亿元,同比增长4.8%;新增出口订单金额增长的企业比重连续三个月环比提升;3月出口集装箱重箱同比增加10.5%。

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运行呈现企稳回升态势,生产和需求逐步改善,推动外贸进出口明显回稳。相信随着中国经济运行持续整体好转,外贸向好势头有望进一步延续。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