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中美重启气候变化对话合作释放重大积极信号

4月15日至17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同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在上海举行会谈,达成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分析人士表示,中美重启气候变化对话合作渠道,释放出重大积极信号。

对话合作渠道重启

联合声明称,中美致力于相互合作并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气候危机,按其严峻性、紧迫性所要求加以应对。走向未来,中美两国坚持携手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

2020年,中国政府宣布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18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美国在特朗普政府期间退出《巴黎协定》,不承诺在气候变化方面的一些责任、义务。联合声明表示,中美两国坚持携手并与其他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并强调“双方承诺继续做出努力”,表明中美双方不仅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继续保持合作,而且要进一步加大合作力度。

声明说,两国均期待4月22/23日美国主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周宏春说,双方认同峰会的目标,即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提高包括减缓、适应和支持的全球气候雄心。这次克里访华也是为美国主办的领导人气候峰会做铺垫。

美国环保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建宇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的发表,标志着北京和华盛顿重启了停滞五年的国家间气候变化合作,对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以及即将召开的气候领导人峰会释放了重大积极信号,为推动其他国家共同努力落实《巴黎协定》提供了领导力和动力。

重塑能源发展方向

联合声明表示,中美将在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及其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旨在使与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包括:增加部署可再生能源,关于国际航空和航海活动排放合作等。

周宏春说,联合声明中多项内容反映出中美两国一直都在进行的能源转型,即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可再生能源转型,这也是对能源发展方向的重塑。

张建宇表示,声明指出,中美将在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及其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旨在使与《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其中包括“关于国际航空和航海活动排放合作”,这是历史性的一步。虽然《巴黎协定》中并未对国际航空和航运设定具体目标和要求,但应对气候危机与降低国际航空和航运的排放密不可分。

加大温室气体减排力度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

研究发现,用于发泡剂、冰箱及空调制冷剂等的氯氟烃化合物会破坏大气臭氧层。氢氟碳化物具有较强的温室效应,被认为其对气候变暖的作用远比等量的二氧化碳要强,因此氢氟碳化物也被称作“超级温室气体”。

此次联合声明指出,双方将分别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中所体现的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生产和消费的措施。

周宏春认为,削减氢氟碳化物对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意义重大,多年来,中国为削减氢氟碳化物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

张建宇提出,迅速遏制甲烷等强大的短期气候污染物将大大减缓近期的全球升温速度。期望美国也尽快将甲烷减排纳入其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在2030年将甲烷排放量减少40%,并同中国开展切实的相关减排合作。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