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中东"和解潮"为解决叙利亚问题带来新机遇

新华社大马士革5月4日电 叙利亚问题近期迎来积极变化,叙政府与中东地区多个主要国家外交互动增多,相互关系趋向缓和。5月1日,叙利亚和约旦、沙特、伊拉克、埃及外长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会谈,共同商讨针对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据报道,与会外长还讨论了实现阿拉伯国家与叙利亚关系正常化的举措。

分析人士指出,叙利亚和阿拉伯国家关系转暖既出于各自需求,也由于整个中东地区大环境的改变。中东大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国斡旋下复交,在该地区掀起“和解潮”,中国中东问题政策以及中方理念获得地区国家广泛认可。

叙同阿拉伯世界关系转暖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阿盟中止了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沙特等许多阿拉伯国家关闭驻叙使馆,叙利亚外交进入相对孤立状态。随着近年来叙国内和地区局势演变,叙政府同阿拉伯世界关系逐渐解冻,不少阿拉伯国家呼吁阿盟恢复叙利亚成员国资格,多国重开驻叙使馆或与叙接壤的边境口岸。

4月1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叙利亚外长梅克达德(中)与埃及外长舒凯里(不在画面中)举行会谈。这是叙利亚外长时隔十余年后首次访问埃及。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去年3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访问阿联酋,这是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巴沙尔首次访问阿拉伯国家。今年以来,叙利亚与阿拉伯国家之间互动愈发频繁。2月初叙利亚、土耳其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多个阿拉伯国家迅速展开对叙人道援助。近来,巴沙尔先后访问阿曼、阿联酋两国,叙利亚和沙特、埃及等国外长也进行了互访。

4月14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六个成员国以及埃及、伊拉克、约旦的外长在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达开会,呼吁叙利亚尽早实现内部团结、回归“阿拉伯怀抱”。半个月后,叙利亚同其他四个阿拉伯国家的外长会在安曼举行。

分析人士认为,阿拉伯国家和叙利亚改善关系有各自利益考量。叙利亚政治学专家胡萨姆·舒艾卜说,叙政府迫切需要改善经济、推进国家重建,面对西方国家制裁,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成为选项之一。同时,与阿拉伯国家加强互动可以进一步获取政治支持,摆脱持续多年的外交困境。

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伊马德·萨利姆指出,叙政府已在国内战场占据主动,其他阿拉伯国家需要根据现实调整政策。同时,对于黎巴嫩、约旦等与叙利亚地缘关系密切的阿拉伯国家而言,同叙利亚合作有助改善本国经济。

叙重返阿盟迎来新机遇

除了各自利益需求,地区局势变化也给叙利亚同阿拉伯国家改善关系带来机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沙特和伊朗复交。叙利亚外交部部长助理艾曼·苏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沙特和伊朗是中东地区两个活跃国家,沙伊关系改善会反映在地区大部分议题上,其中包括叙利亚问题。

5月1日,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埃及和叙利亚外交部长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会谈,商讨针对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并强调将解决叙利亚危机列为优先事项。新华社发(穆罕默德·阿布·古什摄)

叙利亚危机爆发初期,沙特被认为一度是叙反对派武装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因此沙特与叙利亚关系的“破冰”尤为关键。4月12日,叙利亚外长梅克达德访问沙特并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会晤。4月18日,费萨尔访问叙利亚。在巴沙尔与费萨尔的会见中,双方均对未来关系正常化表态积极。

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马希尔·伊赫桑认为,沙特作为主要阿拉伯国家之一,在对叙关系上正式转向,将推动其他阿拉伯国家评估自身政策,就改善对叙关系减少顾虑和试探,进一步推进对叙关系正常化,从而让叙利亚重返阿盟前景看好。

据报道,沙特方面计划邀请巴沙尔参加5月由沙特主办的阿盟峰会。阿盟秘书长艾哈迈德·阿里·阿布·盖特先前透露,阿盟大多数成员国希望在峰会上确认恢复叙利亚成员国资格。

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实践

中东是全球地缘政治最复杂的区域之一。一直以来,中国始终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支持中东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中东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国成功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认为“这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影响”,是“对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实践”。

