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77资讯网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李大伟: "一带一路"硕果累累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朋友圈”持续扩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贸易投资规模质量稳步提高、多元化投融资体系逐步健全,共建“一带一路”从一张蓝图到硕果累累。

近日,“发改英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李大伟在接受财联社专访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致力于打造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格局,10年来成果显著。谈起10年新起点上的新期待,其认为,应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产业合作的促进作用,持续深化和共建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此外,李大伟还建议,加速推动实施一批“小而美”项目,进一步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对改善当地民生、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贸易额持续增长

古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贸易线路之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从一开始便勾画了经济合作和多边贸易发展的愿景。

从数据来看,2013年至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从6.46万亿元增至13.83万亿元,年均增长8.8%,占同期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比重从25%升至32.9%。2013年至2023年6月底,我国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超过1600亿美元,其中2022年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10.5亿元,增长7.7%,高于整体增速0.5个百分点。

在李大伟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在贸易畅通方面主要有三方面成绩:首先,通过改善我国和共建国家贸易的基础设施状况,有效地降低了我国和共建国家的贸易合作成本,如中远海运运行比雷埃夫斯港项目后,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和欧洲国家的贸易往来。

其次,共建“一带一路”打造了中欧班列、“丝路海运”等贸易畅通领域的优质品牌。特别是中欧班列已经成为沿线国家开放合作、互惠互利的重要载体。截至2023年7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通运行7.5万列,发运715.1万标箱,累计货值超3400亿美元。历年累计开行超过百列的国内城市35个,通达欧洲城市217个,涉及25个国家。

此外,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积极提升和共建国家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已与27个国家和地区签署20个自贸协定,其中覆盖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均居世界首位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已与5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安排,互认安排签署数量居全球首位。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持续突进,我国和共建国家之间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将会持续提升,从而推动我国和共建国家对外贸易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我国和共建国家的经贸合作也会更加深入。”李大伟表示。

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

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题中之义。十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充分利用各国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通过资源互补、产业链衔接和分工合作,彼此之间形成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加强了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提高了整体经济效益。

“当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日趋深入,我国和共建国家都在产业链、供应链上处于某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共建‘一带一路’有力促进了共建国家产业结构升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李大伟介绍,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共同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深化钢铁、有色、建材、资源能源等传统行业合作,探索数字经济、新能源汽车、5G等新兴产业合作,与有意愿的国家开展三方、多方市场合作,促进各方优势互补、实现共赢。

“这有助于维护我国和共建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也有助于发挥我国和共建国家的各自比较优势,共同提升整条跨国产业链运作的效率,从而对我国和共建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李大伟强调称。

数字丝路创造经济增长新空间

当前数字技术正在加速改变各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全球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2017年,我国提出建设“数字丝绸之路”,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纳米技术、量子计算机等前沿领域合作,也成为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维度。

“我国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云计算、跨境电子商务等数字经济领域均有着很好的技术基础,大部分共建国家在运用数字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李大伟认为,“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既有利于我国相关数字企业在和共建国家的合作中不断成长壮大,为全球数字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也有利于共建国家利用数字技术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的腾飞发展。

对于未来,李大伟认为,“数字丝绸之路”的建设,将为我国及共建国家创造经济增长新空间。首先,我国将持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互联网、电信、电子商务等领域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促进共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其次,我国将积极发展跨境电商这一重要的数字化贸易方式,促进我国和共建国家进一步开放市场,拓展贸易合作;此外,我国将和共建国家共同运用数字技术提升制造业生产效率、发展新型数字经济业态,创造经济增长新空间。

加速推动实施一批“小而美”项目

站在10年节点上,李大伟认为,未来共建“一带一路”可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对产业合作的促进作用,持续深化和共建国家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共同维护跨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二是加速推动实施一批“小而美”项目,进一步提升共建“一带一路”对改善当地民生、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三是在一些已经取得很多成功经验的领域,如跨境投融资、绿色产业园区建设等方面总结形成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新型规则体系,并积极推动其成为国际通行规则。

四是鼓励各级地方政府创新思路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打造一批优质合作品牌。

最新相关

2024年我国城市更新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

1月21日,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消息,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综合性成效逐步显露。相关司局负责人说,我国不断创新多元化城市更新投融资机制。12个省设立了专项资...

北京住房公积金试点可直付房租

1月20日,北京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开展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试点工作的通知》。《通知》结合住房公积金租房提取业务实际,创新推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业务模式,进一步加大...

机构: 非洲工程机械市场快速增长

东吴证券发表研报称,2019-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中国外交部公示的非洲54个国家/地区)工程机械金额快速增长,从2019年的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8.8亿元,期间CAGR达30%。2024年,中国出口非洲工...

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同比锐减74%

2月7日,据英国造船和海运动态分析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布的数据,1月全球船舶订单量为146万修正总吨(CGT),同比锐减74%。其中,韩企接单量为90万CGT,占62%,排名全球第一。中国以27万CGT(19%)紧随...

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连续15年全球第一

本报讯(记者赵萍)近日,工信部发布了我国2024年全年造船业的最新统计数据。数据显示,我国造船业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连续15年位居全球第一。具体来看,2024年,全国造船...