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应畅通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

5月20日,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京开幕,期间围绕“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展开探讨。与会嘉宾认为,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大有可为,但依然存在缺乏抵押物、投融资不畅等问题,应继续发挥财政政策撬动作用,加强对各方资金的统筹协调,畅通涉农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

金融助力乡村振兴“可为”但仍存挑战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跨越的基础和支撑。产业兴旺、乡村建设、农民致富都离不开金融强有力的服务支持。

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副司长王衍认为,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不仅“有为”而且“可为”。农村金融的需求又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基础性需求,比如用于生产、消费和周转的小额资金需求;二是发展性需求,包括扩大再生产及产业链投资等涉及到的巨大的资金量的需求,这部分主要为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家庭农场、合作社及中小农业企业等。

在王衍看来,发展性需求是当前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要矛盾,究其原因在于抵押担保的缺乏。一方面,生物资产在政策上可以抵押,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抵押的难度较大,并且一旦出现问题,风险处置也是个难题;另一方面,农村的产权交易市场相对来说发展得不充分,而且大多数是非标产品,交易起来存在困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周铭山认为,乡村振兴投融资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政策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协同问题;二是乡村振兴过程当中形成大量的政府显性债务和隐性债务;三是乡村振兴的项目包装策划上存在产业和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在用友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全球生态合作本部总经理董波看来,金融在支撑乡村振兴上面临农业加工方面的品牌效应不够强、品质不够高,土地、资产、科技力量、人才和商业模式等要素的创新和覆盖不足,以及龙头企业尚未发挥对中小企业的带动等等挑战。

如何畅通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之路?

与会嘉宾认为,要满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必须打通金融服务的堵点难点,畅通金融活水进入乡村的渠道。

周铭山表示,应进一步厘清政府、金融机构、企业、村集体在乡村振兴资金投入领域的责任;降低城乡资金流动成本,进一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围绕县域为载体的城镇化,有效引导和发展乡村需求;进一步提升乡村振兴项目包装策划水平,推进一产和工业、服务业衔接协调。此外,应注意监测乡村振兴债务风险,建立乡村债务风险防控机制。

王衍认为,可通过创新机制来践行乡村普惠金融。一是要激活金融服务机构的充分竞争,包括农商行和农信社、政策性银行和大型的商业银行、担保公司和产权交易市场等;二是需要财政政策的撬动,通过补助、补偿、贴息、奖补等方式,加强农业保险发展,加大担保公司建设;三是通过信息科技支持,将农业补贴数据、农业生产经营的数据,以及主体的身份等数据提供给金融机构来进行信用评估。

“推动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学文表示,畅通涉农科技、产业和金融良性循环,应充分考虑当前乡村振兴的阶段、特点和任务,突出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和专业性,聚焦解决涉农金融的堵点和难点问题,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涉农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对此,曾学文建议,完善涉农领域“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的顶层设计,加强对涉农科技细分行业的研究,构建适应涉农科技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融资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和数据驱动的作用,优化风险分担和风险防控体系。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