4月1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伊朗总统莱希与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已互相邀请对方访问各自国家。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苏桑说,中国尊重国际法和各国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希望所有国家共享安全繁荣。中国推动沙伊复交的斡旋就是为了实现地区和平稳定。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成功斡旋推动沙伊和解,进而沙叙实现“破冰”,说明中国劝和促谈的国际角色受到各方高度认可。中国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倡导建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这顺应了中东国家追求和平、稳定、发展的强烈愿望,为该地区维护和平、消减冲突、实现长治久安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说,当前,中东各界都在深入思考,中东国家能否化敌为友,能否跳出近代以来不断循环往复的冲突陷阱。而破解之道正变得日益清晰,并日益成为中东国家共识,那就是——改变传统的基于西方地缘政治逻辑的秩序观、安全观,摒弃零和思维,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中国倡导的安全观、秩序观、发展观、文明观得到中东国家的广泛认同,这有利于中东地区实现和平、聚焦发展。

新华社大马士革5月4日电 叙利亚问题近期迎来积极变化,叙政府与中东地区多个主要国家外交互动增多,相互关系趋向缓和。5月1日,叙利亚和约旦、沙特、伊拉克、埃及外长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会谈,共同商讨针对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据报道,与会外长还讨论了实现阿拉伯国家与叙利亚关系正常化的举措。

分析人士指出,叙利亚和阿拉伯国家关系转暖既出于各自需求,也由于整个中东地区大环境的改变。中东大国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在中国斡旋下复交,在该地区掀起“和解潮”,中国中东问题政策以及中方理念获得地区国家广泛认可。

叙同阿拉伯世界关系转暖

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后,阿盟中止了叙利亚的成员国资格,沙特等许多阿拉伯国家关闭驻叙使馆,叙利亚外交进入相对孤立状态。随着近年来叙国内和地区局势演变,叙政府同阿拉伯世界关系逐渐解冻,不少阿拉伯国家呼吁阿盟恢复叙利亚成员国资格,多国重开驻叙使馆或与叙接壤的边境口岸。

4月1日,在埃及首都开罗,叙利亚外长梅克达德(中)与埃及外长舒凯里(不在画面中)举行会谈。这是叙利亚外长时隔十余年后首次访问埃及。新华社发(艾哈迈德·戈马摄)

去年3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阿萨德访问阿联酋,这是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巴沙尔首次访问阿拉伯国家。今年以来,叙利亚与阿拉伯国家之间互动愈发频繁。2月初叙利亚、土耳其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多个阿拉伯国家迅速展开对叙人道援助。近来,巴沙尔先后访问阿曼、阿联酋两国,叙利亚和沙特、埃及等国外长也进行了互访。

4月14日,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六个成员国以及埃及、伊拉克、约旦的外长在沙特西部港口城市吉达开会,呼吁叙利亚尽早实现内部团结、回归“阿拉伯怀抱”。半个月后,叙利亚同其他四个阿拉伯国家的外长会在安曼举行。

分析人士认为,阿拉伯国家和叙利亚改善关系有各自利益考量。叙利亚政治学专家胡萨姆·舒艾卜说,叙政府迫切需要改善经济、推进国家重建,面对西方国家制裁,加强地区经济合作成为选项之一。同时,与阿拉伯国家加强互动可以进一步获取政治支持,摆脱持续多年的外交困境。

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伊马德·萨利姆指出,叙政府已在国内战场占据主动,其他阿拉伯国家需要根据现实调整政策。同时,对于黎巴嫩、约旦等与叙利亚地缘关系密切的阿拉伯国家而言,同叙利亚合作有助改善本国经济。

叙重返阿盟迎来新机遇

除了各自利益需求,地区局势变化也给叙利亚同阿拉伯国家改善关系带来机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沙特和伊朗复交。叙利亚外交部部长助理艾曼·苏桑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沙特和伊朗是中东地区两个活跃国家,沙伊关系改善会反映在地区大部分议题上,其中包括叙利亚问题。

