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省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情况。去年1月,江苏省率先启动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一年来,通过提升“无废城市”建设内在“驱动力”,江苏各地大力践行绿色低碳理念。工业绿色生产方面,去年全省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3.8%;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等推荐数量居全国前列,全省“无废城市”建设驶入快车道。
当前,“无废城市”作为一种先进的城市管理理念,越来越受到各界关注。“无废城市”就是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打造低碳、环保、节能、友好的社会环境,最终形成城市绿色发展方式,是基于生态文明战略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种中国特色模式。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既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题中之义,也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无废城市”正成为地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的标识。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一头连着减污,一头连着降碳,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是推进“无废城市”创建的突破口。随着社会经济逐渐走上快车道,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产生的固体废物的总量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工业生产方面,目前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传统再生资源产业严重不匹配的矛盾日益凸显,上下游企业沟通渠道不畅,回收系统的不完善,导致上游企业会储存大量的固废物资,下游企业处置能力不足和渠道壁垒也加剧了这些突出问题。为了打通企业废物收集的最后一公里,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积极推进了废物集中收集体系建设,目前全省范围内也形成了完善的收集体系。未来,江苏省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源头治理,通过降碳扩绿增长的作用,推动无废城市的纵深发展,向更高质量迈进。
在固体废物管理与利用处置的关键问题上实现突破,不断提升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为美丽江苏建设筑牢绿色基底。针对钢铁医药等行业的固危废产生量大、种类多的问题,江苏省以“无废集团”建设为抓手,探索并实施了解决的路径和管理指南。现实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固体废物并非不能完全利用,而是没有找到利用的办法,需进一步完善固废再利用激励政策,加强对技术的研发和政策支持等方面的进一步的保障,加快完善危险废物精细化管理水平,以此促进固体废物的再利用。
注重扩大实施范围,将“无废城市”建设贯穿于生产、消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各个领域。“无废城市”建设,不仅需要在工业和农业方面下功夫,还与城市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工业、农业、城市居民、城市配套的基础设施等都是社会生活组成元素,都是建设“无废城市”的重要环节。目前江苏的“无废城市”建设已经在全省13个设区市全面推开,不光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制度、技术、市场、监管等保障体系,打出政策工具“组合拳”,在制度建设、资金保障、考核奖励等上给足保障,给配合完成“无废城市”的相关经营主体提供有力支撑;创设“无废社区”,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鼓励公众转变消费模式、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使所有废弃物在社区内获得充分利用;在消费点引导消费者减少厨余、一次性用品,鼓励二手物品再利用和捐赠,并推广绿色标签产品。
“无废城市”建设既是系统解决固体废物问题的综合途径,也是推动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有效载体。要紧紧扭住固体废物管理与利用处置这个“牛鼻子”,让百废变“新”,形成各类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精细化管理的“无废城市”样板,为全国“无废城市”建设贡献更多“江苏智慧”,为推动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