5月1日,约旦、沙特阿拉伯、伊拉克、埃及和叙利亚外交部长在约旦首都安曼举行会谈,商讨针对叙利亚问题的政治解决方案,并强调将解决叙利亚危机列为优先事项。新华社发(穆罕默德·阿布·古什摄)

叙利亚危机爆发初期,沙特被认为一度是叙反对派武装的主要支持者之一,因此沙特与叙利亚关系的“破冰”尤为关键。4月12日,叙利亚外长梅克达德访问沙特并与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会晤。4月18日,费萨尔访问叙利亚。在巴沙尔与费萨尔的会见中,双方均对未来关系正常化表态积极。

叙利亚政治分析人士马希尔·伊赫桑认为,沙特作为主要阿拉伯国家之一,在对叙关系上正式转向,将推动其他阿拉伯国家评估自身政策,就改善对叙关系减少顾虑和试探,进一步推进对叙关系正常化,从而让叙利亚重返阿盟前景看好。

据报道,沙特方面计划邀请巴沙尔参加5月由沙特主办的阿盟峰会。阿盟秘书长艾哈迈德·阿里·阿布·盖特先前透露,阿盟大多数成员国希望在峰会上确认恢复叙利亚成员国资格。

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实践

中东是全球地缘政治最复杂的区域之一。一直以来,中国始终支持中东人民独立自主探索发展道路,支持中东国家团结协作解决地区安全问题。中东国家和国际社会普遍赞赏中国成功促成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认为“这充分彰显了中国作为全球大国的重要地位和积极影响”,是“对全球安全倡议的生动实践”。

4月17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伊朗外交部发言人卡纳尼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伊朗总统莱希与沙特阿拉伯国王萨勒曼已互相邀请对方访问各自国家。新华社记者沙达提摄

苏桑说,中国尊重国际法和各国主权,反对霸权主义,希望所有国家共享安全繁荣。中国推动沙伊复交的斡旋就是为了实现地区和平稳定。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成功斡旋推动沙伊和解,进而沙叙实现“破冰”,说明中国劝和促谈的国际角色受到各方高度认可。中国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倡导建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中东安全架构,这顺应了中东国家追求和平、稳定、发展的强烈愿望,为该地区维护和平、消减冲突、实现长治久安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院长刘欣路说,当前,中东各界都在深入思考,中东国家能否化敌为友,能否跳出近代以来不断循环往复的冲突陷阱。而破解之道正变得日益清晰,并日益成为中东国家共识,那就是——改变传统的基于西方地缘政治逻辑的秩序观、安全观,摒弃零和思维,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中国倡导的安全观、秩序观、发展观、文明观得到中东国家的广泛认同,这有利于中东地区实现和平、聚焦发展。

最新相关

一堂生动的党课

6月30日,在重庆工业博物馆(重钢型钢厂遗址)内,重钢的退休老党员--83岁的赵景星,为来自重钢集团本部、中兴公司、三环监理、宝特航研等单位的10余名青年党员,讲了一堂生动鲜活的党课。此次活动...

无人机上演"立体式"救援

无人机上演"立体式"救援

6月24日,鞍钢集团本钢在北营公司漫水桥区域举行防汛抗洪行动演练。演练现场模拟本溪地区遭遇持续强降雨,南芬、桥头地区水位暴涨等险情。本钢防汛指挥部接到辽宁省本溪市防汛指挥部命令后,迅速...

玄外孙女为您系上红领巾

玄外孙女为您系上红领巾

7月6日,孟泰的家人们走进鞍钢博物馆,参观"高炉卫士"钢铁魂--"老英雄"孟泰与新中国第一炉铁水特展。参观结束后,孟泰家人表示,此次参观让他们对先辈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更加感受到了孟泰...

印度机械需求有望加码?

知源近年来,随着印度政府在交通、能源和城市领域的投资持续加码,该国逐步迈入基础设施建设新时代。这一新形势令该国的建筑承包商和设备制造商看到了机遇--印度对现代化大型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